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的山来巫溪的水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巫溪采风留影(左为本文作者邓高如,右为重庆市作协名誉主席黄济人) 摄


    大山大水出大美。

    重庆山城景色如是,长江三峡风光如是,巫溪境内的茫茫山水,也当如是……


    一


    音乐是语言的翅膀。不管这语言本身多么平淡无奇,但只要有优美的旋律一裏挟,这语言往往就具有了一种格式美、旋律美,历久难忘。

    多年前我在山西当兵,郭兰英来部队慰问演唱《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几十年过去了,山西民歌《交城山》早已成为响彻华夏的经典歌曲。

    前不久,《重庆晚报》组织市里部分作家赴巫溪采风。接连几天,在县委常委、宣传部美女部长熊莉的带领下参观了县里的各类景点。走着走着,当年郭兰英演唱的那首山西民歌的优美旋律,又响在耳边。那流传久远的歌词,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如下内容:

    “巫溪的山来巫溪的水,巫溪的山水实呀实在美。巫溪的大山里出了巫文化,巫文化呀润养得山水更加美……”


    二


    先说巫溪的山。巫溪之山,美在其形。

    巫溪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属大巴山东段南麓福地,为湖北省神农架余脉所在。由于这里会聚了川陕鄂渝四省市山川形胜之灵性,那山体便彰显出千姿百态的本色,高低错落的韵致和绵里藏峰的质感。

    你知道重庆最高的山峰在哪里吗?不在奉节,不在巫山,更不在城口,而在巫溪的阴条岭!它最低海拔为139.4米,最高海拔为2796.8米。重庆山峰的极点,非它莫属。况这山峰,山势耸立,沟壑深幽,是典型的地质大切割形态,你若站立其间,大有千山万壑鸟飞尽,一石丢出有回音的空阔之感。

    你知道重庆最大的原始森林在何处吗?不在万盛,不在南川,更不在黔江,而同样也在巫溪的阴条岭上!巫溪雨水充沛,植物茂密,有坡必有树,有山必有林。阴条岭的森林保护区面积达12万亩,其中原始森林为8.7万亩,这是重庆目前最大面积的原始林。这些原始森林把巫溪的雄山峻岭一装点,仿佛让坚硬的山体披上了裘皮的盛装,犹显出几分高贵和柔美。

    你还知道重庆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场在何方吗?不在武隆,不在彭水,更不在江津,而在巫溪的红池坝!红池坝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市级著名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传说还是当年楚国重臣春申君黄歇的故居。或许是春申君留下的这片草场春意不歇,两千多年后依然草木繁美。它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8公里,总面积达36万多亩,一举成为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

,不仅使人想起《敕勒歌》中描写的景象:“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里的四野边处,仿佛有条山的巨龙,盘桓在草场的周围,以阻止外来的物种切勿闯入这私家的林园。如此天台草场的规模和气势,惟有当年康熙、乾隆用过的木兰围场可与之一比。


    三


    再说巫溪的水。巫溪之水,美在其质。

    来巫溪采风,首先感慨巫溪的水是多么的碧绿,天是多么的湛蓝。无论河里、沟里、田里,还是池溏里一切可称水的液体,都绿得让人心动,蓝得让人口馋。不禁想起苏东坡过三峡的做法,打几瓮水带回去慢慢享用。

    记得6年前我陪一位中将来巫溪采风,谈起县里的发展规划时,时任县委书记的郑向东坚定地说:许多地方用GDP来衡量政绩,而我们县最大的政绩不是GDP,而是要为重庆的子孙后代保留住这最大的一片绿水净土。

    向东书记的话今天初步兑现了。如今巫溪的山岭沟壑基本实行了植被全覆盖,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全县长期坚持发展有机农业,所种粮油蔬菜,化肥、农药尽量不用。城镇普遍实行污水、垃圾净化处理,使污染源头得到较好控制。

    我们爬上城郊云台山俯望县城全景,只见边缘处一“C”字形的白色建筑物格外醒目,一问,方知那就是县里最大的污水、垃圾处理厂。这座现代化的工厂为县城实现生活、生产零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巫溪之水还美在其味。

    水,本来是无味的,然而巫溪之水却别有一番味道。河水是甘爽的,泉水是回甜的,而那口日夜流淌不息的宁厂盐泉之水,又是咸香咸香的。

    我在内蒙边防执勤时,因脚部负伤而多次用盐水擦洗伤口,那兑好的盐水送上来一看,总是浑浊浊的。再一尝,味多苦涩。巫溪盐泉流出的盐水,不仅清澈透明,而且又香又咸,且咸得纯粹,咸得正宗,咸得带有一股山区特有的秀木幽香之味。我想若用这盐水煮豆荚、泡咸菜,必定是一道人间美味。


    四


    最后说巫溪山水的美,还美在其魂。这魂,就是名扬天下的巫文化!

    所谓巫文化,就是上古时期以巫咸国(即以唐尧时期的宰相“巫咸”之名而封的国号)为中心,也就是今天以巫溪宁厂古镇及其宝源山为主要区域而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是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形成了早期长江流域文化特别是巴楚文化的雏形。

    我历来坚信,社会文化的繁荣,总是以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前题和条件的。偏僻的巫溪大山沟,能成为上古文化的圣地,必定内有乾坤!

    原来在人类鸿蒙开篇的时期,各自都还处在茹毛饮血、裹皮为衣的年代,人类对于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就已在四下寻找了。这种物品,就是食盐。因为人类离开了食盐,几乎就不能生存与进化。

    十分有幸,在巫溪的宝源山下,一股盐泉早在那里哗哗流淌,不舍昼夜。当找到这一难得的宝藏后,我们的祖先一定是蜂拥而至,高兴极了。他们先是一番狂饮,再是瓢装罐运。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建厂兴业,晒盐煮盐,运盐卖盐,以盐立邑。

    到了尧帝时期,这里已经因盐业而建起了大名赫赫的巫咸国。这国之本土,就是以今巫溪县县境为中心而展开;这国之首会,就是以今巫溪宝源山下的宁厂古镇为基础而修建;这国之交通大动脉,就是宁厂古镇当街那条顺流而下并蜿蜒注入长江的大宁河!

    这样得天独厚的生产、生活条件,若不弄出一些文化动静来,就怪了。随着巫咸国的兴旺发达,随着水路、旱路各方客人的纷至沓来,这里出现了商人与文人齐驱、政客与门客并驾、巫师与医师争奇、歌女与淑女斗艳的繁华景象。其时的巫文化,就是那个时期华夏文化至少是三峡地区文化的重要一脉了。

    再往后,这里部分人群迁徙至湖北长阳的钟离山一带,形成了巴人民族,产生了显赫一时的巴文化。于是巴文化、楚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大融合,又产生了伟大的华夏文化,出现了反映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开篇巨作《山海经》《诗经》《楚辞》等伟大作品。这些作品,对这些地区的文化影响深远,今天若从巫溪县境内传唱久远的“巴山夜唱”、“五句子山歌”等演唱形式和内容中追根溯源,就可寻得当年诗经楚辞和巫歌神调的影子。

    我们继续前行,决定去看看巫文化的诞生中心——宁厂古镇。

    沿宁厂河逆流而上,不远处,沿河夹岸而建的宁厂古镇就呈现在眼前。看惯了大都市繁华街道的眼睛,真不敢相信在这样一个夹皮沟里,还有过曾经名噪一时的巫咸国首府。而首府唯一遗留的证据,自然就是那眼从宝源山流淌出来的盐泉。

    宋人宋永孚说这里“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我则说这里“一泉涌盐汁,立地建国邦”。当然这巫咸国的古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好在还有清后期直至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留下的沿街建筑,包括制盐、存盐、销盐的全部流程遗址,和盐水通过空中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盐厂蒸煮、过滤、积淀的系列设备骨架。我们轻手轻脚地走着,参观着,生怕脚步重了会让这些珍贵的遗存散了架,使今后修复时失去参考。

    参观中美女导游告诉我们,当年宁厂因盐立国的详细资料,不好找了。现在仅可查到的是清乾隆年间,宁厂仍有盐灶366座,煎锅1008口,号称“万号盐烟”。因其盐质白如雪花、细如粉面而行销川、陕、湘、鄂、黔等地,并作为贡品送往皇宫。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因生产规模受限和其它原因,停产至今。但宁厂古镇总是游人不绝,人们都要来亲自看看这里昔日的繁华,和因繁华而产生的上古文化。

    离开宁厂,离开巫溪,巫溪的山水之美总在心头萦绕。这山水之美,除了形美、质美外,还美在其神,美在其魂。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警备区原主任、少将军衔)


    【美丽重庆 系列文艺宣传行动 巫溪篇】

    美丽巫溪有奖征文大赛

    联合主办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