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序言二:一片初心向月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何处寻求真相,世事莫道寻常。大家好,我是米罗。这是另一位大佬帮我写的序言,他是我的老大哥,对我有知遇之恩。一直以来,我情商很低,待人接物有些木讷,但我又是幸运的,碰到许多赏识我的人,愿意给我一些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劲草待疾风,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




和米罗同学初相识,是在某某银行大厦的会议室里,当时总行电子银行部正在面向社会招聘专才,他是应聘者之一,我是面试官之一。记得那时,他从一家专业信息安全公司的市场总监职位上transfer过来。印象中,憨厚的方脸盘,平头,浓眉大眼的,人看上去是比较有“安全感”和结实劲儿。米罗那个时候有个笔名,叫“飞熊道人”。微博上很活跃,是个喜欢读书和喜欢和人讨论专业问题(尤其是信息安全和风控流程)的小伙子。在金字塔式的银行科层制文化里,他似乎是个另类。

 

最近一年多,他调到了山城重庆,在分行网络金融部当副总。记得临行告别时,他拿了一本《金钱有术》来,说里面有很多金融科普文章是他的作品。后来,从行业里其他朋友转发的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米罗在“莫道寻常”微信自媒体公众号中发表的杂文,春秋笔法,粉丝甚众。细看时,才发现是“飞熊道人”换了马甲,改了笔名。

 

最近他寄来了厚厚的书稿,就是《当银行遇到互联网》,是一本他从这几年笔耕不辍的硕果中采撷出来的文集。作为一位当过军人,又从信息安全领域跨界做金融的非典型银行从业者,他就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男孩一样,在尝试跳出银行的圈子看银行。他从普罗大众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和阐释观点,尝试着提出解决之道。涉猎的话题范围甚广,整体看,点线面结合的很好。文风诙谐,通俗易懂,能把枯燥和艰深的专业语言转换成大白话,深入浅出地勾勒了在互联网金融高歌猛进的今天,银行业所面临的格局挑战和应对之策。

 

比如:他从自己最偏好的安全专业出发,评述电子银行反欺诈形势,普及网络安全常识;从如火如荼的“场景决定一切”方法论中,寻找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产品创新、敏捷迭代、风险控制等实现方式与机制体制上的大不同;从渠道转型谈到银行网点智能化过程中,业务流程和运营体系的至关重要;从基层一线支行行长的酸甜苦辣中,挖掘传统银行的路径依赖和绩效观;,看到Fintech行业中的野蛮生长;从反洗钱的繁文缛节中,发现合规遵循工作中的“黄金法则”,凡此种种,洋洋洒洒,不一而足。

 

他的文章看起来很“入眼”,读者不需要有太深的金融知识储备和金融实践造诣就能读懂、看顺。所以微信号中的“打赏”,也经常钵满盆满,足以说明“莫道寻常”受众甚广。自然,米罗对银行内部文化的“揭露”,略显辛辣和刺眼。有些观点,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有些现象的描述,也不宜以偏概全。对文章中有些过激的说法,我保留个人判断。之所以不能完全苟同,自然源自我比他年长几岁、更老于世故罢了。瑕不掩瑜,这些不影响我对他的真诚和初心的感知。

 

狄更斯曾在一本小说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银行业当前的时局,我觉得很恰确。千禧一代的崛起,带来了这一庞大客户群全新价值的体验诉求。这些天生的互联网“原住民”,对移动支付和网络金融的青睐和熟练应用,造就了互联网跨界从事金融服务的蓝海和红海。银行面临的挑战,不单单是技术脱媒,更是金融消费者服务体验的变迁。

 

那是不是银行业作为传统经济的代表,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潮头会行将没落呢?结论也不必那么悲观。毕竟,金融是经营风险和追求风险溢价的行业,在民生支付、消费金融等普惠、小额、高频的场景之外,交易银行、资产管理和贸易金融等领域依然有较高的专业门槛。毋庸置疑,银行业要主动作为,转型创新。但也不要为了追求噱头,而拼命给自己贴一些不切实际的创新标签。叶公好龙,或者奉行“鸵鸟”策略,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

 

读了米罗的《当银行遇见互联网》,我们能读出银行从业者的危机感和责任心,也看到了面对互联网思维冲击和新经济大潮汹涌的情势下,一些银行人的苦苦思索和实事求是。

 

当这篇序言写到快要结尾的时候,我抬眼看了看窗外,一株玉兰正在乍暖还寒的春风里盛放,一树花开,媚而不娇。想想看,植物守四时之律,春华夏茂,秋实冬藏。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各行各业也是一样,只有不断变革,实现吐故纳新,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螺旋上升。

 

当下的银行业,是处在哪个季节?又在朝哪个方向演进呢?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朋友们和我一起思考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