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原创|初中和中考诚实的代价(1978-1981)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馨语

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着特殊的意境,也构成了人生多姿多彩的心路历程。”回忆过去,多少让人难忘的时光;多少让人回味的日子;多少让人难忘的事情……伴随着微风的吹动,漫步进入无穷无尽的回忆……


70年代的童年,也许有苦,也许有甜。那个时代给了人们无数的限制,也给了人们不一样的回忆。辜教授是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主任、语言测试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教授、博导,剑桥大学外语考试部顾问。她创办的微信公众号“人生GU事”旨在为大中小学外语教育、测试、中外文化与学术交流、大众教育,特别是女性和婴幼儿教育提供交流平台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真诚推荐给大家。



乡里的初中距家有8里路,那时全是乡村土路,没有车,只能步行。因为我尚小,父母让我借住在做乡邮递员的大舅舅那里。大舅舅那里外面是邮递员办公室,里面就一间卧室。如果大舅妈来了,我就得去同学家打“游击”,到处找住宿。那个时候农村和乡镇卫生条件很差,我在同学家染上了虱子, 满头爬,很痒,有时用手挠头发,指缝间就可能钻进一个虱子,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直到有一次回家父亲发现,用一种剧毒农药“敌敌畏”放水里给我洗头,然后把我的头用毛巾包起来,才把虱子全部杀死,最后用蓖麻梳子梳头,把死了的虱子弄掉。


初一那个学期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妻子在学校大门口的树上上吊身亡,当时自己年幼不知何故,只记得班主任是个很好的老师,很可怜,好像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长大后才知道班主任老师的妻子患的是抑郁症。我们这些小孩子每次经过学校大门口就很害怕,特别是晚上。读了一个学期,我的成绩中下。父亲认为我太小,不宜离家太远,于是将我转回村小学的玳瑁初中。村小距离我家只有一里路,有时在路上听到第一声上课铃响,可以跑步到学校,赶上正式上课。


说也奇怪,我回到村小的初中,成绩就直线上升。因为有这样一段经历,我很不主张父母过早地将孩子送学校住读或借住在别的家庭,更不认同有些家长的认识,以为花钱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就一定对孩子好。在儿子小升初的时候,我们尊重了孩子自己的选择,就近读一所中等偏上的初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住在家里也利于父母随时留心孩子逆反期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这个时期也是孩子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在家里营养和睡眠都更能得到保障。初中应该是孩子身心成长很重要的阶段,平顺地度过这个阶段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与人生都十分有利。




村小的初中给我们上课的所有老师学历最高的是数学老师,据说上过一年大学,因为家庭被划为地主,成分不好而被迫辍学。我初二时被遴选参加全县的数学竞赛,获得了二等奖,令我在乡和村初中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惊讶。现在想想应该是得益于当时的数学老师较高的水平,我一向认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最关键的是师资。当然父亲更早前教我要学会独立思考。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讲一道几何难题,我一边听他讲复杂的解题步骤与方法,一边思考是不是还有更简略和有效的方法,结果我确实发现还有别的更有效的方法,下课后我告诉了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并在下一节课给全班同学讲了我提出的方法。我因此受到极大鼓舞,不只数学,各科学习都一天比一天好!


我初中时的班主任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只是高中毕业,水平很有限,但对教学却非常投入和认真负责,而且很关心和爱护学生。她教过我们怎么打篮球,还教我和另外一个女生跳过一支舞,并去参加过乡里的“六一”儿童汇演。她经常要求我们背诵教材里的古文和一些好的散文,而且一个一个地亲自检查。只是我从小不擅长死记硬背,经常半天背不出要求的课文,但我理解领悟能力还行,班主任老师也没有特别让我难堪。听说班主任老师家庭生活很不开心,有传闻他们夫妻不和,说她有外遇。那时的乡村这样的传闻能够置人于死地,有一次这位老师真的差点儿跳水。





我读初中的时候,哥哥已经在读高中。1977年高考的恢复让父亲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把五个子女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的精神寄托所在。但五个孩子都读书,家里的负担越来越重。哥哥给父亲说他一周才解一两次大便,父亲知道这是哥哥正长身体却吃不饱的缘故。显然民办小学校长兼教师微薄的工资远远不能支付五个儿女的学费和生活费,于是父亲辞去了小学校长和教师之职,,去山里采草药到集市上一边卖药,一边给那些付不起钱到正规医院看病的乡亲们把脉诊治,家庭的收入得到极大改观。那时农村已经包产到户,七口人的包产地母亲需要帮手,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成绩不太好的姐姐辍学了一年。当时在父亲看来是一种“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无奈。劳动了一年后姐姐还是想读书,为了她能够真正跟上学习,父母让她留级,比我低一级复学。这个决定使得姐姐后来多年处于哥哥和妹妹成绩都优异的阴影下,影响了周围人对她肯定的评价,从而也影响了她对自我潜能的认知,性格也不及我和哥哥开朗。


因为哥哥上高中在学校住读,我必需和姐姐一同为父母分担家务。那时父亲忙于到山里采药、赶集、给人看病,母亲忙于田间地头的耕种,做饭、洗衣、喂猪、洗碗、扫地、挑水等等家务都落在姐姐和我的肩上。而我最不喜欢做的就是家务,因此拈了以为最省力而实际最费力为一家子挑水的活儿。挑水的确可以几下子做完,但我们老家是山丘,不是平原或平地,挑两三年100斤左右水桶的水对于原本就因为营养不良个子不高的我无疑更是压了三年不见长个儿,这都是想偷懒的结果。而姐姐因为包揽其它一切家务培养了无比的韧性,这对她后来学习和工作最终走向成功奠定了耐力基础。




因为家在农村,父母都期望我初中毕业考中师,中师毕业就可以当老师,那样不仅可以早点儿跳出“农门”,而且每个月能领21块5毛钱的工资(这是我清晰记得的第二个人生梦想),这样就能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那年哥哥高考没有考上大学,要复读,家里还有姐姐和两个弟弟在上初中和小学。


哥哥是家里的老大,父亲总是说老大就像“领头雁”,把老大培养好了,后面的弟妹就会跟着学样学好,因此对哥哥从小管教特别严。我初中毕业那年哥哥高中毕业,原本他成绩很好的,却没有考上大学,压力很大。其实那所中学几乎年年白板——一个大学生都考不上(也是我后来读高中的学校)。那个假期哥哥一直低着头干重活儿。爸爸最终决定让他去复读一年。我看到过哥哥复读时做的语文笔记之类,非常工整,一看就是勤奋、踏实那种,给我印象很深,影响很大。哥哥高考填志愿那会儿,父亲希望他填一所农业大学,学些农业技术,万一弟弟妹妹有没考上大学而在农村的,他可以帮助,或者填一所中医药大学,一则因为父亲自学过中医,那样可以子承父业,二则学中医救死扶伤,待遇应该不错,生活能有保障。父亲最不希望哥哥填报师范院校,因为他自己做了半辈子的民办教师,一直受穷,连家都养不起。而且父亲深有体会地说:“做教师就跟推磨子上坡,不进则退。”


然而,事情总是事与愿违,为了保险,哥哥背着父亲填了师范院校,而那年师范院校是先期录取,结果父亲的愿望没能实现。所幸哥哥被师范院校录取,那时师范生要发基本的生活费,哥哥上大学以后家里就基本上没有再给他汇过钱,他靠帮化学教授收拾实验设备一类的挣些零花钱,还给我买高考复习资料。据说他和几个家庭条件差的老乡在大学换着裤子穿,免得同学发现他们每人只有一两条好的裤子。哥哥是老大,受的穷和吃的苦最多,对父母和弟妹都有很多的担当。即使现在条件好了,他仍然保持着非常节俭的习惯,有时弟妹们还不一定理解。




1981年我中考时只有14岁,考前填志愿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叫我多填一岁,那时还是用纸笔填写,我不明白缘由,觉得那样很不诚实,没有听她的建议。那个时候报考中师和报考高中的中考考场分在区里不同的地方考试。结果到考试前一天找考场,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报考中师的考场。原来报考中师必需年满15岁,这样读3年,18岁成年就可以工作了,我因为年龄不足被安排到只能考高中的考场却没有得到事先的通知。得知消息后,我当即哭得稀里哗啦的。父亲听说了,当晚赶了20里夜路到区里来安慰我。结果我只考上了区里的高中——乐德中学,属于我们县最差的一类高中。班上同时考上的还有三个女孩,都被录取在同一所学校。


当时不知何故,班上的男孩子一个都没有考上高中,连小学毕业考上县重点初中的那个天才少年竟然也没有考上任何一所高中。听说他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在学校图书馆拿了书没有还,被老师和同学发现说他是小偷,后来成绩一落千丈…… 我现在是做大规模考风险考试研究的,包括国内的中考和高考研究等。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中考和高考其实一直存在考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不够的问题。很多男孩子不一定是学习不行,可能是性别差异,比如不如女孩子细心导致考试中失误,分数偏低而落选。




我初中毕业考上高中那个暑假,母亲跟父亲商议,特地带我们五个孩子去了一趟县城,看了一场电影,每人吃了一支冰棍,那是我们兄妹第一次最远最奢侈的一次“旅行”。如果说父亲一直是我的精神花园,我是到很大了才意识到母亲是这个精神花园的园丁。她从早到晚的劳作,我从来没有看到她停歇过,每天儿女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她不知道已经劳作了多久,而我们入睡的时候她还在灯下穿针引线,缝缝补补。我们兄妹五个上下年龄相差最大的两岁,最小的一岁多一点点。子女小的时候,母亲赶集常常背上左背一个,右背一个,还要卖东西。孩子大一点就挑着箩筐去,一头是粮食、蔬菜、鸡蛋一类准备卖的东西,另一头就是要照顾的孩子。


母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她常说的话:“人年轻,精力有的是,累了,睡一觉,就又有了”。“很多事情,夹泡尿的功夫就做了”。她超强的韧性和执行力对我的一生产生了我都未曾意识到的深远影响。母亲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却给过我最好的自信心教育。大概是我初中快毕业的时候,有一次看到母亲娴熟地做针线活,我对母亲说:妈妈,这些我都不会,长大以后怎么办啊?母亲说:“没关系的,读书那么难的你都会了,这些以后一学就会。”长大以后很多事情我真的一学就会,都源于母亲那句鼓励的话。


母亲也是一个十分热爱生活和爱美的人,我们小的时候衣服和鞋子大都是蓝灰色,很难看的那种,母亲在我们的衣服兜的位置缝上两杠白布条,在布鞋上缝上一只蝴蝶什么的,就一下子增色不少。我们虽然穿得很普通,但总是很干净。母亲常说“咱人穷,水不穷”。意思是不缺水,衣服要勤换洗,大冬天的母亲还常在小河边冰冻冰冻的水里给我们洗衣服。




寓教于游精选


力荐原创|童年的记忆(1967-1973)


力荐原创|小学和小升初的范文(1973-1978)

力荐原创|我的父亲母亲(三)

力荐原创|我的父亲母亲(四)

力荐原创|忆父亲


人生GU事




喂^_^看完了点个赞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