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第三季 成都架构大调整下张玉良规模追逐赛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置顶:点击上方蓝字“观点”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快速获取房地产新鲜深度资讯。

3200亿目标的追逐下,容不得任何区域有所拖沓,西南区域亦是如此,而成都市场作为绿地西南区域最重要的布局,张玉良或有着更多的提振欲望。

观点地产网 在争论恒大、万科谁将率先突破3000亿成为行业老大的同时,绿地这个昔日榜眼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

近日,观点地产新媒体得到绿地控股西南事业部一份名为《关于事业部组织架构调整及人事任免》的内部文件,宣布自8月1日起启动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项目管控制度。

用绿地西南自身的说法是,“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明确项目开发策略,有利于事业部领导干部直接深入项目一线,发挥榜样作用,做好核心业务、快出成果”。

通俗地说,调整后成都项目将由原城市公司管控变成西南事业部直接管控。在这次调整中,绿地西南还将原成都市场划成三个区域,成都公司日后将与事业部共用管理平台,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架构。跟随架构调整,原成都公司层级职位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事业部项目管控制度从管理意义上是一种扁平化管理架构,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推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率以及简化流程。据接近绿地西南的人士透露,目前绿地西南区域尚且只有成都在推行该制度,而重庆、南充、贵阳三个城市公司暂时保持原有架构不动,“但不排除未来会在其他三个城市公司推进”。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绿地成都的调整并非始于近期,从年初开始,关于成都公司的调整就已经显现出一些苗头。彼时,绿地成都两员老将——西南事业部副总经理任平职位变动、西南事业部营销副总黄志毅离职,集团从外地公司调来人马担纲重位。

维持多年不变的城市公司架构遭遇调整,这不免让人想到绿地成都近几年来平淡的表现。资料显示,近五年来,绿地在成都的销售额始终未能闯进前三,备案销售额长期维持在40亿上下的水平,整体的增幅极小,2014年-2015年还出现了16%的下滑。

有成都业内人士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即便是在成都市场很好的2016年,绿地也没有做得特别突出,总部可能并不是很满意”。

潮起潮落之间,绿地成都还在原地踏步,而恒大、融创等却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名不见经传迅速成长为绿地的排位竞争对手。

而这个时候,绿地集团仍然在加大对于规模成长的诉求。2015年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30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217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产品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70亿元,商办产品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131亿元。

2016年绿地整体合同销售目标为3200亿,若仅按房地产销售额占集团合同销售额约50%计算,目标也达到1600亿元,对此,成都绿地40亿的业绩对于集团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

旧有团队、旧有机制的发展乏力也许就是这次绿地对成都公司“动手术”的动因之一。

3200亿目标的追逐下,容不得任何区域有所拖沓,西南区域亦是如此,而成都市场作为绿地西南区域最重要的布局,掌门人张玉良或有着更多的提振欲望。

成都架构大调整

早在2013年时,绿地就已设立了独立的西南事业部,以成都为主要市场,下设成都、重庆、贵阳、南充四个城市公司,由城市公司各自管辖其属地项目。“总部对他们管控较松”,上述成都业内人士这样介绍。

就成都公司而言,这样放权的架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日显乏力,难以支撑集团对于西南区域规模扩张的诉求。

今年初,成都公司率先出现了调整的苗头,任平调岗、黄志毅离职,外地调来的新总经理上马。

这次调整只是一个开始,及至8月1日,西南事业部对成都公司进行了一场全方位的调整,宣布启动西南事业部项目管控制度。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得到的这份名为《关于事业部组织架构调整及人事任免》的内部文件显示,绿地西南事业部将下设12个中心,并取消二级部门设置,原有的成都公司管理干部任职全部另行调整。

与以往的城市公司架构不同,这12个部门分工明确,从投资到开发到营销都独立开来。

这12个中心分别为:战略发展中心、投资发展中心、技术管理中心、合约管理中心、工程管理中心、营销管理中心、商业管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督办中心、办公室、人力资源中心、财务审计中心。

调整之后,成都公司与西南事业部共用一处管理平台,原从属于成都公司管理层干部职位全部调整。同时,文件中涉及的西南事业部人事任免事项较多,各大职能部门几乎都有所涉及。

同时,这一次调整涉及到对原成都市场进行区域划分,将原来的整体划分为成都区域一部(锦江区、武侯区、龙泉释区)、成都区域二部(成华区、金牛区、新都)、成都区域三部(青羊区、高新区、双流、郸县、天府新区)共三大区域,而原成都公司所管辖项目根据这次的区域划分归属至各区域。

“开发、客服、项目总由区域总整体统筹,负责区域政府、各项资源的协调整合,以及对营销的配合支持。项目群由项目总、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部和其他业务条线派驻的专业组共同组成开发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总负责专业横向协调,直管工程线,对专业组进行计划管理。”

简单梳理来说,以后成都的项目将以流线式方法来进行管理,投资、开发、营销三条线三权分立,由西南事业部直接垂直管理。这有点类似于中海的管理体系,而这种体系是中海的内部管理和财务指标成为业界楷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此次调整的目的,绿地西南事业部在文件中指出:“旨在明确项目开发策略,有利于事业部领导干部直接深入项目一线,发挥榜样作用,做好核心业务、快出成果……加快推进事业部新三年梦想目标的实现。”

“三年创集团一流,做区域行业领先”这一新“三年目标”道破了这次调整的最终目的,所有的方向都指向了“规模”“排位”这两个关键词。

而据上述接近绿地西南的人士介绍,这次的调整目前只涉及到成都市场,西南事业部另外所辖的重庆、贵阳、南充三个城市公司暂保持原有状态,“但不排除未来会在其他三个城市公司推进(这种制度改革)”。

绿地西南慢步

绿地进驻西南历史并不短,从2004年进入成都开始算起,迄今已有12年。

但是12年来,成都绿地的扩张速度却非常之慢。资料显示,绿地截至目前仍然只布局了重庆、成都、贵阳、南充四座城市,多年下来,总共发展的项目仅30个,其中成都就占据了一半。

2014年顶峰时期,绿地西南的销售额最高达到150亿元,占到当年集团总销售额的6.5%。但是西南区域并未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这年也成为绿地西南历史上成绩最好的一年,其后又出现迅速下降。

具体到下属各城市层面,即便是西南最重要的成都市场,绿地也一直未能取得领先的成绩。

近五年数据显示,绿地成都的销售业绩始终徘徊在前三之外,对比起更晚进场的保利、恒大、融创等企业,绿地表现过于平淡。

据了解,绿地在成都市场长年维持在40亿左右的销售业绩,整体增长速度过慢,去年还出现了16%的下滑。在其他房企录得大幅上升的同时,绿地去年在成都的排位掉落至第七位。

在其他几个城市,绿地也没能获取较好的成绩,同时,其他城市新增的土地储备步伐几乎接近暂停。

在重庆市场,绿地已经连续三年无缘排行榜TOP20,近两年多的时间里,绿地重点在大消费和轨道基建方面进行推进,期间仅拿下1宗住宅地块,截至目前,绿地在重庆储备的房地产项目仅2处;另于南充的储备只有2处;在贵阳仅有1个项目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五处项目均是2015年之前拿下的地块,2015年至今,绿地在这三个城市无新增房地产项目。该5处项目共计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加上成都现有的5个项目储备145万平方米,合计土地储备共约302万平方米。

这一数据储备量并不是太大。按今年上半年绿地集团总销售面积推算,西南区域所有的储备只够卖2个月。显然,过去这几年,绿地在西南区域的发展过于缓慢。

现在需要提振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并不只有西南区域。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在绿地的市场区划中,一共分为八大区域,分别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华南地区以及海外地区。

这八大区域覆盖面虽广,但是各区域之间的份额却呈现严重的失衡状态。从2015年年报主营收入(包含地产、基建、金融、消费等)数据来看,作为绿地起家的华东地区占据了主营收入的67%,华南区域占据11%,华北区域占9%,华中4.7%,另西南、东北、西北、海外等区域的份额占据均不足3.5%。

在传统的华东市场已经十分成熟的情况下,竞争激烈、利润压缩,华东区域各家房企的差距不大,并不能再给绿地带来过多量的飞跃,更多的战场转移到了此前不太被注意的中西部二线城市,某种程度上来说,包括成都、合肥、武汉等在内的这批二线城市瞬间成为了“洼地”。

从绿地成都这次的大调来看,似乎有要重新冲击这个“洼地”的意思。

据上述接近绿地西南的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今年以来,绿地已经在成都开展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费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会在成华区再打造一个比肩“468”的项目(指468米高的绿地中心)。“接下会在成都有很多大的动作。”

而年初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绿地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耿靖、绿地城投集团董事长吴卫东等人的接连造访似乎已经印证了这个说法。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城市观点论坛专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