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贷的品牌为什么臭掉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只探讨金融与品牌的奇妙关系

金融能得以构建,正是基于品牌的塑造

—FIN品牌观


放开那男孩|文


“负债自杀”“裸贷”“暴力催收”“天价滞纳金”这些负面问题,随便拎出一样跟金融品牌联系起来,都足以使其妖魔化,。

 

,校园网贷也正经历着其前辈“校园信用卡”类似的遭遇——重庆政府发“8条禁令”规范校园网贷,。

 

严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一下重庆的“8条禁令”,其中有一条便是“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就凭这一条,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当地的校园网贷Game Over了。试想一下,有几个家长、监护人会书面同意这件事?笑而不语。

 

而同时极具代表性的趣分期宣布转型,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也释放出了一个强信号,即校园网贷的这条路,且行且珍惜吧。

 

但在我看来,政府方面其实不该因噎废食,一刀切的禁令,只是暂时延长了学生群体接触信用贷款的期限,迟早还是得接触。规避确实也是一种方法,但不根治,对学生在信用风险上的普及教育才是一剂良方。

 

为什么当时的“校园信用卡”被禁了?是学生的意外逾期所致吗?不,是学生根本不把逾期当回事,等到后来买房买车的时候,去到银行被告知有信用污点,才知道事情麻烦大了。

 

结果大家一片骂声,不管知知道的都控诉发放信用卡的银行没有尽到违约告知的责任,闹得很不愉快,银行们想了想,算了,教育成本太高,这事不推了。

 

而近两年的“替代者”校园网贷发展势头相当迅猛,随之而来的负面也很凶猛。这跟校园网贷主要通过线下地推的方式开展业务,获取用户的营销方式分不开。

 

尽管地推可以很好的带来业务量的增长,但急剧成长的同时,你很难保证风险意识的覆盖能不能跟得上,这一点对金融产品来说非常重要。

 

而一面是希望学生借款消费,一面是告知其信用贷款背后的违约风险。从传统的电商推广来说,两者是冲突的。

 

作为互联网金融,电商式的地推就是一把难以操控的利刃,而“暂行办法”之所以禁止地推,也是主要考量了金融业务急速扩张时难以保障风险这一特点,毕竟金融产品不是快消品,其天然的风险属性注定不能照搬电商的推广方式。

 

这次相关禁令的落地,其目的也是为了拨乱反正,保护学生群体的同时,扶正企业的发力方向,不然就像当初的“校园信用卡”那样直接一纸禁令了。


其实校园网贷的存在之本是在于切实的学生借款需求,对互金来说应当以互联网的方式去介入,从而进行有效补充。如果只是用地推这种传统的电商方式去快速突进的话,必然会埋下众多的隐患。

 

同时,校园网贷被迫转型这件事也警示了我们“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个品牌负面效应的道理,凭着几起“裸条”“暴力催收”的事件,便轻易毁掉了一个行业的口碑和形象,真可谓之:“猪队友,神助攻!”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