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媒体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对不起,这篇文章不是写给那些来看我对情感态度的姑娘,而是写给我的同事,我的行业,我的同龄人,我的现在和未来。



下午遇见一个熟人,她问我的近况,我说还是在旧东家,那本杂志社,做个编辑。她惊讶地问我:杂志不是快死光了么?你怎么还这么悠哉悠哉,乐此不疲。



这让我想起上周,一个同楼同事跟我诉苦:你拍明星吗?我拍才这么几个月,就觉得烦死了,就那么几种事儿,每个月都要跟经纪人唧唧歪歪跟摄影师化妆师作者唧唧歪歪,每个月都要想一个你没拍过的愿意拍的有话题的适合栏目的人多么难啊,你怎么还在坚持,这么多年下来,难道不是想想就烦?



有的时候我会拷问自己:我是真的喜欢做个编辑吗?我不知道。到今年9月,我我即将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第七年,23岁半到30岁的时间,我真的可以不要脸地说,对于时尚杂志编辑的这个行业来说,我真的是把青春献给你。



当年从任教的高中辞职,一个人来北京,进到杂志社做个编辑。几年来风里雨里,始终没变。从刚入行那个根本不懂怎么做编辑,只是偷偷看别人怎么做,然后笨拙地学一切的小女孩儿,到现在已经可以淡定地操作拍摄和前期沟通的职业人。有时候我真的想感谢每一次拍摄的对象,每一次沟通或者每一次统筹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哪些是必须做的工作哪些是无用功只有在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做过之后才能逐个甄辨。








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让所有还在做传统媒体的人有些慌张。三年前就有人跟我说,不如来门户网站吧,纸媒早晚会死掉的,用你的影响力去做更多东西,做自己的品牌,自己做老板多好?我说我没这个本事,我自己是个什么材料我自己很清楚,没那个金刚钻儿我绝不揽那个瓷器活儿。我跳出去成立公司我去做品牌都可以,但也就是赶个时髦或者骗个融资,我真的不是那种爱张罗的命,我没有那种经商的头脑,现在编辑我还没做到最好呢,别的那些还是等我踏踏实实地学明白了再说。我这人是个没本事的命,这辈子也就图个安逸,对钱,对名利,我都没要求。


对方突然愣了一下,他说:你不是不喜欢钱,不喜欢名,你就是还喜欢这一行。



从那时候开始,我突然想,也许我是真的适合做个平常的媒体人,我也许真的爱上了这一行。这么个心态叫自知之明,也叫循规蹈矩。其实我也就是这么一个循规蹈矩的人,每个人都是常人,故意扮成卓尔不群的都是装逼。



从业这么多年,也许我仍然不算是最好的编辑,但至少,我走心。我愿意把每一次的拍摄,每一版完成的内容当成一次新的创造,当成有趣的事情来做。怎么说呢,你对一个事儿走心的时候,是很难会烦的。



怎么说呢,我这人对自己挺懒散的,工作这么多年,我对自己只有一句话的要求,就是:安于本分,无愧于心。








刚入职的时候,我是个标准的有沟通障碍的人:给陌生人打电话,加微信,约见面,商量拍摄,准备东西,安排后期,核对版面这些事情对我来说都是苦恼,每次要拨通一个陌生的电话之前我都会在心里默默运气,暗自重复好几次应该跟人家说什么,有时候遇到对方古怪,还会给生生地噎回去或者气得直哭。最早的时候,如果明天有拍摄,我会强迫症似的整夜睡不着,陷入恐慌,整夜想的都是:卧槽,是不是明天某某东西会忘带了?谁谁谁是不是会迟到?我是不是应该准备更多的东西?这种铺天盖地的忐忑随着拍摄越来越多开始逐渐抹平,留下的东西我不管它叫经验,我只说,那是日积月累的底气。



怕没有用,你要是牛逼,就去解决问题。



我不一定最适合这个行业,但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纸媒的一线做着最基层的工作,一直在用缓慢的方式鉴证它的变化,也顺便跟着成长,在为整个行业和教育我成长的部门奉献自己仅有的微不足道的力量。说真的,如果这个行业真的去死,我拦不住,也没法改变。但至少在现在,我不说什么豪情壮志,也懒得想明天。



就这么简单,如果明天发生什么我们今天都能想到,那么明天也就不配再叫明天。



我这个人有点儿轴,或者干脆说是懒。没本事潇洒转行,也不愿意离开一个还算熟悉的岗位,只要还有这一行,只要还有人需要我,索性就一直这么做下去,做到最后一天。这也就是我全部的心愿。我,一个从业几年的纸媒人,谈不上爱这行,但一直坚持贡献自己能贡献的,就是我最初和最终的执念。








纸媒为什么会死,说白了也简单,就是因为它有门槛。比如:你要每个月花上二十块来买它,而相对的,我们看一篇新媒体的文章通常只需要花点儿流量。而且纸媒的栏目相对固定,就那么几个形式,不活泼,不如那些林林总总的新媒体来得更天经地义,相比之下,纸媒很难一年12个月玩出12种不同的花样儿,而这种不变很容易便被用户认为是沉闷的表现。我们当然比不上互联网上你想要的它都有。二者有多大区别呢?这么说吧,纸媒就像你得老婆,即便是再变也是那个人,而新媒体更像是情人,你想要哪款就去找哪款就是了。



当你觉得你情人好的时候,你要先想想,这是不是因为你老婆的不好。



我总是说,纸媒不死,这样一句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给自己一个坚持到最后的理由,说实话,我是真的这么想。



旧的东西不会完全被新的物件取代,只要你够好。当时电视机刚普及的时候,多少人说这回广播肯定活不下去了,电子书出现的时候,多少人说纸质书活不下去了。可如今呢,如今我们还是会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听广播,还是会陪着出门遛鸟儿的老爷子一起听评书,我们还是会浩浩荡荡买回一批纸质书,甚至还会在读到某一处时做上标记,没有什么被取代了,因为每个人最初存活下来的时候都是因为有意义,并且已经经过了时间考验。








我还是习惯在登机前买几本杂志,花上整个行程认真读完。好看的,塞进行李箱,留作纪念,之后的某天还会拿出来翻。难看的,看过了也就看过了,索性留在飞机上。当没有人去认真看我们的内容的时候,我们这样的媒体人还在会在晚上把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开选题会,还会为了一个好的内容甘愿花掉自己整个假期。这不是一种情结,也不是一种垂死挣扎,而是一种信念。他强任他强, 清风拂山岗。



很多国家比我们发达,他们在以超过我们若干倍的速度发展,但如果你仔细想想,我们还是能在美国的街边看到满满一个架子的杂志,日本人在地铁上一只手握着扶手一只手拿着一本读物的场景也算得上是家常便饭。我们真的需要互联网来获取信息,让脑子活泛,但纸媒的地位无可取代,这来源于人们对于实物阅读的一种渴盼,这是一种本能,只要你做得有趣和生动,我们一定会活下去,还能笑着看那些慌不择路的混乱。



是的,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必须要面对太多考验,一些质疑,一些威胁都是最常见的画面。怕了么?跑掉么?恐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够好,你就一定会有市场。还是那个比方,你的老公真的有小三,你该怎么办?马上让他滚,一个家庭就此解散?还是我们忍气吞声,就破罐子破摔?都不是办法,还能怎么办呢,第三者年纪轻轻又会撒娇,你当然没有这些,可你也有她不具备的,让你自己变得更好就是了,起码算是给自己的一种积攒。男人不是傻子,外面的新生事物当然新鲜,可是玩过几次之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之后也会厌倦,只要你够好,他还是会在比较和鉴定之后,回到你的身边。








把纸媒仍然做成纸媒的模样并不会让这个行业死掉。杂志就是杂志,人们买它也恰恰是因为它就是杂志,我们没有办法把杂志做成更多种形式。真正会导致整个行业死掉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你的不自量力,你在做纸媒,却又想兼顾新媒体和更多形式,什么都要做,却什么都做不精,什么都做的办法只会让你的内容多而滥,显得荒唐又局促,不如把内容做精。外面那么乱,还是踏实端好你的饭碗。



人们不会因为过去的纸媒改头换面去做了新媒体就对它改变印象,这只是一次不计后果的讨好。因为他们很显然知道你做什么更擅长。就好比,你站在一家叫重庆小面的馆子里,却点了一份潮汕砂锅粥,你能指望它好吃?



停止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哀嚎吧,那些悼词未免来得太早。把那些时间用在安静地做更好的内容上去。这个世界上没有灭亡,因为每个人都会灭亡。



我喜欢看新媒体上的文章,我也会看直播,但如果说,我们真的把这个时代理解成此消彼长的话,未免有些残忍。为什么非要拼个你死我活饿,这本来就是两种可以兼容的形式。我做我的纸媒,你做你的新媒体,两不相干。



你能想象一个没有杂志的世界吗?每个人都抱着手机,每个人的阅读都依赖于不断滑动屏幕。那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对于阅读来说是一种粗俗。



昨晚回家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家门前仅存的一家报刊亭还亮着昏黄的灯,递到手上的杂志已经落了一层灰,给它掸灰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因为我知道这一行的编辑每个月为这本书付出的心意和艰辛。低头玩着手机的老板拿我打趣儿:姑娘,像你这样还买杂志的可不多了。 指着这个赚钱,我们也就饿死了……我突然在晚风中有点悲怆,我苦苦一笑,跟老板说:没事儿,我死不了,您也是。





新浪微博:@暖小团

微信公号:nuanxiaotuan1101

合作邮箱:elevenbaby1101@163.com


大部分的时候我们聊爱情,有时候也板起脸来动个真格。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爱情和生活我们都说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