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面蓝色的字,免费订阅【重庆】
老朋友:点右上角的按钮,与朋友分享这篇文章
==========================
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种特殊的感情。它是十二生肖里唯一一个抽象的物种,承载了很多的特殊意义。
重庆与龙的渊源颇深,身边“龙”字地名无处不在。据统计,重庆地区以龙命名的路、街、巷、村、社、区,共有104个。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去过一个带“龙”字的地方。
很早以前,重庆是一片湖泽,有许多龙,夏禹在此疏通了九河,盘踞在重庆的龙,有的顺着江水东下入海,经过的地方就叫“龙门浩”,有的爬上了陆地,扭头张望东下的伙伴,那地方就叫“望龙门”,而九龙坡,则是群龙聚居之地……
![]()
龙门浩
![]()
望龙门
此处可望见长江南岸巨石上宋绍兴时所刻“龙门”二字
![]()
九龙坡
![]()
老龙洞
老龙洞传说有二。一是洞中老龙作怪,巫端公斗龙死于洞中。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动东海龙王,龙王率众相助,疏通九河,长住于此。
明朝建文帝与燕王朱棣争夺皇权落败,逃至重庆,相传,他逃到化龙桥时,老天显灵将他隐身,让凡人看不到他,后来这里就被称为“化龙桥”。走到小龙坎处,由于这道坎很小,建文帝一抬脚就跨过去了,故称“小龙坎”,后逃至磁器口的宝轮寺出家,因此,宝轮寺也被称作龙隐寺,寺前有座龙隐门。
![]()
化龙桥
![]()
小龙坎
![]()
龙隐寺
建文帝在宝轮寺行迹暴露,欲取道太洪江,直奔邻水,夜宿隆兴场一小庙。黎明起身,行至场外桥边,察觉后有追兵将近,便返回小庙,藏于神龛下的石洞中。后世将建文帝脱险的小庙加以培修,命名为“龙藏寺”(今龙兴寺),场外边的小桥命名为“回龙桥”,隆兴场更名为“龙兴场”,太洪江更名为“御临河”。
![]()
龙兴镇
![]()
龙兴寺
![]()
藏龙宫
![]()
龙山街道
![]()
大龙山龙法寺
传说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驻于此。
![]()
龙头寺
该地山头形状如龙头,山上的寺庙便取名龙头寺,久而久之,该地区以该寺得名。
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就是人杰地灵。
==========================
关注【重庆】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chinachungking
或者点击下方的原文阅读,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