话影丽江:天险之城“拉伯鲁盘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旅行不是去证明自己征服了什么,

而是接受自我内心的召唤和自我修行的引导上路。

把自己融进自然,感受别样的风花雪月。

人在旅途,一路风光让你忘记烦扰与忧愁,

行百里路,看千种人,听万般事。


让自己的视野得到开拓,

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洗涤,

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每一次旅途中感动我的人与事,我都当做最美的风景来认真记录

立秋后的大理,阴雨淅沥,从大理开车出发,雨打车窗,雨刷有规律的摇摆着。一人一车孤独的行驶在滇西最美的大(理)丽(江)高速公路上,洱海的风吹进车内,清新但有少许凉意。苍山十九峰从眼前掠过。行驶两小时到达丽江,玉龙雪山被乌云笼罩着,丽江的天空阴沉沉的,大雨将至。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前行的脚步,丽江宝山石头城我来了。


摄影/牛一手


在丽江稍做休整,补充了油料和干粮,沿着丽(江)宁(蒗)公路行驶了二十公里左右进入大东乡道,车一直往山上爬行,雾越来越浓,雨追着车下,由于是乡道,路上几十公里遇不到一张車,空旷且寂寞。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羊的老人坐在公路防撞墩上。停下车冒雨跟老人打听方向和距离(主要有点不太相信高德)纳西族老人很热情,肯定了高德没问题,指着远方云雾缭绕的地方告诉我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


摄影/牛一手


来云南旅游,特别是滇西,风景无处不美。正如一句广告词说的“旅行,不在乎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也许是沿途的风景太过迷人,以至于错过了去往石头城的路口还浑然不觉。一直向前行驶了十多公里,高德才用温柔的声音提醒到“前方三百米请调头”哈哈。我说不能全信高德嘛!但话又说回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错过路口,又怎能看到这峻山流云。


摄影/牛一手


重返正途,路一下变的狭窄无比,路宽不足四米,雨还在下,路边到处是落石与不太严重的塌方,路面上全是山上流淌下来的泥浆水。弯多且急,车速越来越慢,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不敢再欣赏沿途的风景。50公里的路程开了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宝山乡。正前方的深谷和光影着实让我兴奋,停好车找了一个好机位。咔嚓,收获了属于我自己的美景。跟路人打听了一下,到石头城还有30公里。


摄影/牛一手


由于宝山到石头城正在修路。出了宝山镇,路面一下子变成了泥泞路。越走越难走,难怪我问老乡时他告诉我还要2小时到石头城,原来如此。车子在艰难中继续前行。爬到山顶,就差不多1小时。透过车窗往下看,觉得应该记录下这段行程。放出无人机,拍下了这山路十八弯+。“无限风光在险路!”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翻过垭口,天空突然间放晴了。心情也好许多,路面因为扩修,虽然还是石子路,但宽了很多,又开始东张西望。突然眼前一亮,一间农舍被松林包围着,在通往农舍的路边和山坡上开满白色的高山杜鹃,煞是好看。房后的山形很有特点,笔直的切割面还有一丝光照。远处的群山在云雾之中。

这不正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虽然没见枫林,但有高山杜鹃和松涛声声,同样感受到了诗人描述的那种绝美佳境。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把心境从杜牧的诗意中唤醒,赶路,赶路。在三重山外显出了一个亮点,如一粒明珠镶嵌在天地之间。看见了金沙江,石头城还会远吗?


摄影/牛一手


迷醉在剥蚀阶地地质奇迹“拉伯鲁盘坞”丽江宝山石头城

新修路走到了尽头,路面开始变得奇窄无比,不足3米的老路边杂草丛生,一边是陡直的深渊。基本上我的车就占据了整条路面,有些弯道一不留神还得打个倒车,反正我感觉我汗毛都有竖起来的时候。一个陡下坡后出弯,突然就身临一个大峡谷之上,对面一脉奇山,石峰峻岭参差插天,迤逦缠绕些白云,山崖陡然直插谷底变成缓坡,两三个小村庄依山势,掩绿阴,黑瓦木墙,房屋簇拥,如同蜷在母鸡护翼下的雏鸡群,分明是世外桃园的诠释。终于见到天险之城“拉伯鲁盘坞”——宝山石头城。


摄影/牛一手


道路在半山腰一块不足200平米的悬崖平台终止,这也是石头城唯一的“停车场”。客栈老板娘已经在那等着我。从大理出发前就通过好友了解到本地一家叫“木家”的客栈,恰巧前一周他们到石头城旅游就入住的木家客栈。好友说价格公道,老板为人厚道、热情。环境清幽,最主要的是他们家有一间位置极好的观景房,就提前电话预约。一路上因贪恋“美色”又加之雨大路滑,所以比预计时间晚了近两小时。心生惭愧,让老板娘久等,停好车,连声道歉。


摄影/牛一手


从车上卸下设备,大大小小五个包,问了老板娘客栈在对面悬崖上。怎么带走啊!我犯愁了,老板娘迎上来说没事,我来拿吧!说话间背上两个包还要再拿,我不让了。在她的引导下开始下山,嘿嘿,沿着陡直的石阶往下走,左转右拐行走在建在山坡上的村子里,说实话,这石梯路也太陡啦,小腿在三十分钟的颤抖中,终于看见了“木家客栈”的牌子。


办了入住手续,摆放好行李,休息中,环顾了一下客栈。这是一个典型的纳西民居建筑,小四合院打整的干干净净,院内花木扶疏。西房是新建的砖混结构,其它三房是木构建筑。客房全部在楼上。楼上南面是一个开放式的观景阳台。坐在这里可以把整个南面的村寨和金沙江尽收眼底。


倚栏而坐,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缕江风、一声乡音、一阵马碲。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悠然自得。对于城市忙碌求生存人们,适宜的逃离城市喧嚣与浮躁,把自己置身大自然和原生美当中。让身心都恢复到出厂设置,这才是生活。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按照我的惯例,每次去到一个新的拍摄项目点,首先是找入住的客栈老板聊天,一是消除大家的陌生感。二是可以从交流中详细了解到本地人文景观,便于拍摄和作品文字内容的创作。"木家客栈"老板当然姓木,一个50出头的中年男人,祖祖辈辈都生存以此。夫妻两人膝下两子,经营小客栈十年有余,老板擅木工,整个客栈(他的家)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大部分的土木工程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交流中他正在为乡亲加工一张传统方桌,做工很精细。


老板说因为宝山石头城山高路险且狭窄,大型客车及轿车都难以通行。这就影响到客流量。所以客栈经营也不是太好。但老板很乐观,说再过几年,从镇上扩修的新路完成。到时肯定会好起来的。因为这里的风光无限好,人文环境很生态,这都是现代城市人向往的修身之地。


摄影/牛一手


出发前特意交待老板,把唯一的观景房留给我,宽敞的三门窗户正对床头,拉开窗帘躺在床上就可以欣赏峡谷和金沙江,支放脚架很是方便,特别是对于我们拍摄的人来说。当然在露天阳台上也能全境观赏风景。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跟老板家搭伙吃完晚饭闲聊了几句,就回到房间靠窗支好脚架,庆幸一路狂风暴雨的天空,在傍晚时分金沙江上却出现了壮观的晚霞,把峡谷中的江水都映成桔红色,整个画面让我突起飞智想起用两句诗来描述最恰当不过了。"雨歇晚霞明,风调夜景清。"美!带着一身的疲惫,洗漱完毕,上床休息,养足精力。明日大战!一夜无话……


清晨的石头城被第一声鸡鸣叫醒,感觉还早啊!翻身拿手机一看,才六点。因为头天晚上睡的比较憨实,所以醒来也就沒了睡意,拉开窗帘,其实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赶紧洗漱完毕,静等天空变化,昨天一整天的雨,希望能拍到半山雾绕金沙江和石头城,但可惜的是天空放晴,云雾不见踪影,只拍摄到不太理想的朝霞,但因为地貌环境的映衬,也还算壮观。天亮了!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整理好设备,走出客栈,清晨的空气夹着一丝江风,迎面袭来,秋天凉意已显。寨中间的西石门头的建筑风格我总感觉代表着什么意义,昨天请教了当地老人和上网查阅,这原来是忽必烈太子当年留下的遗迹。现在还保留着练兵厂、城门、城墙、峰火台。两个石尖锥体和圆形在早晨冷色温下更营造出冷兵器的寒意,守护着远处的村舍,世代平安!


摄影/牛一手


石头城,即宝山村处在石头上的那一部分,现在已经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村落用纳西语音念作 “拉伯鲁盘坞”,翻译成汉语为“宝山白石寨”。石头城,实则为汉语俗称。是古代丽江纳西族由“依山负险,酋寨星列,不相统摄”的游牧阶段转向农耕阶段的历史写照,选择巨石建立城堡。除了军事攻防方面的原因之外,也含有珍惜可耕土地的重要因素。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


摄影/牛一手


石头城西高东低,山岩起伏,房屋都依地势建筑,错落有致。所有建筑都是浓郁的纳西风格,木结构,黑瓦,砖或泥为墙,但因为没有巨富人家,又都是朴素的乡土民居。我就被这些建筑屋脊上的悬鱼迷住了,这里的所有房屋,无论新旧都在屋脊下饰有悬鱼,但没有一对是相同的,全村有多少间房子,就有多少种悬鱼,或抽象或具象,或简或繁,千姿百态,如同天上云朵的想像力,谁敢说这不是艺术呢。当地老人说他们老祖宗认为房子都是木头造的,最怕火,所以在屋脊下饰一条鱼,鱼主水,水克火。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当时为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州之一——宝山州治所,纳西族先民大约在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这里,那时宝山州内山脉纵横,河谷深切,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元史·地理志》载宝山州情况说:“其先自楼头(宁蒗县永宁)徙居此二十余世。”宝山石头城是一个天生岩石城,整座城建在一块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四壁陡峭,势如刀削,猿猴也难攀爬上来。岩石上的居民在四周加筑了一圈五尺高的石墙,使石城更易防御和掩护,整个宝山石头城只有前后两道门可以出入,关上城门就成了万无一失的安全岛。 公元1253年,元太子忽必烈南征大理国,中路军经四川过大渡河挥师南下,分别在金沙江的“木古渡”和“宝山”乘羊皮革囊和筏子横渡,从宝山渡过来的元军就驻扎在宝山石头城。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的“元跨革囊”,其典故就出于此。


摄影/牛一手


从空中看山梁上石头城,它全然是一个巨大的石头耸立于金沙江峡谷的陡峭山坡上,雄峙四周,东面是滚滚的金沙江,北方是雄险的太子关,西边是逶迤的牦牛岭,南侧是岩石渡绝壁。因为巨石的独特地理优势,形势险要,兼备攻守,所以古代纳西族先民选择了它。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石头城周围的所有山坡,凡能开垦的全都辟为梯田,与元江的梯田相比,丽江宝山石头城的梯田还有独创,那就是别具一格的自流灌溉系统——不是上田满了流下田,而是在每块田的下面都修有暗渠,形成一条由暗渠和水口形成的浇灌网络,堵住暗渠口,水便会流灌整块田地,满水后打开暗渠口,再堵上灌田水口,水由暗渠流下,便可浇灌下层田块——不会产生夺肥现象,这种梯田建设的独创,充分显示出古代丽江纳西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古城墙南护石头城,北观金沙江继虎跳峡之后的第二大峡太子峡。听木老板说山中猕猴成群。太子关山脚下,是一个地势较平缓的开阔地,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时在此渡过金沙江。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峰火台旁的一家纳西小院,也是石头城建在悬崖最高的民居,房屋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外墙上的白灰在风吹雨打的侵蚀中剥落许多墙体的岩石都清晰可见,在门口主人也依地势修了一个观景平台,透过红花绿叶看出去,风景正好。


主人正在忙碌着,征的同意,缓步走进房内参观,石城里民居群落,全部随岩就势,地基(实为“石基”)是从大石头上开凿出来的,阶石、柱石、房檐石,自然也从大石头中“剥离”而出。再看看厨屋内一只巨大的水缸镶嵌入墙体内,放生活用品的“壁厨直接是从大石头上雕凿出来的。水桶及垃圾桶也是摆放在突起的岩石上。天井中裸露的岩石到处可见。从”城“的角度看,石头城很小很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一件巨大无比的雕塑作品。百余户人家,生活在一块大石头上,达千年之久,纳西族同胞用智慧与汗水雕塑了自己刚毅的形象和艺术化的生活。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走在村巷中,不时遇到背满货物的矮小马匹低头而过。在村里村外的道路巷陌大多是在原山原石上略加整饬而成。这个村里,所有带轮子的交通工具,无论汽车、拖拉机,以及自行车全都失效。交通运输,都是采用人背马驮原始模式,几乎户户都有马厮,如同城市住房标配的车库必不可少。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在石头城内最具人气的地方要数峰火台下的小广场和西石门的墙角下。每当夜幕降临时,小广场热闹非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文体活动也发展到这大山深处的纳西村落。一些城里人才能享受到的公共健身器材设施也在这里出现了,顽童们在双杠、转环上嘻耍着,成人在走步器上信步走着,,月亮出来了喂,篝火点起来喂,我们跳起来喂”。


而年长的就依坐在西石门墙角看不远处小广场上的闹热,听熟悉了不能再熟悉的原乡曲调。或说说张长李短或感沧桑变迁或小憩……


摄影/牛一手


在石头城中行走,不是下石梯就是上陡坡,作为一座城,宝山石头城未免袖珍了一点,但它的布局却是十分严谨的。三横五纵的街巷设置,使整座城街路畅达,巷道通幽,令人备感奇妙。


纳西人也是个爱花的民族,丽江古镇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穿城小河边,古石桥旁到处都是花红柳绿。石头城也不例外。一家大门写着纳西文字对联的小院,门头的三角梅开的正艳!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跟老板娘打听关于坐船游金沙江的事,毕竟我一外乡人,这段时间游客也不算多,老板娘说如果需要她可以帮我联系。关键是能砍砍价,不会被宰,哈哈……从石头城俯瞰以为很近的金沙江,却走了一个多小时,从北门出来沿着山脊一直在这种杂草丛生少见天日的狭窄石梯上行走。因为刚刚下过雨,泥和水混在一起很滑,小心翼翼的迈出每一步。


太阳出来雨水江水被蒸发上的热浪,身上负重又大,越走越热,虽然是下坡,但依然是气喘如牛。总觉得接近了,却总是走不到。视线突然开阔,以为到了。谁知只是一块平地,人还在半山腰。一匹膘肥身壮的本地矮棕马在前方悠闲吃草,丽江山地马矮小温顺,看起来有些袖珍,但吃苦耐劳,在山地跋涉如舟在水。也许是我的突然出现,让它警觉的回头望来。正前方是纳西人民敬畏的"阿紫(音)神山。山峰高耸入云,山底直插入下方的金沙江内。两者同时出现,感觉很入画。休息片刻继续下行,终于来到了江边,老板娘帮我约好的船已经在岸边等候。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说是船,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竹伐加一发动机外加上几根钢管制成的护栏和一遮阳的棚,船家三十来岁就住在对面阿紫山下的江边。船沿江而下,江水流淌的很缓,表面看上去,江水时不时会打湿鞋子。江风夹着一股子闷热的腥味吹来,仿佛那金戈铁马远古战场撕杀声原音重现。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两个陡峭的悬崖立于江边,如一道巨大的石门,感觉随时会“关门”,江面到此变的很狭窄。水也湍急了许多,江岸左右都有零星的农居散落在山坡上。在船上仰望巨大崖壁上的石头城,仿佛是海中涌起的,顶着一座城市的巨鲸,有一种非现实感。在传奇中充满了人间气息。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船调头逆江而上,光影下的金沙江和与垂直于金沙江4000多米海拔的太子山显得格外灵境,又感觉自己置身于桂林山水间了。


摄影/牛一手


在返航的途中船老大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关于石头城的故事;大约在隋末唐初,曾有一支摩梭人从宁蒗永宁迁居宝山石城。他们不畏艰险,运用当地现成的石头,修筑石级梯田,从峡谷深处层层修筑,直达距河谷两三千米的高坡。有了这些错落有致的梯田,才使得宝山石头城周围这一片本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金浪翻滚的粮仓,也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所创建的文明史,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摄影/牛一手


意外事件感受石城大爱

为了想用近距离以仰拍角度来表现出石头城的壮观与天险之处,我告诉船老大把我放在能到达石头城西南崖底的地方,因为当时老板娘告诉我的是去江边跟去客栈下方的崖底不是一条路,到时船家会把我放在合适的地方。也就从这刻起一场噩梦开演了……


下方这张图与整组图片显得格格不入,但又是本人此次拍摄中最珍贵的镜头。听我慢慢道来……当时船老大把我放在岸边时告诉我如何如何走,但其实我只记住了开头,走上岸钻入一米多高的玉米地实现上我己经迷失了,大方向肯定是记住了,他说的上山小道也许是我在转个弯后走错,也可能是杂草太高我根本没走对,反正就是一个错,那就将错就错,

条条大道通罗马不是?


爬高下低在漫无目的中前行着,时间越来越晚,走在一条玉米地的高埂上,野草基本上已经覆盖了田埂,自己才心想千万别踩空了,念头都还没完,只感觉右脚一空,整个人翻身跌落到二米左右的下方田中,为了护住左手中的相机,落地时下意识用右手先触地。前文中提到石头城人民用智慧开辟的梯田都隐藏着暗渠。右边肋骨重重砸在下方田埂上,相机包和脚全部落入水中。当时整个人都表现都非常不好。右手钻心的痛,右边肋骨感觉已断。导致呼吸极其困难,躺在地上如垂死的困兽发出那种低吼。真TMD疼!


摄影/牛一手


估计经过半小时左右的休息。期间那种从未有过的无助充斥着整个人,无助原来这么悲催。试着动了动全身,除了腰部有些疼痛,右手已经不能受力,其它的好像还行。检查了相机和包沒什么大碍。咬咬牙,继续往上爬,为什么要用爬呢!因为右手已废,只能靠左手抓住一些相对牢固的草和灌木上去以后滚到上方的田里。就这样一直在玉米地中乱串着,大家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打电话求救呢!那么广的玉米地,又都高过人,并且我也不知道具体位置。悲哀!


就这样一直乱串着,钻出一块玉米地时。就遇到了画面中干农活的大嫂,她对我的突然出现表示出极度惊讶。一般这些大山里的妇女对汉语都不是太懂,别说说就连听都费劲。连说带比划,也许她也没全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但看我的狼狈相她应该知道我遇到麻烦了。马上递给我一个她刚摘的香瓜,说实在的我当时吃的感受就是比天下任何水果都“味美甘甜”。又累又渴,不是能用语言描述的。所以画面中有啃过的半截香瓜立于石头上。


跟大嫂问了上山的路,她也就用手比划着一直向上。大嫂看我面有难色,估计也猜出我还是不懂,毅然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比划带说走走走。我感动了,当时已经下午六点四十分了。在大嫂的引领下,我们很快的走到崖底。现在自己都觉得死不悔改,忍着痛疼拍下了后面几张仰视效果的石头城。意义非凡!


四十分钟后,在纳西大嫂的陪同下终于到达了小广场,千谢万谢!大嫂腼腆地笑笑转身下坡去收拾她落在田里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好人多……!


摄影/牛一手


手和腰痛了一晚上,基本上是辗转到天明,六点十分干脆起床,扛了脚架想到最高点的峰火台再守张好片。拍了几张手实在不行了。回到客栈时让老板煮碗面条然后结帐。准备离开了,本来计划中的太子关忽必烈革囊渡江遗址、克灵溶洞、滴血求子洞也无缘以此行中了。可能遗缺才是美吧!下次再见了。愿石头城永固天地间,愿石头城的乡亲福寿安康,愿好人一生平安!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摄影/牛一手


后语:本组图片拍摄两天半时间,修图因为手受伤的缘故,(右手回到大理经医生诊断为韧带严重拉伤,腰没事)所以花费了二十四天时间。52张高清大图为你讲述一个绝美石头城和发生在石头城里一个乐途摄影人的故事。也许算不上精美摄影作品,但全是心血换来的。此篇谨献给爱旅行,真摄影,会生活的人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