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的一个成都人和一个重庆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来源:欧阳桦)

/黑石(微信公众号:黄桷树财经

在重庆工作多年,发现成渝两地的人一大乐事,或者叫自我拧巴,就是一直在探讨成都人和重庆人之间到底有多大差异?

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认识成都与重庆的两个搞建筑的老板,从他们身上就能管窥两者的差异

(来源:欧阳桦)

成都李先生

成都人这位李先生,个子比一般四川人要高,瓜子脸,清瘦的样子,走起来路来轻飘飘的,皮肤白净,一看就知道没吃过苦。据他自己介绍,家里是南下干部,从小住在军区大院,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床,赚钱这事好像都是顺风顺水的事,没操过什么心。他在成都人脉广,地头硬,搞建筑其实只是副业而已。虽然家世好,但他为人倒是挺客气,和他谈事情,一开口就是,“这事你放心,我们做事保证你巴巴适适”。“给你办巴巴适适”就是李先生在圈子里混的信用保证。

不过李先生是不懂专业,一谈到专业问题,他就转向其他地方。聊起风花雪月,人生百态,他则有诸多感悟。

那一年,房产很火,重庆郊县有一个项目是国资背景,李先生的朋友张先生和这国企一把手有交集,张先生想参与又不懂建筑,于是拉上李先生一起“玩”,李先生也想顺道进军重庆市场,关键是个“交朋友”,于是李先生、张先生各自先拿出三百万的启动资金,来承接这个项目的施工。

李先生名义上是老板,其实根本不管事,建筑项目的事都是交给手下的老金在管。老金也是成都人,不知道何时搭上李先生这条线,反正老金懂技术,懂经营,搞建筑是一把好手,靠着李先生的关系在成都也是搞了几个项目,双方合作比较愉快。

来重庆做项目,老金也是入了股的,一看项目开发商既有国资背景,不缺钱,又有民企股份,而且另一个总包就是这民企老板的弟弟,那这个生意肯定是稳赚不赔。所以,项目很快就签了合同,组织人手开干,可刚把钱投进来,重大变故就发生了。

房地产政策风向转变,国企一把手被纪委带走调查,本来也没什么,偏偏这项目是未批先建,手续不全,卖不了房。老总被抓,国企内部审计,人心惶惶,这烂摊子谁也不想管。这项目资金链就这样断了,老金一算账,这样停工拖下去铁定是亏,继续投入又担心收不回钱,这让他们进退两难。老金感觉这势头不对,就劝劝李先生,算了别干了,认亏撤回成都,哪里不赚钱嘛。李先生不甘心,一意孤行,继续要投入做到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牵头人张先生知道没戏了,说这事他认栽,后续的钱不投了,之前投入的钱也不要了。

后来,项目逐步又恢复正常,毕竟是国有资产,总有人收拾这摊子。但李先生一算账,不对呀,这项目竟然是亏损的,不仅资金利息赚不到,拿回本金都很勉强,于是专门派人来审查项目的账务,虽然最后也没查出什么,但开始对老金产生了嫌隙,虽然还是老金在负责,但是把项目上的管理人员换了遍。

最近很少见到李先生了,据说,经济形势好转,他在成都又是风生水起,不过,已经不再打算涉足成都以外的项目了。

李先生身上有一种天生的放松与从容的气质,这点让我妒忌,我们这一代人都太焦虑,动辄就紧张。我想他的气质的形成,一个是在成都这样“天府之国”生活与工作,适宜生长的地方让人平静;另一个是,他的父辈为他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圈子,他是在安全、友善的氛围里成长起来。

(来源:欧阳桦)

重庆郭先生

重庆的郭先生则不一样,土生土长的重庆农民,下过乡,扛过枪,很早就离开重庆老家,到外地“逃生活”。因为脑子灵光,能吃苦,从小包工头开始,借着前几年房地产火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了开发商,又回到重庆。郭先生是我见过少数精明,干练的老板之一,因为做项目拓展工作,我接触过很多做房地产的老板。尽管各个都是笑脸相迎,但各有不同,人见多了,你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是奸诈,城府,自负,是否真的有实力,还是只是一个大忽悠。

这是一种气场,第一眼见就能感受得到,郭先生,皮肤黝黑,身材一看就是当兵的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说话办事干净利落,一开口就能够抓住重点,把握大局。第一次谈判,过程很顺利,大家很轻松就达成了一致。不过,后来才知道,他的上层关系很好,项目其实是已经被点头同意了,谈判只是例行程序的。这个无所谓了,因为我觉得与一个靠谱的人合作,也是靠谱的事。

郭先生的生意是风生水起,自己的产业也“多元化”。郭先生擅长“资本运作”,以小博大。事后想想,当时他那么快答应我们提出资金利率条件,这账恐怕是早已经算过几百遍了吧。郭先生不仅资金玩得转,还和国企老总走得近,郭先生的所有项目都是和国资合作,他有句名言:我只和国有企业玩,做事“规范”。想来,他已经摸清国企背后的“门道”,借国企这只母鸡下自己的蛋。

郭先生拿项目不靠什么可研分析,靠的是过人的胆识,敢赌。刚起家的时候,建筑市场还没放开,当地政府有一个小项目,是形象工程,按正常工期是完不成,还得垫资,所以,正规国有建筑单位都没人敢接。郭先生知道以后,挂别人的牌子,召集家里的兄弟几个和老乡,就把项目揽了下来,没有钱,借呗,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有一个细节,郭先生为赶工期,和兄弟一起守在现场浇筑混凝土,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天,困了就在旁边打个盹,醒了继续干,等项目干完,胡子长得比头发长。最后按时完工期,赚到了第一桶金。

这几年,国资企业业绩考核任务重,为完成任务,找民企合作,借钱给民企,名为股权合作,实则是借贷,通过项目的壳来实现财务并表的目的,这是常有的事。既能实现收入目标,又能见到真金白银的进账,比辛苦投资实业来的快,而且业绩好看,升迁自然顺利。利润其实是小事,关键还是收入指标。这样国企得名,民企得利的好事,郭先生自然不会放过,双方一拍即合。

其实,郭先生是先把地看好,然后找政府谈招商引资,基本把规划条件谈妥,拿地之前,就去找国企一把手的朋友。你看我手里有一个项目,要不咱们一起玩。你借我钱,我给你利息。国企老总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实现业绩的机会,于是双方成立一个公司,共同开发。郭先生借国企的钱把地拿了,至于利息,先从本金中还着,等房子卖出去了,这坑自然就平了,何况还有自己的兄弟伙在里面搞建设,不赚钱都难,这是先生“资本运作”的基本逻辑。

郭先生搞项目开发赚钱,自家兄弟当然也不能忘,亲兄弟就干总包,家乡的小伙伴,各自按专业分工,尽管之前还拖欠小伙伴的钱,不过,如今房地产这么火,能做项目就是赚钱,所以家乡的小伙伴们也没有怨言。其实,郭先生很大气,为人仗义,跟着他干的手下,不说富裕吧,也算小康。但郭先生太强势,常常与下属争论,时间一长,下属就不敢说话了

这个项目如果用专业人士眼光来判断,位置好,外部条件不错,是一等一的美人胚子,郭先生的理想将它打造成富人区,据说用“最好”的规划和设计,只可惜马屎外面光,绣花枕头一包草,内部尺寸却不合理,因为设计是老板找的,所以下属都不敢出声,反正什么样的房子都卖的出去,赚得到钱。

郭先生与李先生,他们的人生模式,就是互为反义词,互为黑白两面。但你很难认为哪一种模式更优越,更残酷的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每个人来到人世上,就别打算活着回去,开山打怪,各自努力吧。

(来源:欧阳桦)

两条平行线,总会有交汇的一天

其实,李先生和郭先生做的是同一个项目,国企一把手被带走已经以后,郭先生找李先生谈过,这样摆着对大家都不好,还不如建完之后,再想出路。李先生知道郭先生路数多,门道广,也想赌一赌,于是就不顾合伙人的反对,一意孤行,继续投入资金,把剩余的工程做了。可是,做完之后,才发现这账怎么算都是亏的,心理很是不平。看着郭先生的兄弟也在做,他才敢赌的,怎么他就是亏的,大家签的合同内容都一样呀。这个谜团一直困惑着李先生。

李先生不知道的是郭先生的兄弟做事并不专业,以前跟着先生后面,做分包,干完工程数数钱,不要操什么心,这次干总包是第一次,想着有大哥照着不会亏,就放心大胆的干了。本来他可以把工程再转包出去给专业队伍做,这样他省时省力,可心里一盘算,要分出一大坨利润给别人,还不如自己做,于是就召集媳妇家里的亲戚一起做,结果钱让媳妇家里的人赚走了,而自己把本金都亏进去了。

先生这次摔得不轻,挖的坑没填平,不仅钱没赚到,还欠一屁股利息。幸好前几年有点积蓄,经得住折腾,不过,要恢复元气,可能需要些日子了吧。

追风是好事,但也要小心姿势,当风停的时候,是头着地,还是脚着地,结果是不一样的。

(注:欧阳桦先生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