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母亲节:那些舞蹈家和舞蹈家母亲们的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都说母亲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母亲的喜好与追求,往往也会在孩子身上得到继承。在舞蹈艺术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过许多母子两代都是舞蹈家的舞蹈世家。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就来说说几位古今中外著名的“舞蹈母女/子”的故事,看看母亲如何与子女共同跳起优雅的生命之舞。

索菲·卡斯滕
玛丽·塔廖妮


玛丽·塔廖妮


 

说起芭蕾舞,人们的印象都是足尖的舞蹈。但在19世纪之前,芭蕾舞者往往只能短暂地立到脚尖上跳舞。而第一个用足尖跳完全场的芭蕾舞者则是意大利芭蕾舞女演员玛丽·塔廖妮(Marie Taglioni)。

玛丽·塔廖妮,1804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塔廖妮一家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世家。她的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别是瑞典歌剧歌手克里斯托夫·克里斯蒂安·卡斯滕(Christoffer Christian Karsten)和波兰女演员索菲·斯泰波维斯卡(Sophie Stebnowska)。父亲菲利波·塔廖尼(Filippo Taglioni)是意大利芭蕾舞编导,母亲索菲·卡斯滕(Sophie Karsten)则为当时瑞典知名的舞蹈家,是瑞典皇家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


玛丽·塔廖妮画像

 


玛丽·塔廖妮《仙女》(La Sylphide)画像

 

在很多人看来,身材矮小、身形有些驼背的塔廖妮并没有遗传母亲的舞蹈基因,甚至被认为不适合芭蕾舞。但在父母的坚持训练之下,塔廖妮最终还是走上了芭蕾之路。1822年,刚满18岁的塔廖妮首次在维也纳登台,一鸣惊人。

玛丽·塔廖妮《西风与花神》(Zhephyr and Flora)画像

\‍


玛丽·塔廖妮《四人舞》(Pas de Quatre)画像


1832年,塔廖妮在巴黎歌剧院主演了芭蕾舞剧《仙女》(La Slyphide)。这部被后世誉为“浪漫芭蕾处女座”的作品由她父亲菲利波·塔廖尼编导。在演出时,塔廖妮首创了剪短了的钟形透明薄纱舞裙,并用足尖跳完全场。钟形舞裙、足尖技巧,如今已都成为芭蕾舞的象征。尽管此版《仙女》已经失传,不复得见,但塔廖妮所奠定的浪漫主义的表演风格永远载入了史册。
 

如今,塔廖妮已经被视为是整个浪漫主义芭蕾时代的代表人物。每当人们谈论起她所取得的辉煌舞蹈成就时,或许也应感谢她母亲索菲·卡斯滕与父亲菲利波·塔廖尼的坚持,才得以成就世界舞蹈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玛丽亚·罗曼诺娃
加琳娜·乌兰诺娃


加琳娜·乌兰诺娃

 

正如俄罗斯在欧洲文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样,在芭蕾舞的历史中,俄罗斯同样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重镇。而在俄罗斯芭蕾舞的历史中,加琳娜·乌兰诺娃(Galina Ulanova)也是不得不提的名字。

 

1910年,乌兰诺娃出生在圣彼得堡的一个芭蕾艺术之家,父亲谢尔盖·乌兰诺夫(Serge Ulanov)是一个芭蕾舞剧导演,母亲玛利亚·罗曼诺娃(Maria Romanova)则是芭蕾舞演员和舞蹈教师。


乌兰诺娃《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乌兰诺娃《仙女们》(Les ylphides) 


尽管出生于芭蕾舞世家,但小时候的乌兰诺娃却并不想成为一个芭蕾舞者。当时她喜欢的是像男孩一样在户外奔跑,到丛林里嬉戏,梦想是成为一名水手。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改变了想法。那是父亲带她去马林斯基剧院看芭蕾舞剧《睡美人》(Sleeping Beauty)。这是小乌兰诺娃第一次到剧场看舞蹈作品。当罗曼诺娃所饰演的紫丁香仙子一出场,乌兰诺娃就认出了台上的母亲,激动地在剧场大喊:“那是妈妈,我的妈妈!”


 

母亲的精彩表演,让小乌兰诺娃深深的感受到了芭蕾舞的魅力。从此以后,她便开始跟随母亲学习芭蕾。之后,进入圣彼得堡芭蕾舞学校跟随赫赫有名的瓦冈诺娃(Vaganova)学习。1928年毕业后,乌兰诺娃进入到基洛夫歌剧院芭蕾舞团(后改名为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1944年,她又到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继续她的舞蹈生涯。
 


俄罗斯2000年为乌兰诺娃发行的纪念邮票 

1962年,乌兰诺娃退休,转从事芭蕾舞教学。但此时的她,已经是苏联时期最伟大的芭蕾舞女演员。她在众多古典芭蕾舞经典中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被公认为世界芭蕾舞史上的经典版本。尽管乌兰诺娃一生演绎了众多经典芭蕾舞形象,但她最印象深刻的形象,或许会是母亲罗曼诺娃在《睡美人》中饰演的紫丁香仙子。

艾丽西亚·阿隆索

劳拉·阿隆索

伊万·阿隆索



艾丽西亚·阿隆索


在当今的世界芭蕾版图中,除了欧美各大芭蕾舞团之外,来自拉美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以其独特的风情同样占据一席之地。而这家舞团的历史,书写着阿隆索家族几代人的故事。

现任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劳拉·阿隆索(Laura Alonso)193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费尔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和母亲艾丽西亚·阿隆索(Alicia Alonso)都是扬名世界的芭蕾舞名家。在父母的培育下,劳拉也走上了舞蹈之路。她曾经是古巴国家芭蕾团首席舞者。25年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经历,让她成为蜚声世界的舞蹈艺术家。

 

劳拉·阿隆索指导孩子们学习芭蕾

而更具传奇色彩的则是她的母亲。艾丽西亚·阿隆索,1921年生于哈瓦那。1931年进入哈瓦那芭蕾舞音乐艺术学校学习,之后前往美国芭蕾舞学校继续深造。在美国,艾丽西亚·阿隆索显露出了杰出的芭蕾才华,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成功主演了多部经典芭蕾舞剧。

 

艾丽西亚·阿隆索赴中国演出,

 


艾丽西亚·阿隆索在排练现场

 

1941年,正当艾丽西亚·阿隆索舞台生涯如日中天时,却意外遭遇视网膜剥离,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只能看到朦胧的光影,另一只眼睛也因此受影响,视力越来越差。然而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重返舞台,依靠舞伴的精确站位以及不同灯光的指引,以几乎半盲的状态在舞台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了芭蕾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巨星。

 

1948年,艾丽西亚·阿隆索回到古巴创办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在她与丈夫费尔南多·阿隆索的努力下,古巴国家芭蕾舞团成为世界顶尖的芭蕾舞团之一,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出色的芭蕾舞演员。在今天世界几大著名芭蕾舞团中,都能看到古巴巨星的身影。

 


艾丽西亚·阿隆索与丈夫选拔学生

 

如今她的事业已经被女儿劳拉·阿隆索全部继承下来。在劳拉的手上,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继续活跃在世界舞台上,一次次演绎着足尖上的精彩。值得一提的是,阿隆索家族的第三代,劳拉·阿隆索的儿子伊万·阿隆索是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现在的首席舞蹈编导。阿隆索家族的舞蹈传统也将通过他继续传承下去。


戴爱莲
叶明明


 


戴爱莲

在英国皇家舞蹈学院的接待厅里,仅陈列着4位世界杰出女性舞蹈家的石雕肖像,其中有一个中国人面孔,那便是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戴爱莲。作为北京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戴爱莲哺育了一代代舞蹈名家。而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将自己对舞蹈的热爱与追求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

 

戴爱莲,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1916年生于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1930年,14岁的戴爱莲赴英国学习舞蹈。在英期间,戴爱莲曾跟随众多舞蹈艺术家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并编排了《波斯广场》、《卖花女》、《伞舞》、《警醒》、《前进》等舞蹈。


上世纪40年代,


戴爱莲根据桂剧改编的舞蹈《老背少》

 

1940年回到香港,后转赴中国内地。先后任教于重庆歌剧学校、重庆育才学校、上海乐舞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创建新中国第一间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后改名北京舞蹈学院),。

1940年,刚回国不久的戴爱莲与美术家叶浅予结婚。但叶浅予与前妻的女儿叶明明对于父亲带回来的这个继母一开始充满了敌意。但戴爱莲并不懊恼,而是对叶明明关怀备至。渐渐地,叶明明也接受了她,亲切地称呼她为“戴妈妈”。虽然戴爱莲与叶浅予后来离婚,但戴爱莲与叶明明的母女情缘却未受影响,一直都如亲生母女般感情深厚。

叶浅予、戴爱莲、叶明明一家人合影


1948年,14岁的叶明明在戴爱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舞蹈。数十年来,从学舞、跳舞,到舞蹈教学,,叶明明与戴爱莲一样,都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舞蹈。或许,当叶明明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舞蹈时,都会想起戴爱莲曾经带她习舞的那段时光。

 

叶浅予、戴爱莲、叶明明一家人合影

 

母爱有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在代际间传承。舞蹈艺术也正是在这一代代母子/女中流传,续写着对美永恒的追求。

 

在代际更迭下,舞蹈艺术一步步走向繁荣。正如上海的舞蹈事业,在一代代舞者的辛勤耕耘下,不断壮大发展。未来,凝聚了数代舞者对舞蹈艺术追求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也必将传承上海的舞蹈事业,并将其推向新的高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