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你关心的这些事将有答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房地产税真的要来了。
 
,新调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方案本周向公众公布,包括房地产税法在内的34个立法任务出台,。
  
房地产税与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立法后如何征税?房地产税是否会增加我们的负担?货物开盘后,它会“冷却”高房价吗?随着房地产税法的议程,这些问题将得到答案。
 
何时提供?
 
房地产税法正式纳入立法规划,这意味着立法过程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报道,目前,,财政部与立法部门进行了合作。原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说,,将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如果有更多的意见,将举行第二和第三次审判。根据以往的立法惯例,一般的立法草案可以在三次审查后进行表决。
 
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税务研究部主任张斌认为,在立法和改革过程中,要处理房地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房地产税与土地增值税的关系。此外,招聘的时机、如何开放招聘、是否设置“豁免金额”等都是争议的焦点。
 
中国政法大学金融、税收和金融法研究所教授石文对出台房地产税法的时间表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纳入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五年立法计划,意味着它很可能在2017年年底前获得通过。当然,专家也说,立法的完成不一定与征收房地产税同步,这取决于法律的具体规定。
 
 
如何征收房地产税?
 
早在2014年10月,财政部长楼继伟就在“秋诗”杂志上写道,要加快房地产税收立法,适时推进改革。总体方向是在保证基本住房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城乡个人住房和工商房地产的税费因素,合理设置建设、交易、保留环节税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使房地产税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目前,房地产建设环节包括耕地占用税、契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建筑安装营业税及配套城市建设税、教育费加征、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在交易环节中,卖方必须缴纳销售房地产营业税及附加的城市建设税和教育费、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有一个问题:目前的房地产税费比较复杂,现阶段几乎没有税收。以往的调控主要以交易税为主,促进住房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不明显。除保留环节税外,。在供需关系紧张的市场环境下,卖方所承担的税负基本上转嫁给买方,增加了中低收入者和自建住房等合理需求的购买负担,偏离了调控的方向。
 
那么,将来如何征收房地产税呢?
 
石在接受“经济参考新闻”采访时说,房地产税制改革路径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主要是将现有的房地产税和城市土地使用税合并为一种新的房地产税,增加房地产留置环节的税负,并以房地产的评估和估价为税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洪日也表示,房地产税制改革应将现行房地产税与城市土地使用税结合起来。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房地产税收负担整体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改善保留环节的税负,降低建设和交易环节的税收负担,是房地产税制改革的路径。
 
 
会否增加市民的负担?
 
人们最关心的是,在引入房地产税之后,税负是否会增加。
 
贾康认为,房地产税会影响税负结构,引导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优化设计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可以将过去征收的间接税纳入房地产税,减轻大多数普通百姓的税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直接税,房地产税的税负很难转嫁给其他人。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学院院长王永浚同意减轻大多数人负担的观点。他认为,引入房地产税将对整个房地产税制进行调整,最终目标是减轻居民的税收负担。
 
重庆和上海的房产税试点也为这一答案提供了一些证据。2011年1月28日,上海和重庆作为试点城市开始征收房产税。从实施计划看,在人均家庭住房建设面积小于60平方米的上海,免税;在重庆,纳税人在征收和实施物业税前拥有的单一家庭商品房免税区面积为180平方米,新建单户商品房和高档住宅免税区为100平方米。这些规定,实际上,大多数老百姓“排除”在税种之外。
 
据了解,鉴于未来的房地产税制改革,基本生活住房不存在税收,只有在超过基本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征税,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房地产税是否会成为降低房价的一个利器?
 
房价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许多人希望房产税出台后能降低房价。那么,开征房地产税会不会成为降低房价的利器呢?
 
在这方面,业界普遍认为,房产税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套房屋的持有,但并不是抑制房价的利器。据专家介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引入房地产税主要是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德国则引入了以调整收入分配为主的房地产税。在这些国家开征房地产税后,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大幅下降。从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情况来看,房价上涨的势头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专家指出,决定房价的最基本因素是供需关系。因此,对于有自行住房需求的买家,只要价格合适购买,就不必太多考虑未来的房地产税。对于有投机性购房需求的人,在引入未来房地产税之后,需要认真考虑对持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的影响。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