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奇景 泾渭分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关注 飞议 · 把生活给你看







不要因为走得太久,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 



摄影/单之蔷



河水颜色谁来定?



我们耳熟能详“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道风景:泾河与渭河交汇处,两水一清一浊,清晰的分界线绵延数里,蔚为壮观。这种风景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过它们的成因并不只是水清水浊那么简单。


成语可能大家都知晓,甚至在小时候作文中时不时会出现,博得语文老师的青睐,比如小王造句就喜欢用这句:


记得小时候和爸妈逛在冬至会得时候,人特别多,总有些戴白手套在人群中上蹿下跳,这个人会显得格格不入且行动非常怪异,我觉得这可能是坏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与他泾渭分明


但不少人都不知道,这个成语和景点,来源于渭北的一个小县城——高陵除了泾河渭河交汇处外,不少其他地区也有此壮丽景观:


巴西玛瑙斯,亚马孙河水色偏黄的干流与水色发黑的支流内格罗河交汇,形成十几公里黑白分明的水带,非常壮观。(图:自国家地理)


两条河汇合到一起,如果两股河水的颜色差异比较大,水流交汇处就会形成一条分界线,如果这条分界线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又绵延很长,那就形成了“泾渭分明”这种风景。


此类风景的先决条件是,相汇的两水颜色要有足够差异—通常是一个黄一个绿,有时也会是一边深、一边浅。


水的颜色与水体成分、水中包含物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河水的含沙量很重要,如果江河流经黄土地区,水就容易被所含泥沙染成黄色,流经红土地区的,就会形成“红河”、“赤水”。除了泥沙,人为污染、藻类暴发等也会使河水变成不同颜色。


国外比较著名的“泾渭分明”出现在南美洲第一大河—亚马孙河上。流经巴西城市玛瑙斯时,亚马孙河的一大支流内格罗河汇入,于是河水变成一边黑、一边黄,中间有条非常鲜明的分界线。



重庆朝天门码头是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大多数时候,嘉陵江水清,长江水浊,在宽阔的江面形成长长的分界线,造就了经典的“泾渭分明”风景。


“势均力敌”才造景



可能有人会摸着头问:伙计,是不是两条水色不同的河,交汇时都会“泾渭分明”呢?不一定。


比如有人会说:“我来自南方,交汇的河多了去了,渭河、泾河算老几?我家的河怎么不泾渭分明,就你高陵泾渭分明?”


不同的水流交汇,两股颜色总有一个相互掺杂的缓慢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时水流过几米、几十米就“不分你我”了,有时则能“齐头并进”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依然能看到明显的分界线。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以及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以及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两河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绵延很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那么水流的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


以上说的是两条河水量相当的情况。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会很短,而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在很多国家的地区,很多地理、地质景观能保持百万年不变,但是泾渭分明的景色却常常发生变化,时大时小,时有时无。



在河流入海口,也经常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河流所含的泥沙,把蓝色的海水染黄了一大片。(图自:中国地理)


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有“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的诗句—成语就由此而来。然而往后历代至今,都有不少好事者亲自去实地考证,谁清谁浊却一直争议不休,甚至有人说泾河与渭河并不分明!


为什么呢?


原来泾河、渭河是否清浊分明,与河流汛期、河道环境变迁有着密切关联。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但每当雨季,山洪会把大量泥沙冲刷入泾河,短时间内泾河含沙量会比渭河高得多。这时如果到泾渭交汇处,就会看到二河“同流合污”,甚至泾河比渭河更浑浊。


近年来,渭河因为上游排污问题,河水也从黄色变得发黑。而泾河也因为上游河道附近开发,河水变得浑浊。泾渭交汇处,不再是一清一浊,而是一黑一黄,几百米后就分不出彼此了。


不过近几年来高陵经济腾飞,决策者不断注重对生态的保护,渭北湿地公园等景观不断修复,我相信高陵未来必将经济发展、人民富足,幸福安康,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同在,渭北奇景的泾渭分明也将常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