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天下大乱,还是经济自治?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地方债:天下大乱,还是地方自治?

 

    

罗天昊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  著有《大国诸城》

罗天昊公众微信(罗天昊国与城,IDLuotiuanhao99

 

原文发表于四年前:地方债有何积极意义?(2012FT中文网),据新时势略有修改。

原文链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519?full=y

 

 

改革大业,,希望在民间,突破在地方。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预案》还明确,地方政府依法承担 地方政府债券的全部偿还责任,。

 

     地方债务,并非洪水猛兽,相反,大规模发债,大规模欠债,将是区域经济的一大突破,将对未来经济格局,,值得大力支持与鼓励。

 

事实上,地方发债,步伐太小,应大力而非抑制地方发债,最终形成地方经济自治。

 

 

被架在火炉上烤的地方势力

 

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拼命投资,乃至最后欠债巨大,其实是对地方经济权限过小的变通。

 

近十年来,各地如何发展,国家规划的色彩日益浓厚,哪些地方得到扶持,很多不是依靠市场判断,。比如,最近几年,,后来才逐步扩展,这对于其他地方,是不公平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某种意义上,与国家资源的分布不均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得到了优先眷顾,,疼爱有加。有些地方却无人问津。本次地方大规模投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地区,其实对于国家的均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存在两大经济体系,一是横向的经济,就是区域经济,或者是地方经济,二是纵向的经济,即产业经济。

 

目前,的两大经济体系,均出现了问题,而根子都在顶层设计。

 

就纵向的产业经济而言,从2008年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至今,各级投资几乎都流向了建筑、钢铁、铁路、公路等基础行业和重工行业,而一些主流行业则危机重重。以来,的纺织、玩具等大量生活消费型企业纷纷倒闭。从企业所有制来说,大规模投资浪潮,。最后的结果,造成了对于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伤害了经济的元气。几乎摧毁了的产业经济。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努力方向,发生了重大逆转。

 

从横向的区域经济而言,地方投资狂潮,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失误亦是一种修正。谁的官级别大,谁主政的地方获得的资源就多,,就扶持哪个城市。谁善于哭叫,善于“跑部钱进”,谁就可以得到扶持。从国家层面而言,,极度不均衡,也极度不公平,这种开小灶,拉偏架的模式,造成了绝大多数地方的极大不满,反正也没有指望了,不如自己搞投资,,就借债吧。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财政,还一个是势力庞大的垄断央企。

 

以央企为代表的垄断势力,日益强大,不断膨胀,不仅挤压了民间经济的生存空间,亦对地方造成了挤压。造成地方发展权限的收缩。地方对央企的依赖日益加强,出现了大规模的央地联姻。地方发展,受到“外来和尚”的制约力量越来越大,本土经济受到压制。假使在湛江的中石化和宝钢撤退,湛江当下的GDP将下降一半以上。假使央企都撤离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将遭遇毁灭性重创。

 

就财权而言,实行近20年的分税制,,地方财政自主权萎缩,到底哪里最需要投资,投资什么项目,地方往往无法决定,。特大项目的投资,,,由此,则滋长了跑部钱进的歪风邪气。。集全国之财富,并没有投到最需要的区域,亦没有投到最需要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活力体现之一,就是地方逐渐拥有比较大的发展自主权,,事实上削弱了地方自主权,到北京跑项目,远比发展本土经济,培育本土品牌来得快,在全国范围形成了一种重视大项目而轻视中小企业的风气。本次地方自我发展的强烈冲动,将有效纠正这种风气,壮大地方经济实力,动辄数万亿的投资冲动,将有效稀释国家层面对部分区域和产业的“偏心”,在产业领域,山东魏桥、陕西电力等地方企业,打破了电力领域的垄断,是一个新的动态。未来值得鼓励。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本地又需要发展,去北京能讨到钱吗?如果讨不到,不自主投资,还有别的出路吗?

 

简言之,这十年,收权的结果,不仅造成了官进民退、亦导致了“央进地退”。地方发展动力被束缚,地方积极发债,将打破按权力配置资源的模式,稀释资源错置的祸害,同时,将冲破垄断央企的挟持,逐步形成地方自主发展的传统,掀起地方经济自治的风潮。弱化行政计划,还权于地方。,确立以地方为主的发展体系。

 

 

地方投资更高效更懂得本地需要

 

从投资效率上说,各地依据当地要素禀赋优势,选择特色产业和重点产业,更符合当地需求。亦更具效率。

 

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但是,这种模式不能长久。高额投资,以透支未来为代价,投资枯竭的情况即将出现。在此情况下,大力发展大众消费,将成为未来振兴的希望。目前,全球发达国家国内消费对于经济的贡献约在70%,而只有40%,差距巨大。此前,在很多民生领域,最后买单的基本都是地方、企业以及个人。比如在社会保障领域,,并依照各地发展和收入差异,进行补贴,而是单方面让地方搞,由此户籍改革竟引起全国多数市长反对。各种保险主要是企业和个人承担,政府,。在此情况下,地方的大规模投资,如果集中在社会保障和内需上,将是功莫大焉。

 

事实上,地方上早不乏有识之士。早几年,陕西神木就一度耗13亿巨资推行全民医保,只不过改革推动者郭宝成被明升暗降。随着地方投资的不断调整,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消费领域。同时,在提高民众收入,消除两极分化方面,亦需大量投入,经过此关,将完成类似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消费计划的过程,实现经济结构的彻底转型。?

 

     一直以来,的户籍制度都难以改革,。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预计将有40万亿的巨大投资,而这40万亿,绝不仅仅是为新市民造房子,更大的投资,可能就集中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几年前国家的八个部委联合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00多位市长,统统反对户籍改革。表面看错在地方,。为什么?户籍改革背后涉及到的各种福利,大部需要地方政府掏钱,分税制掏空了地方,土地财政又被广泛批评,地方没钱,?为什么把大高校,大央企都搞到首都一个城市?2012年冬天本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曾提议,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福利方面的基本账号,而不同城市的差别,再根据当地收入水平调节。人到哪里,这个账号就到哪里,所以,对于任何接受外来人口的地方,外来人口的福利对他们来说就再不是负担。但是,基本的账号,,不应该推到地方。,地方当然也怕包袱了。

 

   未来地方将大举投资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钱从哪里来?为了民生而举债,是否需要鼓励?

 

,地方要点灯

 

从保增长角度而言,地方大投资如箭在弦,不得不发。

 

经济高速增长已成惯性。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任政府都不敢在其任期内降低经济增长预期,以免引起人心浮动。如此,。最近几年增速虽然在7%左右,已经相对降低了,但是拿到全球范围,仍然是相对高速。而在现行的考核和官员升迁机制下,地方对于高速增长,亦存在着强大的动力。

 

发展经济,进行产业培育,等待合理的成长,显然并非各地政府最佳选择。而依靠投资驱动,迅速做大经济总量基数,自然成为首选。如此,。至于以后何以为继,由于的任期制,则不为主政者考虑,因为很有可能其时已经升迁调任,或者是光荣退休,实现了安全着陆。

 

,正是上届政府在第二个任期之初,从保增长的角度而言,确实达到了目的,但是,2017年马上要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换岗,他们的任期才开始,,就难以约束地方普遍放火了。上行下效,你初一,他初二,虽然已经换届,但是惯性还在。

 

“三件避弹衣”该用用了。

 

,逐步出现了巨大债务。从哪搞钱?

 

一个是释放民间力量,一个是释放政府力量。

 

释放民间力量,很好理解,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开放民间投资,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做这些事情,事实上,的民间投资,已经基本与政府投资接近,部分地方已经超过了政府投资。

 

释放政府能量,则众说纷纭。多数人集中在发行地方债,不过,此略争议巨大,其实,还有更好的对策。

 

地方大员中,不乏经济干才。比如重庆市长黄奇帆的“三件避弹衣”论,就非常有建设性。

 

    黄奇帆提出的经济的三件避弹衣,分别是外汇贮备,土地贮备,国有企业。

 

其中,外汇储备,很多人建议拿出收购国外实体经济,不过难以用于国内,尤其是民生。土地收入,大受诟病,臭名远扬,而且房子造的够多了,未来空间已逐步萎缩。剩下一个,大有可为。当下的国企实力雄厚,频出地王。未来国企在竞争性领域退出,意味着巨大的空间,这方面的收入,起码是几十万亿。

 

               债务自负,导向经济自治

 

,将地方推向了债务主体的位置。

钱从何来?除了三件避弹衣,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国家财税制度。

90年代的分税制之后,地方财权被上收,收入的大头,。而最新的营改增,,地方财权进一步被削弱。

 

这种体制,导致各地的本土经济的萎靡,地方辛辛苦苦培育的产业,税收的大头不归自己,长久下去,打击地方振兴产业的信心与决心。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振,投机主义的盛行,与税制设计上过度剥夺地方财权有关。

 

   ,使土地财政成为很多地方收入的补偿,有的地方甚至成为主导性收入,导致了房价飙升,民怨极大。成本的飙升,亦影响国家战略,国内实业下滑,而且外资转移到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区,长久以来也削弱国家竞争力。

 

当下,土地财政已经危机重重,难以为继。

 

最可行的办法,还是鼓励地方重走振兴实业之路。为此,财税制度的改革,将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固然是要约束地方冲动,但是,仅仅有约束还不够,还需要鼓励。将税收更多返回地方,鼓励地方多兴办实业而不是造房。

 

若重开地方实业竞争,则可出现万马齐奔的局面,激发举国活力,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飞跃。

 

 


——往期经典回顾——

罗天昊:中产阶层出路何在?

应废除直辖市,设十大特别市

昂山素季启示:需要“隔代宽恕” 的气度

越南改革何以后来居上?

土耳其文化大革新何以成功?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原创文章版权归“罗天昊国与城”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更不允许与其他人文章拼接合编。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