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重法,生生不息 | “大咖的青铜时代”论坛侧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标题下「明炬律师事务所」可快速关注


11月11日,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第二届青年律师论坛开幕仪式暨“大咖的青铜时代“论坛在明炬大讲堂举行。明炬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宗旗出席并致辞,明炬高级合伙人徐政、谢惠芬、,行政部部长马明林等共同出席,来自明炬和外所的近百名青年律师参加了本次论坛。




立足现在  奖掖后进

开幕仪式上,王宗旗主任首先做了致辞发言。他表示,青年律师论坛是一个可以展示青年律师智慧和力量的大舞台。它的创办,是为了让明炬的青年律师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它让青年律师增知识,开见解,同时也让青年律师借此机遇,一展所长。




青年律师论坛从创办之初到现在,已经走到了第二届,为了奖掖第一届优秀的青年律师,明炬特别在本次论坛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在培训部部长、高级合伙人徐政宣布完首届青年律师论坛获奖名单后,、谢惠芬及合伙人李军分别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颁奖。




这些优秀的青年律师们只是明炬的部分代表,他们的获奖就是明炬的荣耀,他们的风采就是明炬的现在。但明炬的将来,需要更多人的加倍努力和奋进。而那些参与本次论坛的大咖们,作为明炬征途上的中流砥柱。在他们的身上,依旧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照亮青年律师们的前进道路。

 

抚今追昔  寄语青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执业律师的路上,或有激流险滩,或有云卷云舒。在如歌的岁月里,总会有意无意间,于内心深处留下一段难忘的乐章。本期“大咖的青铜时代“论坛在霍子诗律师的主持下,特别邀请了明炬的大咖们回忆青葱岁月,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引领大家走进他们的青铜时代。



“你再不让他考文科,他就要疯了啊!”——王宗旗主任


作为明炬的主任,王宗旗当仁不让的第一个分享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众所周知,西南政法大学的“新三届”(1978级—1981级)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成功典范,风靡一时,而这个时期毕业的学生几乎遍布中国司法实务界和学界。作为西南政法大学80级的学生,王宗旗主任可谓是光环加身,风头无两。


但若细细论起来,王宗旗主任的西政之路却是波折不断。


1977年,中国开始恢复高考时,王宗旗主任便以78级的学生身份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次年,王宗旗主任正式参考。,,平安开心地生活。两人之间产生了分歧。那时,一心酷爱文科的王宗旗主任,大有非文科专业不读的倔强劲。尽管先后以理科生身份考上了两所院校,但王宗旗主任依旧选择了放弃。


1980年,时任王宗旗主任插班学校校长和班主任找到了他父亲,说:“你再不让他考文科,他就要疯了啊!”伴随父亲的退让妥协,王宗旗主任在80年一举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终于圆了读文科的梦,打开了法律职业的窗口。


但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了法律专业时,王宗旗主任说:“我想,大体上人的一生中,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容易被偶然性所左右。我虽热爱文科,却对哲学、历史等专业并不感兴趣。我喜欢严谨的逻辑思维和与人论辩,因此选择了学法律。当时中国的法学教育几乎就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全国共有五所院校招收法律专业的学生,西政是惟一一所重点大学。这样看来,我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确带有相当大的偶然因素。”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论认为,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必然性中有着偶然性。王宗旗主任的律师之路,也许就是在他偶然选择西政,选择法学之时,便决定了他最终走上职业律师这条必然之路。


对于青年律师,王宗旗主任寄语:“练好功,沉住气,守住执业底线是成为一名合格律师的基本素养。”真乃王宗旗主任本色。

 

“七九级的大师姐“——徐政律师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很陌生,但这却并不妨碍大家对那个时期大学生的崇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优秀成为一种品格,便就会让后来者驻足仰望,何况还是学霸级的人物。作为七九级的大师姐,徐政在当年便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要知道,随着高考的恢复,在经过前两年的试水后,1979年的高考题已变得非常之难。年轻时期徐政的聪慧卓越,可窥见一斑。


据徐政回忆,那时候的西政正在复建,一切都处于建设之中。第一年,徐政和她的同学们还住在现在的东山大楼。那时候男女宿舍还不是按楼栋划分,而是按楼层划分。


那两年,老师们刚恢复教学,对这些学生也倾注了全部心血。法学教材实在是太少了,老师们就自己动手编写。重庆的夏天实在是太热了,老师们就自己熬了绿豆汤给学生喝。那两年,班上的同学,不仅年龄差异大,且身份各异——军人、教师、干部……他们中多数是“误打误撞”走上习法之路。


正是在这种特别的环境下,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交流,成就了徐政独特的精神气质。


对于青年律师,徐政如是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着急,认认真真做律师。”深切的寄语,真真“大师姐”风范。

 

“哲学少女的法学之路”——谢惠芬律师


哲学之玄奥,总能吸引着不少人为之着迷。在年轻时的谢惠芬看来,哲学才是追求人类灵魂中高尚深邃的东西。因此在当年高考的时候,她不假思索地在第一志愿上填写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系。然而,谢惠芬以两分之差与之失之交臂。最终,她被第二志愿西南政法大学录取。




对于法律系的学生来说,在考虑学习法律学的意义时,通常会分为两种来考虑,一种是今后成为法官、检察官那样的法律工作者。另一种是进入律所,成为一名律师。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律师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职业,从业者宛若月晖下的星辰,寥寥无几。在当时而言,成为一名法官或检察官显然是更为有利的选择。但热爱自由的谢惠芬并不这样认为,她反而更钟情于成为一名职业律师,这也许是她内心深处里那份哲学因子对世俗看法的挑战。所以,毕业后谢惠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主择业,她自行联系到成都东城区(现锦江区)政府,要求到司法局从事专职律师,从而实现自己的律师梦


:“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人生一途,走过的都是单行线,细观来路,所追求到的也许只有脚下的这条路,这才是人生指引的方向。如此,从哲学到法学,谢惠芬的从业之路也许是另一种缘分。


对于青年律师,谢惠芬说道:“坚韧刻苦,做最好的自己。”简单质朴,还真契合哲学之道。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提及,人无法从事多职而做出成就。最理想的便是只钻一门。中国也有古话:“博而不精。”专守一隅,对大多数人而言,已是第一流。但一些少数人,却慷慨奋发,身兼数长,力求精进不懈。




与其它几位分享者相比,。由于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法官、律师,,立志学习法律。


律师制度从1979年恢复重建直至1984年,,社会上的法律人才仍相当缺乏。尽管如此,,而是进入党校当了一名老师。


也许在常人看来,已经有份稳定的工作又何必出去兼职,让自己受累。,他一边上班,一边自学、办案,终年忙得不亦乐乎。当年办案收费很低,,挣到了超过1900元的年外快。收入增加的同时,。1991年,,进入国办律师事务所,正式成为了一名专职律师,并从业至今。


论根底深厚,。但其思想峻厉,又处世温煦,几无可伦比。,最后进入律所,先成为执业律师,接着成了高级合伙人,主要是植根于他对法律的深沉热爱,也出于他对法律的洞察和思考。对青年律师,:“做律师,一定要有好的思维,青年律师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律师思维’。” 这种心态和关怀,,颇有师者之风。

 

“考不上大学的人才读中专”——马明林部长


臧克家说:“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因心中有所向往,不甘于此,故而才不断努力攀登,以期一览众山小。




作为最后一个分享的大咖,少年时期的马明林并没有多么显赫的经历,但却自有一股动人的光芒。


当初考入西南政法大学之时,马明林已经中专毕业并被分配在一处矿山工作。而激励他报考的只是工友的一句话,“考不上大学的人才读中专”。因着这句,他毅然报考了西政的刑侦专业并被顺利录取。


虽如愿考进了大学,,在那么个“砸烂”公检法的年代,学生们并不知道刑侦专业为何物。忆及过去,马明林目光炯炯,嘴角微泛笑意,他调侃“那是一个尸体检验还在现场进行的年代”。


岁月悠悠,青春华章,终在今日谱出了一曲动人旋律。

对于青年律师,马明林律师说了一句颇显刑侦风的寄语:“抓住细节,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忆往昔,现场的五位大咖都无不感慨,那段男生白衬衫,女生长发飘飘,且阳光正好的流金岁月,是记忆长河里永不散场的青春。而“邱四小面”则是镶嵌在上面的一枚宝石,即使流年易散,却光辉如旧。


邱四是老板的名字,邱四小面馆是专业做小面的小饭店。说起邱四小面,西政人的食欲马上抑制不住地变成了满嘴的口水。,邱四小面的秘诀在于猪油和姜蒜水,姜蒜水取用的是姜和蒜的香味,猪油是为了使小面里的香料能够和面条粘在一起。吃面时一大口面,面条外面裹油,面条中间夹带起汤,辣过之后是汤混佐料的香。无怪乎那时候西政人能请同学在邱四小面馆吃一碗小面就算得上是开小灶了。

 


岁月是首不老的歌,它总是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岁月正好的盛年,五位大咖向在座的青年律师们展现了他们一路行来的风姿和明炬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精神,因坚韧、坚持,他们走到了今天。岁月赋予他们的终将在风雨的沉淀过后,灿若艳阳,熠熠夺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中国律师界的“旗舰”之一

关注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官方微信号,了解学习更多法律信息

微信号:mingjulvshi

官方网站:www.mjlsh.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法律咨询:028-66500148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