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政下 四只次新龙头投资机会凸显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不少上市公司也随之发布公告调整或终止原本正在筹划的非公开发行方案。作为融资渠道的主要形式之一,新股IPO自然也会受到新政影响。



结合新股看细则


:一是融资间隔时间不得低于18个月,二是定增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三是明确发行期首日定价的机制,四是增加企业再融资的限定条件。其中,前三点对于新股和次新股未来走势的影响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新政1:融资间隔时间不得低于18个月。这条规定对新股的影响尤为深远。新股上市发行初期,受困于23倍发行市盈率的窗口指导,企业往往不乐意通过低价发行大量股份来维持较高的募资规模,首发募集资金可能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随着新股上市后估值的不断攀升,公司进行二次再融资的需求愈发强烈。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新股上市后不满18个月便完成了第一次定增的公司高达23家,平均发行金额达到11.65亿元,这甚至超过了全年227家新股平均6.59亿元的首发募集资金规模。再融资新政的落地将迫使上市公司在IPO之前便筹划好未来两年发展的方向及所需的资金来源,过往新股上市后盲目增发收购资产的行为有望得到遏制。


新政2:定增股份数量不得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20%。定增股份数量的限制同样压制新股通过并购方式实现外延式扩张的预期。统计数据显示,过往三年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数量超过发行前总股本数量20%的比例大约在20%至30%之间。为了尽可能扩大增发股份的数量,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动力将股本做大,次新股将具有更强的高送转动力。,未来新股指望以高送转的方式实现股本扩张的难度加大,高发行价小股本型的新股上市后或面临流动性不足的情形。


新政3:明确发行期首日定价的机制。一直以来,非公开发行都是“内幕交易”的是非之地,令投资者诟病的定增高折价影响市场公平的现象有望随着再融资新政的落地而消失。以发行期首日为基准日的定价机制意味着定增项目朝着更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意味着项目折价率的收窄。对于新股而言有两点潜在影响:一是控股股东发起定增的积极性将下降,二是投资者对潜在项目收益的预期也在下降。总的来讲,2015年以来炽热的定增市场大概率出现降温,未来参与定增项目获利同样需要“慧眼”。由于定增项目整体吸引力下降,从市值的角度来看,以新股为代表的小盘股定增可能会有更高的成功率,这与小盘股自身股本较小的特性有关。



新股定价机制将重构


,再融资新政是修复A股生态、引导价值发现的重要一环,但还远未到终极一环。在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的思路下,股权融资将是帮助实体企业降低杠杆率的重要手段,A股市场不再是“资本大鳄”利用“一二级市场联动”进行套现、收割散户的场所。长远而言有两点可以预期:一是未来IPO门槛将进一步降低,新股发行加速,注册制(甚至是新三板转板)终将落地;二是退市制度将适时完善并推出。趋势上看,由于上市资格稀缺性的逐步消失,新股红利也将面临退却,市场将回归理性和价值。


去年年中便有媒体报道称,,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和VR四个行业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将不被放行。到了去年四季度,新股发行速度显著加快,而再融资审批却出现节奏放缓的情况。,整体上再融资的收紧是循序渐进的,其中并无超预期之处。随着再融资的收紧,市场对成长股外延并购的逻辑也出现了质疑,去年三季度开始蓝筹与成长股走势分化,四季度以来分化进一步加剧。作为成长股的主要代表,再融资新政无疑正在改变长久以来次新股的定价机制。


再融资新政尽管表面上看好像只针对已上市一段时间的老股,然而实际上却对以新股和次新股为代表的成长股的定价体系造成了根本性的冲击。包括新股在内的成长股,过去估值高企的逻辑在于外延并购:上市公司以10倍估值购买外部资产,并表后利润将在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下推升市值,进而进一步发行股份购买低估值资产,从而实现成长股的外延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定增实现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估值套利。然而再融资的收紧则打破了原有成长股并购外延的正向循环逻辑,而成长股内生性的增长又受困于实体经济低增长,毫无疑问融资收紧后估值溢价将显著回落。可以看到,近期不少新股开板时的估值都与行业类似标的相近,市场对新股的定价机制正逐步发挥作用。



新政之下沿袭三条主线布局


逻辑上而言,再融资新政对次新股、成长股等小盘股的影响偏负面,不少次新股在周一开盘时也出现了日内恐慌式跌停的现象,然而之后市场整体却表现得比预期中顽强,本周小盘股的上涨动力更是强于大盘股,短期而言似乎利空已然消化。尽管如此,仍需注意此次再融资收紧并非单一事件,壳资源价值的长期回落对成长股估值的打压大概率会持续发酵。整体来看,新政之下可沿袭三条主线进行布局:


主线一:随着此次再融资新政的颁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门槛大幅提升。如此情形之下,还能进行重组的资产有望享受更高的溢价,而这部分资产则主要来自于国企改革,。从今年初地方的提案来看,,叠加今年是十九大的换届年,相关人事安排落定后改革方案或陆续推出。从标的上看,包括央企改革和地方国企改革两条线均是布局的核心方向,央企改革首选无疑是六大混改试点旗下上市公司,如次新股中的中国核建;地方国企改则可重点关注改革走在全国前线省份(上海、山东、江苏、安徽、广东、重庆等)的国资上市公司,如次新股中的南方传媒。


中国核建:公司除了是国内核电建设的龙头,也是我国国防军工工程的重要承包商,另外在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市场也颇有建树,先后承建一批石油化工、能源、冶金、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根据能源局近日公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今明两年核电发展或超预期,公司核电业务将释放业绩弹性。与此同时,作为央企重点领域“6+1”试点混改中国核建集团的上市平台,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为股价增加业绩弹性。对于短期走势而言,催化剂的重要程度高于业绩及估值的评判及测算。


南方传媒:公司主营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出版和发行,以及印刷物资供应和印刷业务,其中广东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均是公司的子公司。公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广东省的独家代理商,在教材出版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市场份额超过60%。去年底公司公告拟以11.88亿元对价购买南方传媒控股子公司广东新华发行集团45.19%股权,交易完成后共持有发行集团99.97%股权。此次收购发行集团少数股权,将完善公司在编辑、印刷、发行、物资供应的产业链,巩固渠道优势,也有助于后续依靠渠道优势为新业态提供支持。此次定增价格为14.96元/股,以目前股价来看安全边际较高。


主线二:,未来基本面一般、不具备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将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环境;相反,对于质地优良、行业地位领先的上市公司而言,即便是暂时不能满足再融资条件,其还能通过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金。公开资料显示,上市公司需满足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等严苛条件才能发行可转债。长此以往,优质公司和劣质公司将彻底分道扬镳,优质龙头企业将享受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次新股当中有不少行业的龙头公司,典型的如调味品行业的海天味业以及文化用品行业的晨光文具。


海天味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营销企业,目前生产的调味品主要是酱油(贡献65%营收)、调味酱(贡献19%营收)以及蚝油(贡献15%营收)。随着公司2017年1月收购镇江醋厂,食醋或成为公司第四大品类。从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来看,公司目前仍处于满产满销的情况,现金流充裕。长期而言,公司的成长逻辑主要有三:一是品类从酱油逐步向调味酱、蚝油、食醋等领域拓宽,二是渠道下沉,三是产品结构升级推动毛利率的上升,未来仍有大的发展空间。股价方面,近期解禁的自然人首发限售股显然是压制短期股价的关键因素,抛压或提供长线布局的机会。


晨光文具:公司是国内文具的领军企业。文具行业具有典型的“小公司、大行业”特征,市场规模超千亿,而晨光便是行业内的佼佼者。近年来公司业绩一直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2016年和2017年预计仍能维持20%的增速,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文具与办公文具销售规模的扩大。学生文具方面,得益于全国布局的7万多家零售终端,公司在学生群体中已趋于垄断。而在办公文具方面,从销售费用的增速来看,晨光仍有发力的迹象。公司未来的成长逻辑类似于海天味业,预计仍有大的增长空间。


主线三:尽管再融资新政的推出影响券商投行承揽承做非公开发行项目的收入,然而可转债和IPO相应放开所带来的业绩弹性远大于非公开发行项目,根据同行测算,IPO费率约为定增费率的7-8倍,收入弹性明显高于再融资。此时二级市场冷清的交投意味着券商板块基本面也处于底部区域,龙头券商的PB估值水平约为1.4倍,安全边际较高。次新股中券商股的最新PB分别为:国信证券2.63倍、国泰君安1.48倍、东兴证券2.99倍、中国银河2.24倍、华安证券3.63倍。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