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和孩子沟通,家长用好这5种“语气”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9-04-22 18:42:27

儿童早期教育


点击这里参与活动

作者  |  赵石屏(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市家庭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也许有家长认为跟孩子说话还用学么?答案是肯定的,若家长总是用指责、挑剔、数落甚至暴怒的方式说话,孩子还愿意告诉你真话吗?家长没有好好说话,除了给孩子不好好说话的示范,还可能阻塞与孩子的沟通。那么家长怎样好好说话呢?


要理智,不失仪

  中国文化认为“修己以敬,安之以人”,自己内心安静才有端庄的仪容举止,给孩子不急躁、有分寸、好好说话的良好示范。孩子上学后,在学习、同伴交往、师生关系方面会有各种不适应,有孩子能掌控的,也有孩子畏难的,有进步也有退步,有成功的事情也有失败的伤心。所以家长要有理智、客观的心态,孩子报告好消息能好好说话,孩子说没考好也能够好好说话。

 

  此外家长要守信用,对孩子说的话不能随意发挥。孩子信任家长才对家长说话,家长不能用来跟孩子算账。比如孩子讲了实话,家长不能过后批评孩子时反而去说“上次是你亲口说的”,怎样怎样,就很不理智。失去孩子的信任不需几次,只一两次就够了。家长要特别检点自己,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要正面,不挑剔

  家长和孩子说话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家长“好好说话”,就是跟孩子说话的心理位置、语气措辞都是积极正面的,是谆谆教诲的,是耐心温和的。而不是厌烦挑剔、挖苦讽刺,更不是说反话,让孩子不知所云。

 

  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原本就是可信赖的、值得尊重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信赖父母,通过父母可以信赖世界,认同父母的要求,才能按照要求努力去做到。家长若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时的正面引导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有位大学教师,孩子问的字词自己不能确定,就对孩子说:“爸爸也不大清楚,我们查词典吧。”既弄清楚了孩子的提问,也示范了积极正面的求学态度和好好说话的榜样。

要鼓励,不扫兴

  有个孩子高兴地对家长说:“我今天单元测验96分,以前没这么高!”而家长立即板着脸说:“单元测验算什么,要期末96分才算能干。”孩子顿时扫兴万分。这也是家长看似在激励孩子更上一层楼,而无意中反倒有点破坏了孩子的积极性。家长要懂得,语言夸奖是鼓励,分享孩子的进步喜悦是最好的鼓励。

 

  有的家长做得比较高明,对孩子的讲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孩子获得进步的喜悦总是由衷地去分享,并大加鼓励。这样的收益是多重的,既鼓励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鼓励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信心和兴趣,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有词汇的积累。

要倾听,不打断

  好好说话,包括好好倾听孩子说话。有的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其余的就不大想听,甚至一概不听。孩子在学校会有各种喜悦、苦恼和困难,最初总是告诉父母。而有的家长认为没有时间听小孩子讲话。还有的家长只顾自己玩乐,孩子没有任何机会对父母说什么。

 

  孩子的话往往条理差、内容简单,甚至幼稚得好笑,但家长的认真听,耐着性子听,就是一种积极关注。这种关注是告诉孩子家长重视他的想法,懂得他的心思,知道他在努力,这种积极关注能形成建设性的亲子沟通,有效消除孩子的紧张、孤独造成的不良情绪。有位家长工作忙,但总是尽可能在上学时多与孩子走一段,听孩子说这说那,说的事情都不重要,但这种倾听很重要,对小学生、对遇到困难的孩子尤其重要。

要讲究“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指肢体语言,也叫“非词语语言”,包括手势、表情、姿势、体征等。据研究,人类65%的交流信号是肢体语言。所以家长“好好说话”包括恰当的身体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有孩子说:“开口骂我还好一点,要是爸爸阴着脸不说话,那才是我的世界末日。”诸如此类极端的身体语言,都是为人父母要力戒的。

 

  归纳起来,关于对孩子好好说话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形成良好应答关系”,这种应答关系包括良好的语言应答和情感应答。比如孩子回家告诉家长一件学校的事情,家长询问孩子“什么?”这同样一句话,家长可以是关切、温和的“什么?”让孩子很安全、放心。

  源自中国教育报、微言教育,新思考网整理排版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