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化灿烂千年陕南小城 藏着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一人一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随着夏天的悄然离去,“十一”小长假伴着金黄的秋色来了,虽说八天的假期提供给了游人们更多的旅行选择,但看够了千篇一律、人山人海的景点之后,如何找到一个景美人少的目的地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那么就跟着凤凰旅游的脚步,看看这些行走无数国家的旅行达人,他们在“十一”假期都有哪些旅行目的地推荐。



徐婧


凤凰旅游编辑



这里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江穿城而过养育着这方水土,生生不息。这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天的中原鱼米之乡。这是汉王刘邦成就汉室基业之地,是诸葛亮六伐曹魏的战略大后方,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这里上演过“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留下过张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的足迹。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物种多样,是大熊猫繁育的乐园、朱鹮守望的净土,金丝猴、羚牛都在这里繁衍生息。每年3月,百万亩油菜花田让秦巴山区一片金黄。虽然地处陕西,却因位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交界,使得这里的景观既有三秦大地的原始粗犷,又兼具蜀地的秀美灵韵。


这就是汉中,2300年的历史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变迁的岁月,每一处细节都见证着这里的成长与蜕变。

——徐婧



在得知北京的饮用水是由汉中的汉江之水南水北调而来时,你会对这片土地产生一种特别的感情。数千年前,嶓冢山上的古汉江源,汉中先民操着简陋的工具,凭借胆识,劈山、导流、排洪,揭开祖先治水的篇章。数千年后,这一江水不仅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汉中人,还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土地送去了一方甘甜。



汉中不仅孕育了灿烂千年的汉文化,也拥有自然赐予的地质遗迹。2016年底,在这片历经千年人类开发的文明腹地汉中,在茂密的原始丛林的覆盖下,发现了分布有49处天坑的罕见天坑群,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多年以来,这些天坑一直在天地之间毫无遮掩的存在着,却如“大隐于市”般直到今天才为人类所发现。



中原腹地的“汉人老家”

你可能听说过历史遗迹遍地的十三朝古都西安,也体会过“天府之国”成都的慵懒与悠闲,却不曾知道在距离这两市仅仅三四百公里的地方,隐藏着一个有着2300年历史,依山傍水的汉文化发源地汉中。



汉中被称作“汉人老家”,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来到汉中时曾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这儿的山水都成了历史,这些历史都成了我们民族的故事。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己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



人对土地是有感情的,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汉人对土地的感情就寄寓在这方水土之上。汉中市中心坐落着汉高祖刘邦曾住跸的古汉台,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当年他来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就在这里。宋朝以至民国时期,汉台还是汉中府署所在地。时至今日,历尽沧桑的汉台已经没有汉代留下的建筑了,然而就像北宋张少禹的诗句中说的那样:“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



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有着当年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的拜将坛遗迹。公元前206年,经萧何举荐,时为汉中王的刘邦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在汉中城南筑台设坛,祭天拜将。登上南台,只见台场平坦宽敞,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一尊高大的韩信像气宇轩昂伫立于此,仿佛能看到当时登台受命的大将之姿。



拜将坛留下了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痕迹,而位于汉中市北部20公里的褒谷南口的石门栈道,则见证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谋略。怪石嶙峋的山间、苍翠的树木掩映之下蜿蜒盘布着曲曲折折的木制栈道,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石门栈道,也被称作“褒斜道”。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是在这里上演的。


自春秋战国开始,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便沿着山沟河谷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铺上木板形成“栈道”。在褒谷山间,修建于1935年的川陕公路,沟通南北的G316国道,建于千年之前的石门栈道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处跨越千年的“交通博物馆”。



在褒斜道中段,有一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石门。它不仅是控制褒斜道的“咽喉”要塞,在石门内外104块古文石刻也堪称稀世珍宝。遥想千年以前,古人以赤手空拳面对万壑千岩,那时没有炸药,没有挖掘机,古人用“火焚水激”的开凿技术,建成了这座长13.6米,宽4.2米可以供马车通行的石门。


遗憾的是,1969年,石门大坝在褒谷口修建,褒斜道及石门遗址被水库淹没,现在所看到的石门栈道是在褒斜道原址上向上抬高70米仿古修建的,汉代书刻艺术结晶石门十三品也迁移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




生活在这片美丽富饶,底蕴深厚土地上的汉中人,是多元的、也是包容的。这里的语言与食物延续着秦蜀两地的特色,这里的气质交流荆楚,汇集中原。汉文化的精神价值、优渥的自然条件、流淌不息的汉江水,都让这里的人民一直不断地展现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力,就像那些脍炙人口的典故、丰富多彩的诗篇一样,会穿越千年的岁月,成为这“汉人老家”永远的符号。



隐匿千年的地质奇观

这是一个逐渐远离地理大发现的年代,从人类的脚印踏上地球,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经历了万年的时光之后,这片大陆上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遍布了人类曾留下的痕迹,地球上似乎已经不再藏有什么秘密。然而就在这千年之前就留下过辉煌文明的中国版图核心地带,居然发现了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



2016年11月24日,,宣布陕西汉中发现了我国岩溶台原面上发育数量最多的天坑群,共有天坑数量49处,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天坑群附近丛林茂密、生态原始,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事实上,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并不是它们第一次被人看见。这些天坑一直与周围的村民和谐共处,只是直到近些年专家们才为这种地质形态建构了一个“天坑”的概念。


图为卫星照片


在成为“天坑”之前,这里一直被当地人称为“剥牛坑”,是因为村民路过此地时,牛掉下去摔死了却无法弄上来,只能下去把牛皮剥了,再分成块背上来。汉中天坑群从“剥牛坑”成为“天坑”,是源于一张卫星照片。2016年5月初,一位地质研究者通过手机向陕西省地调中心遥感所所长张俊良发了一张照片,称陕南疑似有天坑。张俊良立刻展开调查,通过遥感解译分析、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初步判断出10多个天坑的具体方位和大小。随后通过一系列的考察研究,渐渐地揭开开了这处世界罕见地理奇观的神秘面纱。



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和它的地理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中虽然地处陕西,却和印象中的“黄土高原”相去甚远,汉中是一片沿着汉江展开的盆地,它的西面是青藏高原,北面靠着千山万壑的秦岭,东南面便是大巴山的余脉,也正是因为汉中周边山系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不便,外人难以到达,所以多年以来当地的农民一直在这出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旁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天坑群直到现在才被发现的原因之一。



走进天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而瑰丽的世界,天坑底部长着一棵红彤彤的杜鹃花树,各种你从未听闻的植物在这里放肆的生长,形态奇异、颜色亮丽。机警活泼的飞猫、红白鼯鼠,白化斑灶马、白化蜈蚣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天坑长期与世隔绝,水量充沛,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这不仅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也增加了更多生物研究的原始样本。



由于天坑附近山系复杂、交通不便,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开放给游人参观,科研人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探究这里的地质与生态。可能在不久之后,这里也会成为户外爱好者、探险家趋之若鹜的“圣地”吧。



汉中旅行TIPS


从西安自驾前往汉中约270公里,需要4小时;从成都自驾前往汉中约450公里,需要5小时左右。今年9月底即将贯通的西城高铁将大大缩短前往汉中的时间,通车后西安到汉中只需1小时左右。


由于汉中盛产稻米,“汉中面皮”被称为陕南地区最著名特色小吃。和外地的凉皮不同,汉中面皮常常以热食为主,大米制作的面皮软糯香辣,配以黄瓜丝或滚水氽过的黄豆芽、土豆丝等垫在碗底,和面皮同时调味,爽脆感让人欲罢不能。每天早上在街边的小馆子里叫一份“面皮配菜豆腐”,地道的陕南生活由此开始。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发吧!有爱就要说出来~~


版权声明

本文由凤凰网旅游原创发布,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想勾搭主页君,可以加我们私人号:

生活家LIFE+

ID:   lifeofwealth2015


我们还为你准备了更多目的地实用指南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


国内:西藏 | 北京 | 港澳 | 台湾 | 川渝 | 湖南 | 云南 | 江浙 | 东北 |内蒙古 | 新疆

福建 | 西沙 | 甘肃


国外:日本 | 英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新西兰 | 俄罗斯 | 东欧 | 中东 | 非洲 | 欧洲 | 大洋洲 | 南亚 | 韩国 | 朝鲜 | 南美 | 东南亚



编辑:徐婧

主编:许玥

投稿:all_travel@ifeng.com

新浪微博:@凤凰网旅游

如果想获取更多最新的旅行资讯,可以下载我们客户端凤凰新闻】并订阅【旅游】频道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