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交流,要防止六大硬伤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唉,孩子长大了,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难了。

每天和女儿在一起却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原本是世界上最亲的人,彼此之间却出现了隔阂,甚至彼此伤害。很多时候总想和孩子聊聊,可孩子根本不理睬,表现出极为冷漠的神情。面对孩子实在是无能为力......


家对我来说就是要钱的地方,只要爸爸
妈妈在家我就不回家,他们不在才是我的家......


亲子交流

六 大 硬 伤
放低姿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尊重孩子,多给孩子选择权/观察孩子的个性,发展其兴趣特长/学会与孩子做朋友
亲爱的孩子们和家长朋友们:

上周与大家分享了内蒙赤峰政府公务员朱海英回顾自己用目标引领成长的故事,加上金老师精彩的点评,真的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有孩子留言说,不仅是父母需要以退为进,很多时候,我们做孩子的也需要以退为进。

其中,一个初三学生给我的来信让我彻夜未眠:

邹老师,我是小雅,半期检测忙得不亦乐乎,作业多,每晚12点才能休息,早上6点就要起床,真的有快窒息的感觉。加上与爸爸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我没有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却不依不饶,这让我很苦恼......

周末我回家,本来可以像老师说的那样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块,可是他们却不让我高兴。一路上就问我的成绩,我实话实说了我目前只能上600分,重点高中希望不大,普通高中能上。我爸就发疯了似地说:整天不努力,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成绩能好吗?白养了我,还把表哥搬出来羞辱我,说什么和表哥一起长大,别人怎么就那么争气,每次考试全年级第一。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让我去打工。听爸爸说这些话我很绝望。所以,我就没有和他们一块回家,我独自去了书店。

晚饭前我回家了,一进门我妈就怒气冲天指着我骂,我们养了您这么大还不能说你吗?自己成绩不好还有脸不回家,你干脆就去网吧住一辈子。我要向她解释我不是去了网吧,可我妈根本不让我说话,还一个劲儿地哭……

老师,这样的家我呆得下去吗?
引用这封信的时候,我本想组织读者来讨论这个话题,但经过反复权衡,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我知道,很多家长朋友和孩子之间,都有很类同的情况,所以,我还是直接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吧记得金老师在慧友会第一期互动课堂点评闫红老师的分享时候说过一个感受,他说邹老师之所以和孩子们水乳交融,就是以为我在孩子面前是个孩子。我非常认同金老师的洞察,这也正是我做老师和做母亲的法宝。这个孩子的父母的问题,恰恰就是“太家长”了,这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我深深理解父母批评教育孩子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对父母的良好愿望都能理解与接纳。其中,主要的因素就是在沟通的时侯,孩子对父母的“表情、声调、姿态”所表现出的真诚度与关爱感受不同。比如:瞪着眼、皱着眉、板着脸、声音拔高,用食指指着孩子......这样的交流,孩子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关爱而是敌对,我们能说这是孩子的错吗?


父母与孩子沟通,彼此的态度比内容更为重要。想好好交流,首要的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感受对方的心理,就像感受自己的心理一样将心比心啊!特别是父母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心情去体会“孩子”的心情,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孩子。而孩子呢,在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下才能读懂父母的内心,才能把父母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这样,亲子关系就会融洽一些,孩子对一个谦逊忠厚的朋友是不会隐瞒自己的,因为教育本来就意味着伴随和支持。父母要变“居高临下”为“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从和父母“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以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例,从孩子的描述来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至少有六大“硬伤”:一是强加,必须考上重点高中;二是武断,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三是草率,连孩子去哪了都没搞清楚就说孩子是去了网吧;四是,拿别人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四是失控,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样子;五是要挟,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让孩子打工;六是伤自尊,许多言语都是无视孩子的尊严。

我不太了解这个家庭的所有情况,但从这一次交流的情况看,类似的交流绝非偶然,孩子的压抑和对抗也可能是由来已久,所以孩子发出了“老师,这样的家我呆得下去吗?”这样的无助呐喊。

作为受到孩子信任的邹老师,我当然对他进行劝导,引导他理解父母的苦心,做好自己赢得父母的欣赏,可是,我想提醒更多的家长注意:如果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渠道倾诉和求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父母和老师都不是圣人,父母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这句话有两层含义,第一,父母不能把所有的观点都强加给孩子;第二,父母也必须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晓小老师留作业啦!
其实,亲子交流中的问题远远不止我前面概括的六大“硬伤”,希望各位家长朋友解剖一下自己,看自己和孩子的交流中还有哪些“硬伤”,如果有勇气,不妨晒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治疗这些“硬伤”
敬请大家继续金光印老师主创的订阅号"知工君"本期文章依然是身边的建筑文化巡礼——《碧山村里写徽州》,如果你有青瓦白墙的情结,可以进入感受下此番美文。感恩大家!
公众号ID:zhigongjun2016
为八千万建工兄弟
立言发声、、服务造福

主管:重庆市关工委
运营:重庆市江北区关工委

总监制:杨   辉    彭德宣
总指导:沈晓霞    张子昆
出品 / 主创:邹晓彬
助编 / 推广:郑桂佳 / 秦    伟 /  陈    敏
企划 / 统筹:金光印
编辑 / 设计:田    濛
艺术总监:马海成 /  周    立

技术支持:知工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wit-you

慧友会

 Wait you any time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