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已成“泽国”!当汛情亮起红灯,气象传播如何肩负起前所未有的考验? | 全媒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全城警戒!南方已成“泽国”!




我国南方地区遭持续强降雨侵袭,国家防总发布消息,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形成严重洪涝灾害。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受灾!


2016年是1951年以来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与1998年洪水气候背景极度相似。国家防总多次强调“今年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应以防御“98+”长江特大洪水为目标。


而汛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乎你想象,先来看一组组图---



行驶中的卡车不慎卷入洪水之中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一小区车库入口





消防员单手攀绳营救孝感村民


多地拉响暴雨红色预警,水位持续超警戒,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湖北鄂州体育场变成大澡盆......面对各地洪涝灾情,媒体已奔赴报道前线。


腾讯新闻“追洪小组”分赴汛情危急地带开展直播:不仅用镜头记录下湖北、重庆、贵州、安徽等地强降雨过程,还提供可视化地图支持网友查看各地降雨视频。直播进程中,主持人实时切进网友在线互动问答,提供更多关于汛情的有效信息。





腾讯拍客抵达江西鄱阳县直播决堤溃口


下面则是腾讯拍客用无人机记录下的武汉新洲举水河溃口的航拍视频。


#视频:腾讯拍客航拍武汉溃口,时长01:24



那么,在报道洪水与气象时,媒体如何做到正确预警以及提供真正有信息和价值增量的报道?或许外媒过往的气象与灾害报道,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动画视频呈现后“桑迪”时代市政规划


2012年“桑迪”飓风降临,新泽西州的霍博肯市一半淹没在水下。新泽西州政府痛定思痛,决定投资2.3亿美元改善城市的防洪策略,修筑海堤,保护城市的财产和公民。


今年2月,。根据斯蒂文森理工学院的数据,,从“天空视角”用可视化地图还原了2012年“桑迪”飓风淹没霍博肯市的场景。




下午6点到6点30分,洪水开始淹没威霍肯湾:




与此同时,洪水从城市的左侧开始冲击Marin大道的地下通道:




很快,一股更猛烈的洪流淹没了铁路:




晚上9点,从南北两向而来的洪水在第7大街合流。:




此外,,图解了新泽西州政府规划的防洪海堤建成后的情况。


图中黄色部分表示建堤后免遭洪水侵入的土地:





可视化地图+短视频,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灾害发生和产生影响的全部过程,而灾后重建工作也通过两张可视化地图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



《金融时报》

动画元素思考震后日本未来


在各大媒体的气象灾害报道中,虽然有权威数据和可视化呈现,但涉及内容多是浮光掠影,局限于气象灾害本身的相关陈述,缺乏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灾难进行长线深入报道的力作,某种程度上造成受众“置身事外”的旁观态度。


英国《金融时报》作为老牌的传统媒体,在2016年日本九州地震全景报道中,从“地震溯源”“深度影响”“经济损失”等独特视角给予此次灾难多重解读。


地震溯源


首先,《金融时报》用可视化图完整指向日本大地震发生的三大区域:南海海槽、东南海海槽和东海海槽。




更多的数据图表,则呈现1600年以来发生在三大海槽区域的历史地震:




波及影响


东日本大地震随后引发严重海啸,《金融时报》也用可视化图表展现海啸登陆情况,包括登陆地理位置、时间和浪高等基本信息要素。




读者通过数据图还可以看到因海啸、泥石流、余震、火灾导致的伤亡人数和建筑物受损数量,以及两次地震情况对比。




经济损失


《金融时报》作为财经新闻媒体,从经济角度分析事件影响一直是其一大报道特点。针对此次日本大地震在金融方面产生的后续影响,《金融时报》专门制作了一张“地震产业带”图。




由于地震发生在日本产业核心地带,丰田汽车和波音日本供应商位于该地区。这些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从日元到日本国债,无不将受到影响。并指出:日本南海海槽一旦发生大地震,或者东京发生大地震,将导致一场全球意义的“经济地震”。


#视频:《金融时报》制作的日本地震产业带图,时长 01:19



整体看来,《金融时报》不仅运用了可视化数据新闻的报道手段,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提供灾害背后所产生的经济与产业带影响。



日媒:地震速报全方位覆盖


日本作为地震频发国家,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报道模式。今年4月,日本南部九州地区发生7.3级地震,地震在山区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其中位于熊本县东部山区的南阿苏村灾情严重。对于这次地震,电视台反应迅速,在官网现场直播。




要知道,日本电视台一般无法通过互联网观看直播,不过对于重大灾害,NHK会在自己官网进行直播,外国媒体也多转播NHK信号。在NHK的电视直播中,可以看到屏幕上持续显示地震最新信息(包括震源、震级等基本信息),也多配发可视化数据地图方便观众获取有效信息。此外熊本地震期间,日本弹幕网站Niconico也全程转播日本电视台信号,Line live网站和APP则直播日本Weather News的新闻报道。




灾后断水断电网络无法使用,纸媒的作用就得到凸显,15号连发两份号外,这对于灾民了解信息来说是重要途径。




日本即时通讯工具Line则通过官方社交账号表示,可通过Line向熊本的亲属免费打10分钟电话,受到日本网友称赞。





《卫报》

动态数据地图呈现全球风险指数


近年来,不断上升的海平面、愈发频繁发生的洪水、干旱和风暴,使全球性风险大大提高。《卫报》在今年4月,制作了一张反映全球不同地区风险指数的地图。


,数据不仅包含每个国家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后重建速度,还参考了全球不同地方的公共基础设施、房屋质量、医疗水平和教育程度。




其中,瓦努阿图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国大约有26万居民,其中36.37%的居民每年都要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


中国整体看来风险系数较小。




《卫报》的地图显示,如果你想远离自然灾难,可以搬至卡塔尔。有历史记载以来,卡塔尔没有发生过任何自然灾害。 


动态数据地图,对于呈现数据复杂的内容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这一报道也让我们看到媒体联合数据库发布报道的重要意义。



短视频讲述美国自然灾害


如果看上面的《卫报》地图,会发现美国是危险指数比较低的国家。事实上,美国幅员辽阔,境内地势地貌特点多样,气候特征也呈现多样化,地震、洪水、飓风、台风、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更是经常上演。




Upshot》在2015年8月发布了一篇题为《灾害的代价The Cost of Disasters》的视频报道,为5个不同区域分别制作短视频,讲述这些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经济损失状况。




#视频:美国西南部气象灾害,时长01:09



每个视频的时长只有1分钟左右,但每一条视频都堪称精良。不仅在拍摄上采用了航拍等手段,还通过访谈受灾地区民众、救援者,多角度呈现背后故事。让用户可以快速了解地域情况。


厄尔尼诺制造了一个“凌乱的夏天”。所谓厄尔尼诺就像是大海的一场“高烧”,而“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产生的危害不容小觑。全球气象异常也为气象报道带来艰巨考验。


回溯上文提到的气象传播新报道模式,3D视频、可视化地图、短视频等报道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多清晰冷静的报道,而视频直播则是让人们更直观了解灾情的每时每刻。当天气注定不太平,我们或许可以做好更多储备,以应对前方时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