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声音】国外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国外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马颖李雯雯刘电芝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Ferdcrikson提出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拓展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的功能。这是由积极情绪与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产生的积极结果间的良性互动造成的。积极情绪往往发生于积极倾向的环境里。该理论启示我们:要重视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探索并实施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功能;发生机制;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5)0l-0023-04



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esillnan呼吁研究积极心理学,以帮助更多的人过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1】所谓积极心理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性中积极方面(如勇气、乐观等)的心理学。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Frdecriksno(1998)提出了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Boraden-and-build)理论。【2】


YI

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积极情绪的“拓延一建构”功能


Ferdrickson(1998)把积极情绪的早期研究整合起来,提出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


首先,积极情绪有助于人们瞬间知行能力的拓展。研究表明,消极情绪通常窄化人们的知行能力,如害怕使人逃跑,愤怒使人攻击,厌恶则使人作出驱逐的行动。与消极情绪相反,积极情绪拓展人们注意、认知与行为范围,使人能更有效地获取和分析信息、作出更恰当的行动选择并采取创造性行动。其次,积极情绪具有长期持续地增强个人资源的效应。与消极情绪通过窄化的具体行为反应带来直接利益(如害怕时的逃跑使人最大可能幸存下来)不同,积极情绪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间接利益,它使人长时间甚至终身受益,增强人们的心理适应性,不断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且,体验积极情绪的能力会被遗传编码,成为人类特性的一部分。再次,积极情绪不仅能对个人资源产生长期持续的效应,也能产生弥漫性的积极影响,如处于高兴状态的个体,往往在体力、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均表现出拓延能力。



(二)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的发生机制


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的“拓延一建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由积极情绪与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所产生的积极结果间的良性互动造成的:处于积极情绪状态的个体其思维更开阔,以积极的心态认识事件,更容易发现事件(甚至逆境事件)所蕴涵的积极意义,有更强的适应环境的动机和能力,这常常给个体带来积极结果;反过来,发现的积极意义、产生的积极结果将继续引发个体积极情绪。随着积极情绪的积累,人们更容易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更容易取得积极结果,换言之,不断积累的积极情绪拓延了人们的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了人们的个人资源。积极情绪虽然在不利的情境下也可能发生,但其典型模式是在积极倾向的环境(如娱乐活动、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彼此微笑鼓励等)里发生。举例来说,儿童的游戏就是发生积极情绪的有利环境:儿童游戏多属于社会性游戏,在活动中需要协作、分享,参与游戏锻炼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使儿童能更好与人合作,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更能保持积极情绪;另方面,游戏常常激发出更多的心智想法,促进儿童大脑发展,甚至使儿童不断涌现创造性的想法、产生更开阔的思维,这显然助益儿童发现事件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积极情绪。此外,积极情绪存在个体差异,一些个体比他人更善于从普通事件中甚至是逆境事件中发现积极意义,产生积极情绪。


ER

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并非是纯理性纯认知性的,情绪是个体生命连续发展的动力核心。【3】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启迪我们,切实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乐学,从而助益教育目标的全面有效达成,即促成学生在体力、智力、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全面发展、养成健全人格。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智育、强调认知过程,忽视了对学生情绪体验和情绪活动的关注和有效引导,所谓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往往只是作了认知视角的解读,这使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热情、动力,厌学现象严重,【4】也暴露出学习之外的许多问题,因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尤其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


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根据积极情绪“拓延一建构”理论,我们拟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对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策略提出建议。首先,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要从学生个人出发。这一点似乎不言自明,因为情绪最终要通过个人表现出来。但遗憾的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个体情绪的关注尤其显得不足。这与我们长期以来重智育重认知轻情绪有关,也与我们对情绪的关注视点有关:我们总是强调班风、校风的重要性,习惯于从宏观层面思考情绪问题.忽视了个体存在的独立性,不能真正深人学生的心灵去关注并正确引导学生的个体情绪体验。培养学生个体积极情绪,必须重视学生情绪上的个体差异性。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对于同一事件不同学生往往有不同的情绪体验;情绪体验基本相同时情绪反应特点、反应强度可能不一样;情绪发生后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高低、处理情绪的方式方法也可能不同等等。


要深人了解学生在情绪上的差异性,就不要被学生的表面情绪现象所迷惑,要多和学生接触、交心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第一,引导学生积极归因。拥有更多积极情绪的学生,更易看到事件蕴涵的积极意义,更倾向于对事件积极归因;情绪发生后,积极归因又有助于学生的情绪调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或他人成功或失败的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成败的原因,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积极归因予以无条件的支持、鼓励,对消极归因给予恰当的指点、引导。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积极归因倾向第二,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高的学生,能更快地从情绪低落状态中恢复过来、产生积极情绪。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就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如认知调节法,指改变对事件的认知视角、认知方式以产生对事件的积极认知从而调节情绪的方法;注意转移法,指把注意从引发消极情绪的事件转移到其他令人愉快的事件上去从而调节情绪的方法;合理宣泄法,指以恰当的方式将内心不良隋绪表达出来从而调节情绪的方法。【5】第三,激发和维持学生内在动机,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情绪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内在动机强的学生由于视学习本身为动力因而更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更易保持积极情绪状态;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表现,一般地,自我效能感越强,动机越强,从而越容易保持积极情绪状态。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出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学生通过努力又能解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解决中逐渐接近目标,每步都体验到成功;要对学生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侧重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特别是相同特征较多的他人的替代经验强化自身内在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此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绩的进步,这在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中具有特殊作用。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如果经常体验不到学习成绩的进步,学生是难以拥有积极情绪的。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情绪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因此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除了针对学生的措施外,还必须对学生的重要他人提出要求。影响学生情绪状态的重要他人包括父母、同学、同伴、教师等。以教师为例,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教师必须自己拥有积极情绪,以自己的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必须善于进行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必须善于营造、维持和增进师生、生生良性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分享积极情绪。



其次,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不可忽视团体组织的力量。所属团体组织对个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影响其情绪发生、发展的团体组织通常包括家庭、班级、年级、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虽然我们向来重视集体组织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强调良好班风校风的重要作用,但更多的是从一致性上对积极集体组织作出规定,而较少考虑到学生小群体的特色,这样就把复杂的学生集体问题给简单化了,是一种对积极集体组织的片面理解。我们认为,要真正营造有助于学生积极情绪养成的积极集体组织,就必须正视学生集体问题的复杂性,既考虑到集体组织的必要的一致性要求,又考虑到不同特色学生群的需要。以此为原则,我们拟从教师角度提出塑造良好集体组织的几项举措:


第一,推动重视集体活动开展的评价机制改革\有利于学生积极情绪激发与保持的积极集体组织需要有效的评价机制。这样的评价机制应借鉴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拓宽对学生评价的层面,多视角评价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强调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与能力,重视学生集体活动的质量。


第二,正确引导学生中业已存在的小团体,促进各种兴趣小组的巩固与发展。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以前交往圈到新的集体的,过往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小团体虽有不足,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好了对学生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助益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这里,尤其需要教师打破“小团体与集体主义相悖”的思维定势,正确引导小团体,使之成为学生积极情绪生长的空间。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共同体,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如果说对学生中原有小团体的引导是“改良”的话,那么建立新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共同体则是“改革”,是创造。形成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共同体必须适合学生特色,有利于学生发展;必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特点,有助于学生之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来培养积极进取的班风校风。


第四,加强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建立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家校、家社互动机制。学生生活的基本场域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和社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理当加强三者沟通;加强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沟通互动、建立教师家长共管的学生成长与进步档案袋、重视并引导社区在学生教育中作用的发挥等等,通过这些努力,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积极情绪占主导的社会环境中。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EP&Cskszntmhaly,M.postive psyehology:Anintor duetion[J」.Ameriean psyehologist,2000,55:5一14

【2】FrieksonBL.WhatGoodarePositiveEmotions,[J].ReviewofCenearlPsyeholoyg,1998,(2):300一319

[3]PajaersF.Toward apositlvepsy phology of Aeademe Motivation[J].The Jounral of Edueational Researeh.9527一35.

【4】傅安球等.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L):22一23

【5】林崇德主编,、何一粟著.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27一23


TheBoraden-and-Build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and its Enlightenment Eduea

MA Ying  LI Wen-wen  LIU Dian-zhi

(School of Psychology,Xinan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by Fredrickson posits that positive emotions will be able to broaden one' s momentary 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 construct and strengthen personal resourc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interactnms of positive meanings and outcomes from positive emotions and acts in the context of positive tendency. The theory indicates that attention be paid to cu1W  acing students’positive emotions m terms o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Key Words:positive emotions; functions of broaden-and-build; genetic mechanism; strategies of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徐鸿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