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考核下的银行众生相: 压信贷、收非标、快流转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金羊毛工作坊”关注我们


央行MPA考核下的银行众生相: 压信贷、收非标、快流转

21世纪经济报道 辛继召 香港报道


通过MPA考核,、防范金融风险的意图明显。但中小金融机构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季末考核时点,表内外额度紧张的情况在中小机构甚至一些股份行身上已经很常见。 但习惯了表外理财快速增长,,但一个现象是,央行的考核项目跟随市场变化不断动态调整,,降杠杆信号明显,答案需要金融机构自己寻找。


一位股份行总行人士表示,今年全行计划是不新增公司贷款,包括表外在内的广义信贷不新增。


央行在去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于2017年一季度MPA评估时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


其中,城商行等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快于股份行和国有大行,机构预期中小银行将面临MPA考核中广义信贷增速约束压力,从而影响资产规模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MPA考核压力之下,银行业内人士表示MPA考核虽有压力,但主动调整下是可控的。部分银行今年表内外额度特别紧张,有的银行暂停公司贷款出账,要求全年包括表外在内的广义信贷不新增。


广义信贷增量受控之下,部分银行选择加快存量资产流转,将信贷、同业等通过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流转出去,以满足信贷、投资等业务需求。


中小银行面临广义信贷增速压力

目前,各银行广义信贷的资产数据亦较为匮乏。业内一般认为,MPA考核中,最关键的是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国有大型银行有充足的空间,达到MPA考核要求不难,但中小银行达标有难度,我们担心小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也会受影响。”一位城商行资产负债部负责人表示。


MPA考核中,其中涉及广义信贷增速的主要包括反应资本和杠杆的资本充足率、反应资产负债的广义信贷项目。大部分银行可以符合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制约银行的是广义信贷增速。央行也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央行2017年一季度MPA评估将表外理财资产在扣除现金和存款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纳入后仍主要对新的广义信贷余额同比增速进行考核和评估。”

央行认为,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之后,部分机构的广义信贷同比增速将会提高,与之对应的宏观审慎要求也会相应提高,由此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

从广义信贷的相近指标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来看,不同银行资产规模出现分化。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分别为9.3%、15.1%、23.1%、16.2%,显示城商行的表内资产规模增速最高。


从目前已公布的银行财报看,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速亦快于股份行。截至2016年末,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7.80%、15.79%,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3%、11.98%。城商行中,江苏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锦州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23.87%、16.7%、18.65%、49.1%,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1%、11.79%、12.09%、11.62%。。

银行MPA考核应对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MPA考核压力之下,部分银行“今年表内外额度特别紧张”,部分银行或贷款额度极其紧张,或被迫压缩对公贷款等信贷业务,以满足MPA对广义信贷的考核要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南方某上市股份行要求暂停3月下半月的公司贷款。

“目前全行人民币贷款、广义信贷资产、公司风险加权资产指标均严重超限,为确保达成总行3月末限额管控要求,3月下半月暂停人民币公司贷款出账,包括到期续作。”有股份行人士透露。


一位股份行总行人士表示,今年全行计划是不新增公司贷款,包括表外在内的广义信贷不新增。


一位股份行西南地区分行人士表示,MPA考核下,该分行现在贷款已经没有额度。另一位当地股份行分行人士亦表示,“额度很紧张,如果利率合适可以去申请下。”


“央行年初窗口指导,要求按月底余额看,全行新增贷款不能超过一定限额。年初到现在全行贷款新增只有几个亿。”一位外资行高管表示。“大银行盘子大比较容易,我们盘子较小,而且新增贷款有可能是有承诺性质的银团贷款,不让提款其实是银行违约。”


“这波去杠杆是壮士断腕。”有股份行人士感叹。


“MPA考核有压力,但主动调整下,目前情况还是可控的。”一位中部地区城商行董秘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中信银行2016年业绩发布会上,该行高管表示,MPA对资产的扩张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为要支持资产的快速扩张,必须要有比较充足的资本充足率。


中信银行高管表示,“总体来讲,原来年初确定的资产的发展速度,与MPA考核里面的审慎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相比,中信银行还是有一定的空间,但是不一定要把这个空间用得很足,所以说这一点的影响不大。”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应对MPA,一方面构建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表内外一体化的动态综合管理体系,合理对全行资本规划进行利用,将其分配到各业务条线。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还有贷款、投资的需求,因此除对增量资产管控外,还加强对存量资产的流转,尝试CLO、ABS等。”徽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黄晓艳在香港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让表内资产流转起来,而不是因为MPA的限制困在表里。这是我们这两年做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资产的流转。”


而在受到近期广义信贷调整的影响下,市场预期3月信贷增速将会降低。“贷款紧张,资金面紧张,MPA考核看来还是压力不小。3月贷款市场也预期会低了。”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编辑:闫沁波)


作者:江海证券蔡年华

来源:罗博白蔡炖资管


近期到某东部大省拜访银行金融机构,在季末大考的当下,资金利率飙升至10%,期间与各金融机构交流的深浅不一,但整体交流下来,形成了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金融市场:利润重心还是杠杆之源

本人还在商业银行时,金融市场业务依旧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庸,商业银行并未将这一业务当作主要的盈利增长点,而2013年利率市场化加快后,同时由于2014-2015年两年大牛市后,金融市场业务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利润增长的核心,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经济的不景气,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激增,虽然银监会公布的不良率数据不高,但由于一些技术手段的处理,实际不良负担在不断加重,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发展面临困境;二是2014-2015年两年债市大牛市也确实有效的提高了银行的利润空间。


但是2016年,由于金融机构的加杠杆行为催生了央行货币政策的转向,年底的债灾让众多2016年开始重点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的农商行和城商行收到较大的冲击。


基于这样的逻辑起点,我们重新思考,金融市场业务到底是利润重心还是杠杆之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4年以前,农信社、农商行和小型的城商行主要的金融市场业务是资金的融出者,同时大部分投资的职能,农商农信系统主要委托给省联社进行统一管理,这时候的小型银行经营业务单一,在市场中承担金融稳定器的作用。而当农信社改制逐步完成,经营压力逐步显现,由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制于地域上的经营限制,无地域限制的金融市场业务自然成为小型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加上叠加以上谈到的两个因素,小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壮大顺理成章,也成为其重要的利润来源,有些农商行利润占比甚至超过了50%。


回到问题的另外一面,原先资金的净供给方突然之间成为资产的投资方和资金的需求方,这自然一方面会导致市场资产价格不断下行,同时会导致市场的资金供给不断下降,供需矛盾不断累积。


同时,由于小型银行在金融市场方面的人才储备缺失,自然需要引进外部团队来进行资产管理,这也就带动了委外业务和投顾业务的快速增长。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讨论过,由于小型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和同业理财等模式,再委托出去加杠杆做高收益,资金链条不断延长,杠杆水平不断累积,先是出现资产荒,而后必然会出现负债荒。


因此,简单的来说,金融市场业务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由于其遵循了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经营方式,同时又加上投资链条的延长,逐步成了市场的杠杆之源。而这部分杠杆的货币提供者只能是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


由于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流失,基础货币的提供只能通过央行不断的滚动发行mlf、omo以及slf等工具来补充,市场更多的是在套央行的利。


 二、债灾过后一地鸡毛

清晰的记得2013年,钱荒过后一地鸡毛,彼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叫《非标业务抬高债市利率中枢》,该文章发表在中国证券报上,在当时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共鸣。而如今,也有一部分市场参与者将罪魁祸首归因于同业存单,并流传着“存单不死,债市不兴”的段子。


2013年我们将直接原因归结于银行非标业务无序扩张一样有一定道理,银行在资产端的扩张,导致m2增速过快同时期限错配也加大了资金市场的风险。而16年我们将债灾归因于同业存单的快速扩张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是同业存单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负债来源,且可算为债券,与同业存款的主要区别是流动性高,同时需要不需占用银行同业授信,这就导致同业存单的发行脱离了银行正常的授信规模限制,利好中小银行;二是小型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将资金认购货币基金、进行杠杆操作或者进行委外,类似的资产投资方式都将加大市场对杠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当然,同业存单是不是债灾的主要罪魁祸首,个人觉得还是有点牵强,同业存单只是一种负债工具而已,商业银行不发行存单,依旧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负债。真正的原因还是资产负债的错配,同时无序的加杠杆行为,过多的资金交给没有风险意识或者说即使有风险意识也主观上忽视风险,重视局部利益。

走访过程中,债灾之后,切身的感受有两点:一是去年委外的机构无论是激进的机构还是缓慢推进的机构,多少都有一定的损失,只是损失的大小而已,全身而退的机构少之又少。二是银行都在收缩委外规模,同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经营业绩达标的机构最先被赎回,亏损越严重的反而更不会被赎回,去年一些管理机构的道德风险最终成为现实。


也有一部分机构向我们了解,怎么能够弥补去年的亏损,或者有省联社的领导跟我们交流怎么大面积赎回委外而损失最小。对于这个问题,作为理性的投资人,我只能说以时间换空间,或者说通过做大增量来进行平均,但是做大增量会面临mpa的问题,后面再分析。


一切果必有因,债灾过后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无论是委托人还是管理人都需要反思,我们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是不是在寻求最佳的风险收益比。

最近身边去年管理巨量规模的投资经理在忙着应付委托人赎回以及亏损原因解释和解决方案设计,这些将耗费投资经理太多的精力。而我们,也将更多的时间耗费在跟客户的沟通上,而真正属于我们的投资工作,却失去了专注性,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投资人的悲哀。


 三、MPA到底意味着什么?

坐在办公室,听着各种谣言,市场说目前市场就只有邮储和工行mpa达标,我们也就简单的理解为市场就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央行在3月份将部分金融机构剔出了一级交易商和mlf参与机构,但具体走访中,我们却发现不一样的情况。


首先,超标的机构并不如市场预期的那么多,以我们走访的大省为例,全省100家左右的银行划入c类的不超过十家,大部分机构都在b类以上。同时在3月份,地方银监和省联社都督促地方法人机构降杠杆,以更好满足mpa的要求。

其次,mpa考核不达标的机构往往是2016年发展过于激进的机构,这部分机构受到更多约束也有利于规范当地银行的经营行为。


在雷声大雨点小的mpa季末大考之际,市场所有的担忧可能冲击面不会如预期般大,而银行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场业务不会收缩,而是会更加规范,同时随着投资和交易人员的不断成熟,自主管理的规模会不断增大,委外业务规模占比会不断萎缩。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粗放式的委外市场也就告一段落,单纯规模为王的资管理念需要重新纠正,与客户共赢而不是共坑才是最终的发展方向。套用公司领导的一个词即“合财”!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