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的快乐:与神共存的现世 | 印度 · 目的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与早已沦为展示的梅黑兰格尔堡不同,鲜花之下的蓝城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市井。吹笛舞蛇的占卜师、头顶泥罐打水的妙龄女子、叫嚣着拉客的古董商、大片挂在墙头的艳丽挂毯……城市上空慢慢蒸腾起一层蓝色的薄雾,湿润了我的眼底。






从城堡上往下望,可以清晰的看到旧城与新城的分界,因为焦特普尔旧城被一条蜿蜒10公里的城墙围起来,据说这条古城墙是在焦特普尔作为马尔瓦王朝首都一个世纪后才建成,共有八个城门环绕,至今仍完整保留了15世纪原始的防御格局。




印度1949独立以前,焦特普尔作为拉贾斯坦地区势力最强大的三大独立王国之一,又毗邻巴基斯坦等西亚国家,因此拥有强大的防御军队,当边境关系紧张之时,游客常常能看到天空中飞机盘旋、警笛长鸣,而当地居民还是一如既往享受着古城的懒散,笑着告诉你“那不过是日常的军事演习罢了。”(They are just doing routine training exercise)




焦特普尔的蓝是无处不在的,是拉贾斯坦四色城市中最名副其实的“蓝色之城”。关于印度的传奇和震惊对于我,开端不是泰姬陵,不是新德里,而是焦特普尔。杂志上、电影中那些浓得化不开的蓝,在抵达之前我还专门为我想象中的国度配了一套蓝色印式长裙。




至于蓝色之城这么统一协调的城市色调来源一直是个谜,难道是一向喜欢参差对比色的印度人突然转变审美取向,在古代就提前领会了单一色调更具感染力的配色原则?四处打听得到不同版本的解释:


有人说这是因为蓝色向来是属于婆罗门家族的颜色,在古代只有婆罗门贵族家庭才允许将房屋涂成蓝色以召显贵,后来多有平民模仿;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当地敬拜的神灵喜欢蓝色,为了祈祷神灵保佑,大家无处不用蓝色诉说着他们的虔诚;更为让人啼笑皆非的解释是,焦特普尔地处沙漠炎热缺水,卫生条件差,当地蚊虫成灾,这种模仿靛蓝(Indigo)的颜色据说有驱蚊的效果,长年累月全城都流行这种颜色了。




中古集市


即使再错综迷乱的小巷也不会让人迷路,只要你认准位于旧城中心的钟塔,朝着梅黑兰格尔堡的方向一直走,就会看到这个当地最繁华的旧集市(Sadar Bazzar)所在。旅行者在这里可以体会到最鲜活的焦特普尔民风,黄沙漫天、人声鼎沸,当地人也习惯到这里来采购日常用品,从蔬菜瓜果到银器首饰,手工艺品、香料、纺织品无所不有。




Sadar市场曾经是焦特普尔传统的成衣市场,这里尤以一种被当地人称作Laharia的绑染织品出名。所谓绑染,就是先将布料折叠,再用丝线捆绑扎结,放入染缸中,令其根据丝线的捆绑及布料的折叠方式染出不同形状的图案花色,其原理与扎染一样。但是比另一种常见的扎染织品bandhani颜色更为鲜艳多彩。




由于Laharia特有的斜条纹花色织成的纱丽像层层波浪,西方人将其译作“ripples”。根据组成颜色的多少及花纹的不同,Laharia还有细分,由五种颜色组成的称作“panchrangi”(印语中panch,就是五的意思),七种颜色组成的称作“satangi”;Ekdali布料图案上有小的圆圈和方块;shikari则代表预先画上动物和人物图案的花纹,再将其染色的布料; tikunthi是代表圈圈和方块三个一组的图案布料;chaubasi则是四个一组的图案;以此类推,satbandi是七个一组。



相比在普什卡见到的名贵polato绸,制作过程要相对简单,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是扎染技艺中更具有印度本土风格的一种,在出口纺织品中通常被特指为“印度扎染布”。在焦特普尔钟塔下的Sadar市场,色彩艳丽的Laharia被卷成麻花捆状,像日本古画似的一排排摞在台阶上,几个法国女人叼着烟,将Laharia慢悠悠的一卷卷打开,与台阶上蒙着面纱的卖主讨价还价,一阵风吹来,沙舞飞扬,成匹的Laharia在黄沙和微光中像云彩翻滚,成匹买回去只需要五六十块人民币。





不能不提的是Sadar市场北面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位以三十年煎蛋饼生意出名的老头,我们暂且叫他“煎蛋师傅”,他用几块铁板搭起来的小隔间可谓是享誉世界,各个版本的Lonely planet导游书都专门推荐,包括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的导游书都将煎蛋师傅和他的“Omelette shop”作为焦特普尔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线给予推荐。所以在钟塔广场梭加地门(Sojati Gate)下常年伫立着大大的手写招牌“Omelette Shop”,戴眼镜的煎蛋师傅带着一个学徒每天无论风吹日晒,在铁皮隔间里滋滋作响烤着他独创的“双蛋煎饼”:





两个鸡蛋剖成四瓣,煎到嫩中带黄,洒上辣椒粉、洋葱片,四片外焦内软的面包一裹,就是香喷喷的Omelette了!外面摆着三五板凳,尽管没有任何店面雅座,也抵挡不住世界各国游客按图索骥的美食热情!风沙飞扬,大家就互相围成圈,用手稍作掩盖快速将热乎乎的煎蛋饼塞入口中,竖起大拇指赞扬老伯技术名不虚传。




或许是树大招风,眼红煎蛋师傅的当地人陆续开出各类Omelette Shop,整个钟塔广场煎蛋香味弥漫,煎蛋师傅急中生智,无师自通学会了产权保护和自我营销,在招牌下不断挂出各类假冒提示,还有LP推荐的页码及原文作证,老伯会热情的邀请你写下自己的美食感受,贴在店铺门口,世界各国的便签已歪歪斜斜挂满一张小黑板。我和蕾蕾早餐基本都在煎蛋师傅的铁皮房外解决的,为了感谢师傅的好手艺,我们也留下了自己的便签推荐,据说蕾蕾的朋友第二年再去印度时,还在同样的位置找到了她的笔迹,实在是让人温馨的线索,异国他乡因为这小小的联系而倍感温暖。




最独特的民俗村庄游

沿着Sadar市场中轴线直走抵达梭加地门(Sojati Gate),出去就是焦特普尔新城区了,一直延伸到新马路(Nai Sarak),是更大的一片巴扎集市。巴扎集市上最多见的就是各式悬挂在店门口的大幅羊毛地毯,焦特普尔一带手工艺特别发达,盛产手工编织棉纱毯,高品质的印式地毯被称作“dhurries”,全部由手工纺织而成,通常有3-4平米大小,精细的花纹图案找不出一张重复,多绣有真丝绸缎,伊斯兰风格的花卉纹居多,售价三五千卢比不等。




印度手工地毯是比纱丽更为高档名贵的布艺品,从16世纪莫卧儿帝王阿克巴在斋普尔建立第一所地毯纺织工厂开始,这种编织技艺就开始在整个印度发扬光大。据说这种编织技艺是由带入印度的,最初印度人的地板装饰是用一种叫做“jajams”的小块垫子拼成的,在莫卧儿皇室的宣扬下,才逐渐有这种大幅的精美地毯出现。为满足皇室需求,民间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编织地毯,大型纺织机开始投入使用,在各个纺织工厂里都有波斯编织技师传授独家秘笈。,俘虏和囚犯都要为皇室日复一日的纺织地毯,。




随着皇室势力的削弱,再也没有大量经费赡养专门的编织技师,许多高品质的地毯在民间消匿,不过如今拉贾斯坦各地政府开始把地毯编织工艺作为一项国粹和民间技艺保存下来,在焦特普尔边上的小村庄salawas就是高品质dhurries的生产制作中心。如果时间充裕还可参加旅游局推出的村庄民族游,参观焦特普尔周边五个古老村庄,制作陶罐、羊绒、地毯等民族工艺以及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俗。




村庄民俗游:非常值得推荐!

深入了解焦特普尔民俗手工文化


9:30—13:00或14:00-18:00

价格:600卢比(餐费除外)


Salawas至今还生活着48位熟知传统编织艺术的纺织工人,一条1.3m×2m的精美dhurries依据其设计的繁复程度和使用颜色的多少,需要耗费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的时间,因此2500-3000卢比的售价实在是很便宜的了。由于现在化工材料的广泛使用,dhurries为了保持其传统的色泽和柔软度,常常使用棉纱、丝绸,或者骆驼或山羊的毛发用以编织。当编织图案初步完成后,工人们还用传统的石磨技术将其表面打磨成传统的哑光色。




Salawas的纺织中心:Roopraj Dhurry Udyog

Tel:0291-896658 Email:rooprajdurry@sify.com


这里可以观摩完整的编织技术,他们会回答关于印度手工纺织地毯的任何疑问。如果嫌地毯过于大不好携带的话,可以让工厂帮你快递,快递一张地毯的费用一般在1050卢比左右,我就后悔当时嫌贵没有买,回来国内一看,技艺差很多的印度地毯都是这个价格的好几倍




若是嫌dhurries太大太贵的话,还推荐Salawas一种木板印染的小块织品“fetia”,由当地几家家庭制作,先用手工编织,再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板将其压印,可用作床单也可壁挂,单块的fetia售价为300卢比,两块可讲价到450卢比。



制陶工艺


在Zhalamand、Salawas和Kakani几个周边村庄中,还可看到拉贾斯坦传统陶罐的制作。印度女人头顶水罐的走路姿势配合着纱丽的飘扬,往往让人看得神往,据说在古代印度的审美观中,头顶水罐的姿态便于保持一个女人的平衡与优雅。在农村地区常常可见每家每户都储存着各种花色图案的罐子,我们都知道在许多文明古国,罐子在古代是最重要的日常用品,许多远古文明的脉络都是从罐子上得到启发。这是因为在古代,罐子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还承担着宗教祭祀的作用。




拉贾斯坦所有的手工艺品中,罐子的历史最为久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印度神话中,第一只罐子是由湿婆创造的,他为迎娶Sati女神塑造了一只叫做Rudrapal的容器。由这只罐子世袭下来,印度有专门的“potters”阶层,如今许多的罐子也被叫做Rudrapal,以他们的祖先的高贵血统而自豪。这听起来有点像我们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造人”,拿起地上的泥土捏成了人,由此繁衍生息。在焦特普尔,连一只罐子都有情感地位,都有神明的印记,印度人将罐子顶在头顶,他们用身体膜拜天地万物,微物之神是他们信仰寄存的地方。




在今天,拉贾斯坦不同的地区生产不同形式的罐子,比卡内尔生产红底黑纹的土泥罐,乌代普尔用泥土和驴粪制成无釉赤陶的罐子,当然最为出名是斋普尔、焦特普尔生产的蓝釉陶罐,据说这种蓝釉工艺最初应用于皇室瓦片以及莫卧儿统治者的墓冢装饰,后来这种技艺才被应用到塑罐上。因此蓝色之城人们头顶着蓝色罐子,更让我冥冥中看到了神明的存在。




artplanet 特约作者 / Lavigne

文化旅行作者,订制旅行师。籍贯重庆,生于成都,长于深圳,生活在上海。被动或是主动的迁徙经历自小就打下烙印,读文学,,做策划,写评论。曾加入《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中文版作者营,受邀出版《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发现之旅》。专注于非虚构类城市旅行文学创作,及特种文化旅行设计。


关注Lavigne个人主页

敬请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访问


艺术情怀 | 个性旅行 | 唯美生活

新浪微博:artplanet艺术星球

* 国内投稿及合作邮箱:hi@artvoi.com

* 海外投稿及合作邮箱:hello@artvoi.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