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 《长江图》×《旅途》:最可怕的莫过于个性的萎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反射弧长到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长江图》之前,我也并不知道杨超这个名字。甚至在《长江图》之后,留在人们口中只有这部影片的金牌摄影“李屏宾”。


如果看不懂《长江图》,也许看到杨超在《旅途》后采访的一段话之后会有些眉目,问题是——

下一部电影会是什么?

杨超: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关于信使,就是长江上运输物资的船工。一个神秘人物的预言,让一个男孩把东西交到重庆一个女孩手中,说它会改变你的一生。另一个是商业片,剧情暂时保密。 


但是,《长江图》与其记录电影《信使四章》的出现,与《旅途》间隔了一部《小英雄雨来》等口碑跌至谷底的商业片。噗,看来艺术电影的路还是很难走啊。



在杨超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专业的电影爱好者对影像的执着。通过电影去表达自己,然后再思考电影的表达方式,——这种艺术与电影融合的完美方式,也不奇怪杨超在国际电影节上的高人气了。


而且这个故事,还异常得浪漫啊。


比起《旅途》里那对年轻情侣在“太过明亮”的土地上奔波挣扎,《长江图》的“旅途”也许是因为水的关系,营造出一种更加神秘的气质。


似乎从古来的神话开始,水就一直被联想为孕育生命的象征。比如今年很火《ABZU》,就是取自古美尔神话中在水中孕育生命的智慧之神而制作成的一款禅意游戏。也因此有了母性,从而拥有了女性的形象。


但是就此得到电影中的那个神秘的女子就是长江母亲的化身似乎还是有些不对。毕竟,一般人应该不会对被称为母亲的人有如此强烈的性欲。(滑稽)


(辛芷蕾在电影里真的美爆了,风尘的时候普通,质朴的时候清纯,一身青衣的时候还有点圣洁……)


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关于“一条江,两个人”的相遇分别,看到最后没想到是一个阴魂不散的故事。在长江源头的吴淞口相遇,每到一个渡口就看到那个女孩的影子。是同一个样子,但也许又不是同一个人。那个女孩子就像一个精灵一样,成为象征每个地方的一座雕像。


安陆这个形象同时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元素:长江与诗集。随着船行驶到不同港口,她似乎就变了一个形象。与诗集连在一起的长江,不再只是一段流水,而是成为一个行走人间的凡人在水上对世界的感受。


对尘世的厌恶,追求纯净动荡的浪漫:




我厌恶坚硬高耸的信仰
山清水秀的长江
和所有确定无疑的爱情

——荻港 万寿塔


一个游离于社会之外,暗自吞云吐雾的灵魂:



两岸城市都已背信弃义
我不会上岸
加入他们的万家灯火
——鄂州 观音阁


整部片子下来,似乎感想很多,却总是无法归结出一条线。不管是寄宿着高淳父亲灵魂的黑鱼,还是两个最后都下了船的船员,一个现实,一个忠厚。高淳寻找安陆的心情到最后越来越急迫,为了抓住那个影子而被困在三峡,也在三峡得救,最后诗集消失,安陆也不见了。


***


杨超的故事总是带着超脱尘世的神秘感。长江图里高淳的种种行为都不是一个在江上以船为生计的普通人会思考和做出的。也许片中多次出现的元素也在说,从长江尾走到长江头,为的不过是超脱。只是尘世烦扰太多,这个寂寞的灵魂需要安慰,来自女人的安慰……吧


要么丑陋 要么软弱 要么虚伪
没有神灵让人信服
那么期待一个女性
——丰都 鬼城


花了3年时间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杨超,同级生的名单里有贾樟柯、徐浩峰。这三个人,也是三人三色,很有意思。说杨超模仿贾樟柯是不公平的,加上徐浩峰,他们三人内心都有想要表达的东西,也都有各自的表达方式。只不过贾樟柯的现实主义风格赶上了上个世纪末的风潮,并且扎根在小城市里的故事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而徐浩峰的武侠风格,源自自己武侠世家的感悟;杨超高中开始的对录像的狂热,也让他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方式。


简单来说,贾樟柯的电影是在表述,而徐浩峰和杨超的电影是在表达。


在杨超的成名长片《旅途》中,小萍奔溃地躺倒在马路上,在片头纯真无知的她面对沼泽一般无法挣脱的现实,,嘴里叫喊的也是富含深意的台词:


“太亮了,怎么还不天黑啊!”


这样的电影并不能用有趣去评判啊。杨超在采访里的一句话也正好为自己证明了自己的电影存在的意义:最可怕的,莫过于个性的萎缩。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