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知识丨全椒太平桥与太平民俗文化之太平桥的历史演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安徽全椒有一座名桥,叫太平桥。按照我国风俗,正月十五闹元宵后,就意味着春节真正过完了。但在大文豪吴敬梓的故乡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却有一个在正月十六才举行的大型民俗活动——“正月十六走太平”。每年正月十六,城内万人空巷,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这座太平桥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平平安安。此民俗走太平,亘古至今,传承不息,是全椒独有的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健身走活动。

太平桥的历史演变

1

原来的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全椒县城东门外里许,是全椒著名古桥之一,全椒走太平自东汉开始,当时此为城东一小桥。

明泰昌《全椒县志》无太平桥的名称,名为贺橹桥。

据民国九年《全椒县志》记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隋大将贺若弼伐陈时,驻扎全椒,造橹于此。见城东小桥年久失修无法抵御春夏洪水,为造富于民,贺将军亲自率人在原桥处建造一座较大的新桥。全椒百姓为纪念这位恩人,将新桥取名“贺橹桥”,桥之东西各有一牌坊,题额分别为“江淮背腹”和“吴楚冲衢”,说明这里是居长江淮河的前后,是古代吴楚两国来往之要冲。

因每年正月十六以后,节届“雨水”就已进入春耕生产的季节了,为沿习正月十六日“走太平”这一楚俗,清康熙年间,改“贺鲁桥”为“太平桥”,让人们在春耕开始之前,作一次尽情的效游和祈求。清康熙《全椒县志》有“贺橹桥”改名“太平桥”的记载。

太平桥是旧时滁州至庐州(今合肥)古驿道的必经之桥。滁全、合浦公路建成初,公路经过此桥,后公路改道,该桥闲置。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当时太平桥为石拱型单孔桥,孔径1╳4.5米,全长5.0米,高2.0米,宽4.0米,建国后曾改为木面桥,后来又在桥上增铺了砂土。

2

第二代太平桥

随着走太平的人数不断增多,原来的小桥已经无法承载,全椒县政府决定重建太平桥。1992年9月重建工程动工,1994年2月竣工。重建的太平桥为传统风格、现代结构的钢索斜拉人行桥,桥长90米,宽3.56米,桥体的两端各建一座高耸的桥亭,琉璃筒瓦,飞檐翘角。桥亭内外两侧分别镶嵌着“江淮背腹”“吴楚冲衢”蓝底金字牌匾。桥体为圆钢栏杆,两端为白色玉石栏杆。桥头河堤各建一座八角凉亭,供游人小憩。太平桥两岸新襄河大堤蜿蜒数公里,树木花草争奇斗艳,岸畔垂柳依依,拂弄清波,成了天然的公园。清晨人们踏着晨露锻炼,晚上人们披着月光散步。一年四季,朝夕游人不绝。重建的太平桥既有古典意韵,又充满着现代气息,成了当时全椒的一大人文景观。

3

如今的太平桥

“走太平”影响力越来越大,“走太平”人数逐年成倍增长,到了2010年,走太平的人数已达到30万人,斜拉桥已无法满足“走太平”的需求。再加上太平桥桥面太窄,结构老化失修和不堪重负的状况,太平桥已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2010年10月5日,太平桥拆除再建工程开工,仅用3个月时间,再建的太平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再建的太平桥是三跨连续梁的廊桥,桥梁跨径为101米,桥面宽16米,中间桥面宽为8.8米,两侧廊道各3.6米宽。桥面用花岗岩石板铺面,桥墩是拱门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头建有四角重檐亭4座,主墩位置的横梁和桥面各加宽2米,形成观景平台。中跨的桥面两侧建有避雨遮阳的仿古长廊。再建的太平桥具有浓厚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成了襄河水利风景区重要的人文景观。

奔流的河水见证了太平桥的“前世今生”,那端牵着曾经,这头系着今天。千年太平桥,作为走太平的见证者和守护神,完成了从历史到现代的完美“穿越”。

来源:全椒县人民政府发布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全椒城市热线便民信息港>>免费发布:求职招聘、二手买卖、房屋租售、征婚交友、打车顺路等便民信息,竭力打造本地吃喝玩乐最大最全便民服务平台。

用心服务!真诚为您!大家一起传递正能量!

加小编微信qjxc20(全椒新城爱您) 爆料事!共分享!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