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川外,该如何变得更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这是我们的学校,我希望它更好。” 

——明国辉书记

近日,学校党委书记明国辉接受了新闻中心记者的专访。明国辉书记聚焦学校改革发展前沿、畅谈师生关切的热点话题。下面是采访实录。


学校发展:

紧抓机遇,顺势而为

于丹丹

,重庆作为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及中欧铁路交通大通道的起始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大背景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明书记

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川外这样的语言类高校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我校2014年底就成立了国际战略研究院,应该说反应很快。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已成气候的现实让我们备受鼓舞。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建设都齐全了,重庆现在有了开放的硬件条件,外语院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大环境,川外的机会就来自这个大背景。


专业设置:

多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于丹丹

当改革春风刚刚吹进门的时候,as we know掌握一门外语是相当值得炫耀的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语已然‘入侵’到学前教育的范围内,我们的外语院校应当如何错位发展捏?


明书记

川外已从单纯的语言类院校逐渐发展为多科型的大学。在科研方面,现在学校一方面继续致力于有传统优势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配置资源进行应用型研究,帮企业研究、帮政府研究。我们期望培养出既懂外语,又有较强经济、法律、文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国家把小语种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此背景下,我们开设了匈牙利语、希伯来语、泰语,下一步增加一点非通用语种。这样我们既有多语种,又有经贸类专业,重庆还没有一所外贸类的高校,我们正好补这个缺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

“ 十三五”期间我们提出建设一流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我们的国际化要上一个台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要建成。今后无论是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还是我们的学生赴外交流都能够受益。我们相信,现在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朝向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靠上上下下的反复研讨形成的共识自觉。未来几年川外会有一些变化,专业结构、课程设置都会有变化。


人才培养:

接地气,“两条腿”走路

于丹丹

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强调培养复合型(语言+专业)人才培养、“两条腿”走路(理论+实践),发展完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同学们都很关心这些问题,书记可以就这些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吗?


明书记

学校必须要真正意义上开门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我们说的开放,不仅是跨国校际间的合作,还要对区域开放,对行业、企业开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办学要接地气,要和企业、政府打交道。

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出的人才怎样让国家好用,这个是大学应该着重考虑的。我们的理念是办学的全过程都要服务社会需求。学生只懂外语不够,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接地气”。一方面传统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手段不能丢,另一方,我们应增设课程,聘业界专家、知名校友作为客座教授来校讲课。在合作过程中寻找到机会。


合格大学生:

要有情商和情怀

于丹丹

川外人才多,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为了迎合‘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川外学子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呢,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呢?请书记为我们提一点建议。


明书记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期间,要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增强逻辑思辨能力,克服太过直观的思维方式。学外语的人要有全球视野,同时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最终要解决的是一个使命感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有好的工作、优裕的生活,更要有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怀。

另外要提高情商,学会方法论。在某种意义上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更重要。提高情商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要去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发展不忘重民生:

始终把师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于丹丹

最近呢,我们川外的同学因为宿管态度问题和图书馆占位问题,心情很不美丽,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委屈,但这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事儿,书记您怎么看呢?


明书记

这说明相关部门管理层的服务意识还不够。现在,我们已落实责任制,重要事情的安排有责任、有督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不成就要查明责任,及时向学生反馈。

学校现在的工作思路更重视民生工程,始终把师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例如图书馆自习座位增容、引入快乐食间、更换高清探头、打造教师休息室及发展中心等等,今后我们会持之以恒地注重师生的需求。


采访后记


原本计划一小时的采访因书记的侃侃而谈延长了一个半小时。在采访中,明书记不仅聊与采访相关的问题,更关心我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明书记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长者对学生真真切切的关心,更感受到一位领导敢于变革的魄力。采访的最后,应我们的要求,明书记分享了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字:“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意即不要囿于习惯性思维即经验,也不要被光怪陆离的各种热所迷惑。以此与大家共勉。


   采写:新闻中心于丹丹、徐嘉璐 

   图:新闻中心苏锐

   编辑:邝野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友圈

微信:SISU2878191558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