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机械通气+早期功能锻炼,让重症肺炎患者走出ICU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60岁的徐先生来重庆探亲,却突发疾病进了医院,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可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却从未想过放弃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战斗,硬是将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患者出现险情,重症医学科立行抢救



今年4月,黑龙江的徐先生来重庆探亲,一直有点感冒的他,突然病情加重,出现发热、头晕、气喘,并伴有呼吸困难。家人立即将其送往重医附二院急诊科就医。在急诊科门诊留察过程中,徐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微弱。医院立即派出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参与会诊抢救,对患者进行床旁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补液扩容等抢救处理后,在严密护送下转入ICU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Ⅱ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病情极其危重,机械通气吸氧浓度100%,心率160次/分,同时血压进行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教授张安介绍,“经过会诊,我科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行床旁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快速补液扩容,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压,吸痰等处理,患者循环相对稳定下来,但氧合却一直仍无改善。”


 

俯卧位通气,有效改善氧合



情况再恶劣,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也未放弃抢救,但患者的身体条件却让医生们陷入了新的难题中。原来,徐先生既往有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史,且长期服用激素,肺功能差,治疗难度极大。张安主任查房后决定组织全院会诊,并开始给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等综合治疗。


针对患者胸部CT结果:右肺大疱、左肺炎症、左下肺脓肿,张安调整了呼吸机参数,增加俯卧位通气时间至10小时,并加强体位引流,反复纤支镜吸痰。这一系列举措帮助患者更好地引流痰液,让肺部更高效运转,有效地改善了氧合。


“由于俯卧位通气有利于痰液引流,有助于使通气血流达到更佳的配合比例,在重度呼吸衰竭中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每次翻身,需要3到5名医护人员分立在病床两旁,分别负责头、气道管路、躯干、四肢、输液管路等,让患者面朝下俯卧在病床上,让气道内的分泌物充分引流出来。 之后,再一起帮患者翻回来。这项技术本身并不难,但非常费力耗时,坚持下来得依靠高度的责任感。”张安介绍。


 

序贯通气,帮助患者自主通气



经上诉处理后,患者氧合逐渐改善。医护人员紧接着对徐先生进行了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适时拔出导管,以无创面罩通气,两天后改用经鼻高流量氧疗。


张安表示,“使用机械通气,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帮助而不是替代’,也就是只要病人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即宜采用辅助通气模式,并在综合病情好转后降低机械通气的支持水平,逐渐增加患者自主呼吸承担通气负荷的比例。辅助模式下由自主呼吸触发一定方式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肌辅助做功,这样可以使患者的自主通气能力得到锻炼和恢复,为较早和较顺利地撤机做好准备。”


 

康复训练,完美结束治疗



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徐先生病情明显缓解下来后,张安立即对其开启了肠内营养支持,鼓励患者多食易消化的食物,以调整肠内营养制剂,维护肠道功能,促进康复。


与此同时,重医附二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治疗师李霞护师每日坚守在床边,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空手拍背,配以不同的体位帮助患者引流排痰,辅以良好的气道加温湿化。几日下来,患者肌力恢复、咳痰能力增强明显。短短一月,徐先生就转入了普通病房,一周后便康复出院。


在该例患者及时、精准、高效的救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重医附二院以重症医学科为平台,多科协作下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模式和综合救治水平,真正实现了对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的守护。



戳原文,微信订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