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公路科研“国家队”,让“中国创造”闪亮世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这五年,为行业发展谋划布局,提供专业建议,彰显“智者”风采;这五年,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拥抱“互联网+”,让道路、桥梁和隧道更加安全、绿色和智慧;这五年,培养创新领军人才,培育创新团队,让创新精神薪火相传;这五年,创建国家级科研平台,下属公司成功上市,用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让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这五年,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视野和创新能力,让“中国创造”闪亮世界……

的以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砥砺奋进、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厚积薄发,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引领能力和服务行业能力”为着力点,重点突破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养护和管理领域的共性与核心技术,攻克支撑“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这个公路科研的“国家队”,正稳步迈向世界一流科研院所的行列。


1
支撑服务再上新水平

做行业智囊 打造交通运输“软实力”



从规划到专项研究 专业建议助力科学发展

制定规划找准发展方向,专项研究破解发展难点,制修订标准规范奠定发展基石……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专业“智囊”,部公路院的智慧渗入到行业的血脉和经络中,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蓬勃生机。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8月,交通运输部修改发布《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时下热点的网约车进行了详细界定,得到社会一致认可。在这些政策背后,是部公路院发展中心“出租车改革”团队近20个月的不懈研究,为政策文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优秀智囊,,还全面参与了部 《“十二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研究》《“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研究》《“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为行业发展谋划布局。

部公路院研发的甩挂运输轻量化车型。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部公路院承担了470余项部司局任务,100项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86项政策规划研究项目,68项政策建议,在路网运营管理、全国ETC联网、节能减排、甩挂运输、公交都市、安全与应急危险货物运输等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其中,部公路院汽运中心通过甩挂运输研究,向行业推出甩挂运输标准车型,得到运输企业的普遍认可。道路货运车型标准化的政策建议,得到了部领导的批示;绿色公路建造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绿色公路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把绿色公路理念向全行业推广;部公路院发展中心承担的“重大节假日交通运行保障”研究,让交通运输部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据统计,部公路院通过编写《科技创新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作为部服务咨询窗口,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68项,其中5篇专报和12条建议得到部领导批示,为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和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撑。

制修订标准规范 打牢行业发展基石

交通运输行业多个标准化委员会都设在部公路院。据部公路院桥梁中心主任李万恒介绍,《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等现行公路桥梁标准规范,都是其团队参与制定,目前还有5个新的公路桥梁相关标准在研,多个现行规范的修订工作也在同时推进。

今年4月,我国ETC用户突破5000万。用户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国联网,而部公路院制定的ETC系列标准是全国联网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今我国的ETC标准不仅在国内支撑了庞大的ETC产业,还走出国门,为东南亚等“”国家所借鉴。

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部公路院主持或参与制修订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通行能力手册》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面向移动便携终端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应用数据交换》等300余项技术规范;组织编制《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完成《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运营和服务规范》等重要指导文件的编制;成立“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制定49项团体标准,并参与标准规范修订、审查、复审和宣贯、解释等工作。在部公路院的努力下,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取得了新的成效,有效规范了行业工作,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科技进步。


2
科研创新再上新高度

拥抱“互联网+” 公路科研融合创新


作为一家科研单位,科研创新是部公路院永恒的主题。这五年,部公路院基础科研有深度,前沿探索有高度,技术应用有广度。针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技术需求,部公路院聚焦“四个交通”的发展战略任务,致力于重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推动技术向装备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使传统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体系得到升级。

出行云平台上线。


瞄准安全绿色耐久 公路科研焕发新光彩

在公路传统科研领域,部公路院不再固守已有的成绩,更在用行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重新审视已有成果,推陈出新,让公路建设和运营更加安全、绿色和高效。

“以前百姓的需求是‘走得了’,现在是‘走得好’,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路面要兼具耐久、安全、舒适等功能。”据部公路院公路中心副主任曹东伟介绍,他带领团队以材料为突破口,研发出一系列路面新材料,如具有高强、高韧、抗老化等特点的环烯烃沥青混凝土,较普通沥青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十几倍,路面预期寿命可达20年;使用废旧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改性沥青,可减少废弃塑胶纤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桥梁建设方面,部公路院参与的“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首次开发了针对拱桥结构特点的参数化建模、静力计算等模块,弥补了我国在拱桥精细化计算分析方面的空白。在隧道建设领域,部公路院参与研究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揭示了突涌水发生过程中地下水流态灾变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典型突涌水灾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治理体系,并把研究成果在国内多个高速公路隧道突涌水治理工程中推广应用。

融合新技术 用“互联网+”让创新升级

面对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公路院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引入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与传统公路建设和运营养护结合,为行业转型探索出新路径。

2016年12月,全国首个出行数据开放与应用平台——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开放云平台(简称出行云平台)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线。该平台由部科技司指导建设,部公路院负责开发运营,上线不到一年,已接入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在内的16个省市的原始数据112项,涵盖地面公交、出租车、民航等领域15大类数据。2017年8月3日,。

“传统的公路施工质量检测是事后检测,而‘公路工程质量安全过程控制智能化与远程监控技术’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实现了对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标志着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从以人工经验为主,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工业4.0时代。”据部公路院公路中心副主任田波介绍,从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到运输再到碾压,管理者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了解材料和路面情况,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近年来,BIM技术风行一时,成为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和支撑手段,是落实绿色公路、品质工程和智慧交通等相关技术政策的重要抓手。2014年,部公路院正式组建BIM创新团队。该团队承接了虎门二桥、深中通道、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等多个重特大桥梁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自主研发了基于BIM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协同管理平台,打造BIM+项目管理、BIM+智慧工地、BIM+智能制造、BIM+云监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初步建成工程大数据服务中心。

同样在2014年,为响应“智慧交通”建设,部公路院下属设计院组建“智慧高速”创新团队,让“智慧高速”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架构,直至软件设计和数据接口,逐步形成标准规范体系。云南省通过应用该团队建设的“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成功打击掉一个高速公路逃费团伙,涉案金额达四千余万元。


3
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

技术、产品、咨询、培训 产研整体联动


新型排水沥青路面。


不仅要研发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还要让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近年来,部公路院在成果产业化方面,“硬”和“软”齐头并进,“硬”的是高端技术和产品,“软”的是咨询服务和培训,初步形成了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咨询服务与培训、产业孵化与创业的产研整体联动脉络雏形。

2017年8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金锣鸣响,部公路院下属中公高科养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公高科)在主板上市,成为交通运输部直属单位中首家上市公司,这是部公路院科技产业化的代表性成果。

掌握核心技术 研发高精尖产品

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部公路院通过掌握核心技术,研制出在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的高精尖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赢得口碑,部公路院的品牌成为优质的代名词。

部公路院公路中心研发的RA抗车辙剂关键性能指标超越了国外同类材料,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埃塞俄比亚交通部门通过应用该套抗车辙技术方案和材料,相比法国方案节约188万美元。2016年,部公路院在埃塞俄比亚完成其国内首个沥青混凝土地毯路面的铺筑,全长1040米,又一次得到了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部公路院下属中公高科建设及运营的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生产的CiCS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通过TRL国际认证,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路况采集里程突破150万公里。其推行的“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养护理念,改良了我国多年的养护方案设计方法与手段。这些服务为我国发挥公路养护投资效益、辅助公路管理部门决策作出了巨大贡献。

部公路院下属固桥公司研发的“粘钢用结构胶”获得国家专利,性能指标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但价格不到国外产品的一半,在京港澳高速公路、虎门大桥等工程上的应用受到业主的一致好评,其自主研发的不锈钢拉吊索和锚具实现每年1100万元销售额。

依托工程做咨询 输出优质技术服务

桥梁检测、营运车辆安全试验、交通标准计量、科技示范工程技术咨询……基于专业技术优势和积累,部公路院向行业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技术服务。

部公路院为雅泸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图为南瓜特大桥。


“如果车辆在桥上发生事故后有液体流出,监测系统探查到后会立即启动应急系统,液体通过铺设在桥上的管道进入到水体检测箱中,如有污染将直接排到污水处理池中运走处理,保护附近的水体。”部公路院环境中心研究员邵社刚介绍,江西庐山西海高速公路是部绿色科技示范工程,附近的水体是市民饮用水源,部公路院为该工程量身打造了环境保护系统,成为绿色公路建设的典范。

部公路院先后完成了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江西庐山西海高速公路等6项科技示范工程的技术咨询工作,将重大应用技术和前沿技术渗透到公路科研的各个领域。其中,“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途经山区,沟壑纵横、地质破碎,建设难度和安全挑战前所未有,部公路院下属新桥公司驻扎施工现场,一干就是四年,排查安全隐患,应用先进安全技术,让这个高难度工程实现了施工“零死亡”。

部公路院安全中心研发的路网安全评估技术,在贵州、江苏、安徽等地得到应用,通过路网风险评估、立交通行效率与安全提升、再用护栏升级改造、路网指路标识优化布设、大雾冰雪条件下通行保障等工程示范,为提升整个交通路网的安全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这是部公路院历时八年努力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检测机构牌照,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唯一一个汽车专业检测机构。部公路院下属新桥公司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完成了一系列沥青路面长效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了施工及材料供应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随着改革的深入,部公路院正着力实施成果转移转化工程,构建科研部门和院属企业两位一体的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健全成果科学评价体系,打造成果转移转化职业化队伍,强化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的市场运作模式。


4
人才发展再上新高地

用贤引贤 人人尽展其才


“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近年来,部公路院以人才资源为发展第一资源,大力推动人才发展规划的实施,打造了一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如今,部公路院已经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确保各类各层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高端引领 首席研究员成创新标杆

2014年4月8日,部公路院首席研究员聘任仪式隆重举行,院领导张劲泉与王旭东、陈永胜两位首席研究员签订目标任务书,成为部公路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里程碑。

在院里的全力支持下,首席研究员王旭东和陈永胜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高质量的成果。王旭东带领研究团队承担的“废旧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了橡胶沥青产业化,完成我国第一套橡胶沥青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

陈永胜带领团队以现代交通安全大数据分析为核心开展攻关,探索以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方法解决交通运行动态风险评估、天气与交通事故短临预警等科技难题,逐步构建了新一代道路安全分析及保障理论方法体系。

厚积薄发 中坚力量成果丰硕

在人才政策的激励下,部公路院涌现出一批科研中坚力量。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成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领军人物,站在了国家科技奖励的领奖台上,甚至在国际上载誉归来。

公路中心副主任曹东伟带领团队,凭借“高性能沥青路面新材料及制备技术”研究成果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果在25个省(区、市)的40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或城市道路中得到应用。

中公高科总经理潘玉利带领公路养护技术团队完成8项关键技术和10类产品,获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26项,承担的“公路网快速检测与损坏修复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15年,他带领团队参与完成的“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安全中心副主任唐琤琤被交通运输部推荐为国际道路协会交通安全技术委员会委员,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少有的在国际组织任职的女性代表。她带领的路网风险评估团队2013年被国际道路评估组织授予中国道路评估系统团队称号,承接近20项国际合作项目。

创新机制选拔 为青年专家搭建舞台

2014年4月,部公路院出台《2014-2018年“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行动实施方案》,9名青年专家入选首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如今,这9名拔尖人才已经在各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业务骨干,在前沿领域迸发创新活力。

ITS中心刘冬梅,带领团队研发综合交通出行大数据云平台,先后主持部级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0项,参与编写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服务终端等9项国家标准,服务30多个地方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工作,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致力于公路节能照明,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项目1项、标准化研究项目3项,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云南、江西等多地高速公路进行了应用。

公路中心张海燕,是排水沥青路面领域的顶尖专家,她利用树脂和弹性体复合改性机理,提升沥青材料的黏韧性和黏结力,更好满足了高温重载条件下路面排水性能,目前已在江苏、四川等地的300多公里高速公路上进行了应用。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部公路院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世界ITS大会最高奖项“世界智能交通杰出成就奖”1人。

同时,“十二五”期间,部公路院还涌现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等。


5
科研平台再上新境界

创建国家级平台 科技创新体系拧成一股绳


路面快速检测车。


2017年5月,部公路院下属中公高科负责建设的“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中心将在公路养护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建设“技术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公路科学养护成套技术研发基地、推广基地和培训基地。

截至目前,部公路院已经拥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行业重点实验室、9个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部公路院把基础性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拧成一股绳,科研创新体系更加顺畅。

“十二五”期间,部公路院积极构建技术创新平台,成就斐然:新增实验室和业务用房6.4万平方米,各类试验、计量和检测设备735台套,科学研究试验路2800米、试验验证广场11万平方米;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中心;建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唯一一所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

近年来,部公路院基于自身学科构成优势,进一步完善了行业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体系平台的构建,初步建成拥有综合试验检测能力、支撑公路交通运输行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的开放流动和资源共享的公路交通综合试验和实验基地。


6
国际合作再上新层次

“取经”海外 输出“中国创造”


肩负公路科研“国家队”使命,部公路院一直紧跟国际公路交通研究的最前沿,以广阔的视野,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让“中国创造”闪亮世界。

今年8月,首个由中国负责编写的智能交通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现了中国在智能交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零的突破,这是部公路院ITS中心智能交通标准委员会,历时4年的辛苦成果。

多年来,部公路院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国外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广泛的交流,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提升我国公路科技水平的同时,也向国外输出了中国公路科研的理念、技术和标准,有力提升了我国公路科研机构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互通有无 国际交流提升创新能力

“通过国际合作,我们已经掌握了交通安全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处理方法,结合车载动态监控系统的数据,极大提升了我国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和理念。”部公路院汽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5年,汽运中心与全球人工视觉技术防撞领域的先锋——以色列Mobileye公司展开一系列合作。目前,汽运中心在交通安全领域已经与世界接轨,应用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理念,为我国交通安全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敞开大门做科研,部公路院深知国际交流对于提升自身科研视野和层次的重要性,出门“取经”已经成为常态。

2013年,部公路院公路工程研究中心与南非斯坦伦布什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路面再生技术、低碳路面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双方的科技交流和互访;首席研究员王旭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亚洲高速公路投资论坛”,与各国代表进行了技术探讨,为亚太地区公路网的建设与完善分享了中国经验。

2014年年底,院领导张劲泉带领专家团队出访美国,与美国联邦公路局高层管理与技术支撑机构就公路桥梁长期性能研究项目进行了深层次研讨,内容涉及公路桥梁的设计理念、预期目标、运作体系、检测评定技术及延寿方法和策略等,促进了双方对桥梁建设理念和标准规范的相互了解。

此外,部公路院与交通研究领先的西方国家建立了长期交流机制。2012年12月,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的执行办公室设在部公路院安全中心。安全中心以此为契机,开展了覆盖驾驶行为、道路车辆安全设计和先进交通安全技术研发等领域的研究。

2012年,部公路院公路工程研究中心与德国维特根公司开展合作,每年派两人赴德国维特根总部进修。该中心陈飞博士作为访问学者参与南非斯坦伦布什大学的研究项目,成功研制出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路面加速加载设备。

产品技术走出去 中国品牌闪亮世界

国际合作,不仅是取经,部公路院通过多年的积累,源源不断地把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对外输出,让中国品牌远走海外。

除了出口埃塞俄比亚的抗车辙剂、受到英国市场认可的路面快速检测车,2007年以来,安全中心与国际道路风险评估组织合作,进行中国道路评估系统的研究和推广。经过“十二五”以来的努力,中国道路评估系统团队已经获得十多项国际合作和海外实施项目。

2012年,部公路院下属设计院承接了刚果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国家1号公路黑角至多利吉段建设项目,公路穿越山岭重丘和热带雨林,工程难度极大,但设计院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顺利完成了项目实施。有感于部公路院设计院过人的实力和服务意识,刚果又与设计院签订了中建刚果1号公路和2号公路咨询项目。

2014年,部公路院安全中心中标新西兰“城市路网风险评估”项目,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开展全路网数据采集,应用自主开发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编码工作,并将最终的数据处理结果提交给新西兰。

这些输出的产品和技术在世界范围树立了我国的品牌形象,展现出部公路院的科技水平和国际担当,为下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由 部公路院 提供

大家都在看


中国最繁忙的车站,是它!平均84秒有1趟高铁驶过!


十九大代表风采 | 普通“的哥”成十九大代表,他做了什么?


关注 | 公路科研国家队建工作:围绕中心 员走心 凝聚人心


提醒 | 汽车上这3个键不能乱按!一旦按错可能车毁人亡...


中国铁路活历史!他28年考了6本火车驾照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