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你需要看看这本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究竟是什么呢?与无限相比,他是虚无,与虚无相比,他是一切,他介于虚无与万物之间。他完全摆脱了思考极端,因此,事物之目的和它们的开端,隐藏在他绝对无法理解的秘密中;他同样无法参透他由以构成的虚无,以及他淹没其中的无垠。”                                                                                                    ——布莱兹·帕斯卡尔

布依族的五花米中,黑色代表土地,红色代表太阳,白色代表天空,说明布依族人十分有时空概念。而《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讲述的内容则不仅时空感强,而且更为广泛,它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01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一共由三位作者完成,他们分别是: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StokesBrown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 | CraigBenjamin | 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译者:刘耀辉,湖南邵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领域为英国史、近代欧洲思想文化、西方史学理论等。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译著主要有《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史诗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追寻文明的起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2

我看这本书之前,对历史以及宇宙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当我知道这是一本比尔·盖茨斥巨资收录的书籍,好奇心便驱使我赶紧打开看看它。这一看,便被它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住了。 看《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里每一次突破都会有全新事物的出现,让我学到了以前历史书、地理书、生物书等任何书籍都不会提到的知识,那真是让人开心的事。就像新婚夫妇知道怀孕消息时的惊喜再看着孩子出生的兴奋最后看着孩子长大的欢愉,而未来孩子将变成什么样,又是未知又令人期待。当然,《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除了内容精彩、引人入胜外,我认为作者在内容布局也非常巧妙。

“大爆炸”概念的提出,尤为滑稽: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认为:宇宙从极小开始膨胀到巨大无比,极不稳定。这样的观点在之前从未有过,相对论提出者爱因斯坦为哈勃的研究感到震惊,但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讽刺为宇宙“大爆炸”。由此,人们开始对“宇宙大爆炸”这一概念开始进行研究取证。当天文学家使用大型强子对撞机模拟宇宙诞生第一秒的环境时,天文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这一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的初期形成原因,于是科研人员开始以包括哈勃在内科学家对宇宙研究的初期成果为基础,探究早起宇宙的面貌以及它是如何活动的。看,有时候一句讽刺的话,也能推动历史的发展。所以,别小看一句话的力量。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对恒星消亡的过程描述也尤为精彩。天文学家与宇宙学家认为宇宙最初大多数原子物质以有氢原子与氦原子构成的巨大星云的形式存在。当恒星塌缩过程中,聚变成元素周期表的铅元素。当恒星塌缩成超新星时,巨大的能量将中子捕获,从而形成了更为质量更重的元素。但无论如何,氢与氦是整个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原子。恒星会塌缩,那太阳不是恒星吗?它以后的归宿是怎样的?作者在文章讲到:恒星的消亡并不以体积大小而定,有些是太阳100倍的恒星早早就消亡了,但太阳已经存在100亿年。作者没有把太阳消亡的确切时间说出来,想必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但却留给了读者更多思考的余地。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虽然涉及了 天文学、宇宙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地质学、生物学研究等多学科,但是它却不像一本古板的教科书,让人读来,干巴巴没有滋味。在这本书中,在对宇宙与万物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身上发生过许多小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能为万物的起源提供论据,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而且能让读者深刻体会科研人员的不易并被他们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这一学说刚开始几乎普遍一致地遭到人们的敌视和反对。美国地质学家r.t.张伯伦甚至大肆抨击,认为大陆漂移学说:“相当随意地对待我们的地球”,美国哲学学会前主席w.b.斯科特更是宣布它“荒唐透顶”!为此韦格纳把人生余下的时光都在积极地寻找能够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论据 ,虽然他终其一生都未能亲自力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是他的理论超越了时代,后人也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解开了更多地质学与遗传学的奥秘。

03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一书的措辞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有确切依据的研究成果,书中会直接说明哪一年哪位科学家或研究人员得到了什么结论或者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例如:书本第67页,“1960年,普林休斯顿大学地质学家哈里·赫斯,尝试对这些迷人的现象做出统一叙述,他在当时提出假说,即后来的海底扩张理论。”对于暂时没有得到应证的事物,作者一般使用“很可能”、“似乎”等不确定性词语,以提示读者,此处并未被证实,避免读者把它当成常识来记。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一书总结了大历史中八大突破并对我们的近期和遥远的未来做出预测,大历史中每一个突破都意味着新事物的出现,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惊喜。所以,这本书的亮点可圈可点,我只是提到我自己的一部分感触,更多的优点等待你来挖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