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集团如何转危机为契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2016年12月12日,金龙精密铜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集团)正式对外发布消息: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与金龙集团开始实质性战略合作。


从2014年梦断IPO, 到今年5月海亮股份终止重组,金龙集团在资本市场一再受挫,而这次万州入股,双方达成合作,这将对国内铜加工巨头金龙带来什么影响?一向以技术、产品见长的金龙搭上资本这艘大船再出发,下一城将在哪里?又将给铜管加工甚至空调制冷行业带来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金龙集团副总裁、金龙铜管总经理曲少杰。

 

为什么要搭乘资本的大船?


这几年,金龙集团一直游走在资本市场。2008年,金龙集团就已经开始筹划A股上市,受到过渣打、高盛、雷曼兄弟等金主的青睐,2014年金龙上市计划失败。今年,金龙集团又开始与海亮股份洽谈合作,也最终失败。


为什么要搭乘资本的大船?面对记者的问题,曲少杰的回答很简单:这些年,我们走的太快。和之前金龙集团董事长李长杰在之前媒体采访说的“不知怎么的,金龙集团忽然缺钱了……”如出一辙。


铜管加工,既属于技术密集型,也属于资金密集型,金龙这几年快速扩张,快速增长。据曲少杰介绍:金龙目前在全国的工厂就有十三四座,包括一些研发试验所用的生产线,金龙用于铜加工的生产线有28-30条。


战略上的高歌猛进给金龙集团上了一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流动资金紧缺。曲少杰表示:金龙可以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但不代表金龙就是全能型的选手。技术市场成就了金龙昨天的规模,资金瓶颈制约了今天的发展速度。



 

携手万州,金龙再出发


不知是不是因为上市以及重组失败的缘故,此次金龙集团和万州的合作洽谈非常低调。据曲少杰的介绍:金龙集团与万州既有资本方面的合作也有产能和委托加工合作。万州成为金龙集团的股东,占据5.56%的股权。


而采访过程中,针对重组这个问题,曲少杰也多次表达出自己的反思。“发展太快,底子太薄”,他说道。即使这个“底子薄”依然是以“民营企业500强排名218,占据国内精密制冷铜管市场接近50%,国外市场的20%”作为背书,但对他来讲,似乎这样的痛定思痛更能够让金龙沉下心。“这也让我们更好的认清了自己。给了我们为下一步腾飞积蓄力量的机会。”曲少杰说道:“在经历发展的阵痛与波折后,金龙集团与万州的战略合作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2015年,金龙精密铜管销售量35万吨,2016年,金龙预计实现精密铜管产销量38万吨,较上年增长10%左右,而这个目标今年应该能够实现。和万州携手重组后,按照金龙的预计计划,2017年精密铜管产销量也初步定在38万吨。“其实敞开来做的话我们能够做到40万吨,但这不是我们最终想要的结果。”曲少杰表示,在他看来,“重组后的金龙,战略业务方向依然是专业化的铜加工,金龙现在主要是将产品做好,特别是要将我们的产能、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这样我们基本上不会过度追求量,而是追求经济效益。”

 

下一步,整合技术,苦练内功


“苦练内功”,虽然曲少杰在采访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只是一再强调“追求经济效益”、“挖掘潜能”“做精”“静下心”“专注做产品和技术”,但能看得出,这也是金龙与万州重组后对于未来战略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变化。


作为国内最大的精密铜加工企业,金龙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如此成绩,关键还在于早些年加工制造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在铜加工领域,金龙很早就开始做铸轧工艺,并不断将这项工艺技术吃透、做精。据曲少杰介绍,十几年前,金龙开始做铸轧工艺技术改造,同样一条设备,当时只有7000吨的设计产能,到现在平均产能已经达到21000吨到23000吨。从溶度到铸轧,吃透装备技术,吃透制造工艺。


金龙在铜加工领域有很多的技术工艺创新,也有在这一块领域做了十几二十年的工程师傅技工,他们在这一块积累了很多的技术经验。“以前我们没有去充分挖掘它,那以后的话我们就希望能够将这些人才和核心技术整合起来,重新系统化地优化,并静下心来对工厂、产品、布局、产品结构调整,包括以后的研发方向。”曲少杰说道。




金龙集团副总裁、金龙铜管总经理曲少杰

 

做大产业,必须共享


而对于产业未来发展,曲少杰认为,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工艺技术水平跟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过去的成功源自于大规模的低成本的替代,今后的方向就是依据社会与顾客的需求,做精做细、做强。还有一个就是实现共享。


中国在制冷领域已经走的比较前,而金龙在铜管领域也有很多技术比较超前。前沿技术要做,但是“不要太超前,一定要跟着客户”,一定要整个行业实现共享。“一个企业不可能独占所有的市场份额,那么很多东西就必须实现共享,只有这样整个行业才能整体提升。”


“工业4.0也好,产业智能化也好,一定是首先实现了产品规格的一致,产品标准的一致。产品的规格越多对产品自动化就是一个限制。”曲少杰强调。他举了国外汽车行业的例子。汽车生产线一般都是比较单一的,单一规格的产品才能做到自动化。这个观点,听起来和业界很多倡导定制化的声音有点不一样,但其实曲少杰说的这些话也包含了另一层意义,统一标准。


与万州的合作后,金龙将专注于自己的市场、技术,对铜管加工这一传统型制造业进行提升整合,迅速完成自动化信息化升级,追赶互联网+、工业4.0,树立行业新的标准,共享整个行业的资源。


推荐阅读:




版权说明:本微信内容由制冷空调换热器技术联盟特约记者采访撰写,转载请注明来源制冷空调换热器技术联盟。

点赞鼓励进步 | 转发传递友谊

本微信公众号是制冷空调换热器技术联盟的官方微信,致力于成为业界专业信息传播平台。欢迎参加分享,投稿/留言信箱:reporterheta@qq.com,请附上媒体+姓名,实名或匿名发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