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文艺情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无处安放

的文艺情怀



●●●

一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再次让重庆进入文艺青年的视线,朋友圈肆意飘散着“我希望遇到一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许多人也是因为这部作品而想去重庆,想去“十八梯”看看茅十八和荔枝的爱情发生地,BUT!我怀抱着满满的文艺情怀来到十八梯的时候,雾草!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楼梯。我又气愤又郁闷,给朋友发消息说:“十八梯让我失望的要死。”朋友说:“怎么,不够十八级吗?”“········”

“十八梯”本是连接重庆上半城(山顶)与下半城(山脚)的一条老街道。这条老街道全部由石阶铺成,把山顶的繁华商业区和山下江边的老城区连起来。十八梯两边居住着普通老百姓,街上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掏耳朵的、修脚的、做木工的、做裁缝的、卖烧饼的、卖针线、打麻将的,还有山城绝对少不了的棒棒军,不加掩饰地呈现在眼前。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摘自百度百科)可是现在呢,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老房子荒废了,静静地等待着被拆除的命运,与楼梯一墙之隔,变成了永远都到不了的彼岸,老城老巷里热闹古朴的生活再也回不去,找不到了。

坐索道,我想的是或坐或站,不求像电影上一样浪漫,只求能从高处静静地观赏这个城市的完整,感受这个江边城市的味道。可是,一车挤得要死,我能站得一席之地已经不易了,更别说还能感受个鬼啊,我的天老爷。

去重庆要看夜景,我也总算明白,为什么人们会被上海深深吸引,这种用灯光营造起来的繁华感很容易让人沉迷,眼睛移不开,要说出个所以然来却不易。但是这样繁华的背后是什么?空洞。为什么看到这样的夜景,我们会说,好像“上海”,好像“香港”啊,因为这是每个城市稍加用心就能复制的美丽,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呢,却被这些眼花缭乱的灯光挡住了。老城被拆了,老建筑被高楼大厦替代了,走到哪都是千篇一律的商业中心,全国各地的古镇都是一样的复制品,连卖的东西都一模一样。古镇的古味,古镇的安宁已不复存在,我们的旅行到底是为了净化心灵还是为了自找烦恼?

重庆夜景

上海夜景

香港夜景

当年梁思成跪求不要拆老建筑,可是如今,连大师自己的故居都被拆了。是时代容不下它们吗?我特别想回到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那个年代,胡同巷弄四合院,小贩的叫卖声,邻里的友好往来,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想到那种生活心里就会变的宁静。那时的服饰,那时的生活方式,那时的文学创作都是令今人艳羡的,时光回不去,只求能在喧嚣的今日在古迹前怀想一下辽远的生活痕迹,可是连这样的恩赐终究都得不到了。


我们无法靠近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无法安静地走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无法静心观赏一场花事,无法独自在古迹面前缅怀古人,我们只能被人潮推搡着不断往前挤,艰难地抬起手中的相机“咔嚓”一声,照了些什么?还不如去网上盗个图。

虽然近年来“文艺青年”“文艺情怀”渐渐被归为装腔作势一类性质不太明确的词汇,但我要说的是,真的“文艺青年”,他们是由心而生发出的“文艺情怀”,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细微事物的表现,他们只是比一般人更敏感更细腻,他们不装X,更不是做给别人看,是真的喜爱,真的想做一些事,说一些话,他们应该是一类普通又不普通的人,他们寻找着这个世界被众多人忽略的痕迹,循着心,踏着步,找寻着让自己感动的人、事、物。这是一种态度。

幸而,当我坐着车穿梭于重庆的老街道,路有很多弯,也有很多坡,山上山下有一样宽的公路街道,路不宽,路两旁是绿树成荫,沙沙的与车身摩擦着,投下或明或暗的阴影,很是有感觉。这一刻,我找到了与心下契合的一丝文艺情怀,希望车永远不要停,一直行进在这样的味道中,行进在我们无处安放的文艺情怀中。



行走的米线

文字:王胥入

图片:汪兴宇    

排版:汪兴宇




请关注我们

TheWalking_Mixian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