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新一批文化科技成果如何影响文化产业发展走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绝世”哥窑借科技重现芳姿、虚拟技术鲜活民间传说、云技术消弭信息孤岛……日前,,新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文化科技成果随之诞生,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9月26日《新闻联播》关注"科技引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截至目前,、79个“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91个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10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国家给予经费扶持近3亿元,撬动其它社会资本投入近十亿元。其中,包括最近一批的18个项目在内,共有212个项目已取得丰硕科研成果,通过专家验收鉴定,投入文化建设实际,充分发挥出了技术的带动作用和支撑力量。


“这些项目聚焦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文化科技基础性研究和集成应用研究,内容涉及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艺术创作、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力求解决一批具有关键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文化科技问题,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在这些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的带动之下,文化科技融合效能不断显现,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实现了及时转化与应用。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发产业革命,文化的发展也会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科技突破的引领下,100多年前出现了电影,50多年前出现了电视,10多年前出现了网络。”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蒋伟说,当下,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正在向文化领域渗透,使文化发展出现了新的重大机遇。


孙若风认为,目前,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在成为支柱性产业。例如,动漫、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艺术、数字电影等以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3D、4D、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不仅在文化娱乐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还逐渐被引入到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中;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不仅突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瓶颈,还增加了观众的体验性、互动性,并且带动了文博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为了抓住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契机,,为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据悉,未来几年,文化科技工作将围绕“三个全面、三个重点”展开,即全面提升文化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科技融入文化领域,全面支持文化创意融入实体经济;突破重点技术,实施重点行动,培养重点人才。具体而言,、文化大数据、文化重点领域研发、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文化装备系统提升等一系列工程。


科技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当迪士尼主题乐园席卷全球之时,一座座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公园也在国内诞生了。去年8月,位于安徽芜湖的方特东方神画(即芜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正式开业,这是一座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旅游产业完美结合的全新概念主题公园。无论是女娲补天、大闹水晶宫、牛郎织女,还是雷峰塔,园内一步一画、十步一景,为游客开启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科技之旅。



安徽芜湖方特东方神画·大闹水晶宫 图片源自网络


让游客“穿越”古今、上天入地并非易事,其背后是科技突破在支撑。据悉,2013年,由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强)承担的“文化主题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其在文化主题公园的应用示范项目”被批复立项,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一,该公司获得了823万元的资助资金。


截至目前,该项目成果成功转化为2类典型主题公园项目,还催生了9项专利和9项著作权。具体而言,围绕文化主题公园发展的科技需求,该项目研发了文化主题公园影像集成技术,让游客得以体验到高真实感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特种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高科技文化主题娱乐产业的发展。其具体技术包括球幕立体实拍和三维虚拟场景结合方法、球幕电影中虚拟场景全景渲染、球幕电影投影放映方法、用于拍摄的大型程控威亚系统、基于HDR贴图的高真实感图像渲染等关键技术等;该项目还研究了柔性联接结构技术、同步检测及制动技术,设计与研发了大型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研究了悬挂支承系统、转向和驱动系统、座舱姿态控制系统、同步控制系统等技术,设计与研发了抓举式动感轨道车,为室内高科技主题娱乐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形式与解决方案,大幅度提高艺术表现效果,提高观众的观赏感受,使中国目前的文化主题公园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引领国内外潮流文化业态。


在当今市场上,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丝绸大国,却称不上是丝绸强国,这个无奈的现实源自相关产业技术的落后。“传统织锦一般都粗而厚,不能做衣服,只能做包装用材”,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邱春林告诉我们,近日,他却在浙江看到了一种神奇的织锦布料,不仅轻盈飘逸,其色彩也变化多端,甚至可以逼真再现晚霞灿烂等大自然的美景,“简直让人震惊”。



▲传统织锦机 图片源自网络


据邱春林介绍,这个成果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丝绸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及示范推广”项目。该项目通过创建一个现代织锦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平台,推动实现工艺与技术、内容与形式、传播手段与营销模式的创新。在工艺技术上,运用现代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丰富织锦艺术的表现能力和产品品质;在表现形式上,除了保留优秀的传统题材外,大量运用现代绘画艺术内容和视觉设计手段,采用数字化技术制造纹版工艺和意匠图,使表现内容耳目一新;此外,利用网络技术与手段,改变传统的织锦营销模式,实现为客户个性化定制。


透过这些项目成果,我们可以看到,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撑下,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也往往应运而生,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业态创新。


文化遗产实现惊艳重生


“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哥窑多断纹,号曰百圾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因生产黑胎青瓷而留名于世。然而,让人扼腕的是,在近200年时间内,人们已无缘亲眼见到这种绝美的黑胎哥窑开片青瓷。


“最近的10到20年,中国的餐桌上重新看到了青瓷的身影,在这个青瓷复兴的时代,我们就想能不能把青瓷的复兴更推进一些,在这个文化类型里面,有没有一个明珠作为一个科技桂冠项目去摘一下?”邱春林回忆道,通过研究南宋残片,人们发现青瓷中有一个种类格外特殊,“这种黑胎哥窑青瓷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它的胎特别薄,内外两侧的釉质却极厚。在薄薄的黑胎上发出的青色格外温润,达到了中国文化一种审美的极致体验。”


然而,这种惊世艳俗的美却极难得到。黑胎上发出青色不是那么容易,如果铁元素过高,釉色容易发黑。“南宋之后,哥窑就停烧了,因为战乱等各种因素,掌握这个技术的老艺人没有实现很好的传承。后来历朝历代虽然都有复烧,但是均未成功。现在人们只有凭借南宋的瓷器残片,才知道黑胎哥窑有多美。”邱春林说。



黑胎哥窑开片青瓷 图片源自网络


2013年,,获得了多家科研单位的响应,最后确定由龙泉市正聪青瓷研究所来承担。利用现代先进工艺设备,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提出了一套系统有效的青瓷科研方法与实验方法。他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技术,对其胎、釉进行化学组成分析,还原并改良了与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外观特征相近的坯料配方。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薄胎厚釉,釉比胎厚,因此施釉工艺尤为关键,毛正聪采用多次施釉法,包括浸釉与喷釉两部分,运用梭式窑缓慢烧制出釉色将铁胎黑色质地全面覆盖,最终烧出了釉面温润类玉、细腻雅致的青瓷。


“我记得项目验收的那天,复烧出来的黑胎哥窑青瓷放在桌面上,十分惊艳,让人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不同于西方人对玻璃质感的追求,这种瓷器散发着中国人所追求的温润如玉、内敛含蓄之美。”被美好震惊的表情再次浮现在邱春林的脸上。


哥窑复烧,让人看到科技手段正是唤醒沉睡文化遗产的灵丹妙药,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也许将重获生机。而上文所提到的织锦是文化遗产在另一种意义上的“复活”,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织锦的面貌,让其从博物馆中走出,走进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通过现代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的运用,其颜色的多样性让传统工艺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它的创造就达到了高度自由化,就是什么样的产品基本上都可以生产出来。:这种技术能够把清明山河图、富士山图用织锦的方式做出来,甚至可以把肖像完全织出来,表现力非常丰富。在成衣制作中,它可以为客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制,为每一件旗袍定制专属的布料。


公共文化服务启动新模式


给我一个方舱,还你精彩舞台。作为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之一,“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通过借鉴国内外航运、铁路、公路等标准化的集装箱化运输方式和军事上系列化、标准化功能方舱的开发与运用模式,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重庆市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项目承担单位共同研究和设计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公共文化需求的系列化、标准化车载公共文化方舱系统。



流动舞台车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个项目是对原来流动舞台车的一个改进。流动舞台车本身是很好的东西,车子无论开到哪,一打开就是一个演出平台。但是专车专用,养护成本还是太高了。现在这个项目就是让车厢和车体分离,只要配备这样一个方舱就可以了,车体可以向物流公司临时租用,这样一来,移动舞台的成本大大降低。。


事实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亟需要基于“互联网+”的科技融合来提升。“促进文化和服务的落地是现在公共文化的关注重点,,在今日的互联网时代,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就必须推进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让传统的配给式服务转化为现代化的体验式、交互式、参与式服务。


罗云川举例道:针对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和传播渠道建设”项目提出了文化数字资源使用模式体系、基于云环境构建全国和省两级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中心、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等技术构建覆盖面广的资源传输体系等。同时,项目还研制了一点通乡村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利用农村地区现有传播渠道和终端提升农村地区文化互动传播水平。


“再比如说电子浏览室的新形态。过去电子阅览室里是一排排电脑,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利用手机。面对此,电子浏览室必须聚焦场景、聚焦人群、聚焦主题来开展服务,同时也需要增加移动化的功能。”罗云川继续说道,,通过综合设计、技术开发、服务体验等研究与实践,提出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形态的实现路径和运营模式,促进和带动我国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快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图文来自: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新媒体—中经文化产业





现在可以投稿啦!来稿请发送至:cciptvtg@163.com

投稿内容:公共文化政策解读、文化活动、健康养生、育儿经、文史趣事、艺术鉴赏均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