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里也查不到字儿的秘制抄手,此刻只属于重庆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水浒》里宋江误上了贼船,被张横问:“吃刀板面还是吃馄饨”。张横服务态度还好,细加解释:刀板面就是挨刀子,馄饨就是自家跳水省了老爷一刀。虽有点黑色幽默,却也生动如绘。



“馄饨、云吞、抄手、包面”大略算一物,只是各地叫法不同,但又因分处各地,多了些须区别。重庆人当然喊的是“抄手“,现在一般家庭还是馆子,都是买现成的碱面制成的抄手皮来包上肉馅而做,倒是方便快捷,不过呢,也就没啥特色可言。




在沙杨路重大B区大门口对面的一溜烟门面中,有个“掰抄手”,这个字儿,字库里没有,字典里也查不到。重庆话的意思是:跛脚。店名的来历,是不是因为老板是个掰掰儿不得而知。去过好几次,见到老板都是四肢健全,手脚麻利。




店面很小,装修也是普普通通,丝毫不起眼。铺面牌牌上挂了个“经营抄手22年”,听起还有点阵仗。



一到饭点,在沙坪坝这个“胆子大才敢走沙坪坝”的开车“恶梦区”,还有不少宝马奔驰勒些在各个角角堆到就为了在这排队吃个抄手。



“掰抄手”之所以与众不同,那肯定是也是显而易见的。西南地区的抄手多如明清时的大家闺秀,皮大而厚,肉馅儿裹个严实,纹丝不露,让人只能想象其中的美味。掰抄手的皮薄有韧劲,煮熟之后,透过细白的面皮,隐约能见里面粉红细嫩的肉馅,让人还未张嘴便已口齿生津,未饱口福,先饱眼福。




一般面馆为了招揽生意,多赚钱,往往一锅煮多份,有时面条生硬,有时却又腻软,就是因为在一锅之中混煮,无法专心照顾到每份的火候。掰抄手的老板对此却显得像相当固执迂腐,始终坚持沾水手打肉馅,现包现煮,一锅煮一份。



无论有多少客人,都须慢慢等候,绝对不得一锅往里面丢个100来个抄手。锅中永远只有二两或三两抄手翻滚,抄手投入一分钟之后,即刻捞出装碗,绝不多一分不少一分,有了这样保质保量的火候,小小的抄手入口时那份体贴细致便已让美味增色十分了。




店里就这么七七八八的桌子,在生意最好的时候食客们就只有来比“抢板凳”占位子了。老板似乎也并不在意,每天仍然悠悠然开铺子卖抄手,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慢工细活”的道理,仿佛开店并不为赚钱,只为了炫耀自家的厨艺一般。



话扯远了,回来继续说掰抄手的与众不同。普通的面店,多用煮面的原汁做面的汤底,由于重庆的面条多是加碱面,煮出的汤色绿黄,汤汁粘滑有淡淡的碱味。如果加作麻辣小面的汤底,自是与本地特产的油辣子相得益彰了。但若是搭配细腻白嫩的抄手,实在将这鲜嫩的美味败了个十万八千里。



掰抄手的店堂里支着一大一小两只锅,小锅火旺,锅里的水翻来覆去,扑腾不停;这是煮抄手的原汁。另一个大锅用锅盖盖个严实,每次伙计把抄手投入小锅后便开始麻利地打佐料。碗里放入一把葱花,加入盐和胡椒即可,然后揭开大锅锅盖加入一勺子汤汁,原来大锅里煮的才是汤底。

手起锅后盛碗上桌,只见碗里汤汁清清白白,滚着粉白细滑娇小玲珑的抄手,漂浮着绿油油的葱花,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嘬一口汤,清爽却不减口味,原来汤汁是加入大骨和大量生姜慢火熬制的。



骨汤里浓浓的姜汁味道,加上点睛之笔的胡椒,搭配的口味浑然天成,丝毫不会让吃惯麻辣油腻的重庆人失望。如果喜欢麻辣口味,伙计配一个小碟,依旧是汤浓味美的姜汁骨汤,加入厚厚的葱花,个人依照自己的口味加入油辣子,酱油或醋。

换上过桥抄手的吃法,将大碗里的抄手加入小味碟中蘸蘸,入口麻辣鲜香,咂咂嘴,再喝上一口浓汤,惬意无比。




文|发现go 邓不耙

图|来自大众点评,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主编Allen 编辑Freewind




合作联系:88710503|88710500

邮箱:icqqn@sina.com



       微信ID:city269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