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应被张扬的重庆文化体温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总第73号文章

 

读书笔记004:

《半城:重庆必去的十个文化现场》

作者:敖玉琴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重庆,总是被认为,是一座文化的沙漠。

实际上呢?这些年来,总有小部分人,用身体力行的实践,改变着这座城市。

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就有许多,在这里,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

 

秦思思,很多年前,从事地产行业,与我一样。

后来,她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做“慢星球”。

在这个公众号里,可以找到关于一切美好生活的方式,一如其介绍:文创、手作、环保、健康、美食、旅行、有机农业。

事到如今,一年的时间,思思的“慢星球”已经搞得很有影响力。

而她所做的事情,与商业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文化与生活,无缝的衔接,从小部分人的影响力开始,去影响并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实践,值得推荐。


 

王朝,这是这位颜值与思想兼得的重庆崽儿行走江湖的称号。

他做的事情,是关于思想与理念,文化与学习的传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书童”。

“混沌研习社”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致力于拓宽认知的边界。

这里,有科技、互联网、美学、哲学方面的课程,最为核心的是,这是目前为止,中国面向普通人,最有诚意的学习型组织:讲课的人,有行业大咖,也有哈佛、北大的名师。

王朝,把“混沌研习社”的影响力扩散到了重庆。

在“混沌研习社重庆分社”的开学典礼上,位于江北嘴的时尚发布中心座无虚席。

王朝是一位积极的行动分子,他的努力,没有被辜负。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重庆,这座越来越开放的城市,才充满了更多的可能。

敖玉琴,曾经是我的同事,她的才情,与她的颜值,同样让人侧目。

这是一个温婉的女子,在她的文字里,你可以读到关于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体温。

她写的这本书,书名叫《半城:重庆必去的十大文化现场》。

我很赞同张一白在封底为这本书写的推荐语:一本书,有时就是一颗文化的种子。

熬玉琴用她文字,记录了重庆这座早就在陪都时期就蜚声海外的内陆之城的文化故事。

她用一本书作为载体,张扬了文化薪火相传的力量,如她所言:倘若大家因此新增一点点儿的文化自信,我会多么庆幸。

是的,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文化自信,这不仅表现在重庆的经济增速上,更应该体现在文化的根繁叶茂之上。

 

在《半城:重庆必去的十大文化现场》这本书里,分为了四个单元,分别是“书店”、“空间”、“艺术”与“手作”。

在我看来,如今的重庆,敖玉琴笔下的四个单元都可以单独写就一本山城的文化地标索引。

越来越多的独立书店,越来越多的咖啡馆,越来越多的演出,越来越多的文创空间,在这座城市,星罗密布,如雨后春笋,正茁壮成长。

 

文化,正构建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日常,正越来越多的介入这座城市的精神之中,我相信,唯有文化的介入,城市与商业、人文与资本,才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熬玉琴讲述了精典书店、喜马拉雅书店和西西弗书店的故事。

在商业化狂飙突进的今天,书店的生存环境已经越发恶化,独立书店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我眼中,精典书店、喜马拉雅书店和西西弗书店有本质的区别。

精典书店、喜马拉雅书店是纯粹的人文独立书店,西西弗则是纯粹的商业化运作。

但殊途同归,书店的存在,便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耀眼的亮光。

这道亮光,将指引着人们理性化的生活方式,为这座城市的人们提供更多的智识,提供更多生活的趣味与美学。

 

房地产的横行霸道,让城市不分昼夜,成为一座永远都在建设中的大工地。

传统的街区,传统的人际关系,传统的街巷生活,正在被分崩离析。

对于老建筑、老厂区的开发利用,则为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庆幸的是,亦有这样的存在,比如,敖玉琴笔下的印制二厂、N18。

南山书院则属于传统文人的士大夫情怀,无论怎样的展现,多元化与包容性,正是我们这个浮躁城市所需要的人文关怀。

 


 

“艺术不是娱乐,艺术是关于思考,一切很稀奇的东西,你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艺术家就把这些搞出来。”关于艺术,在当下的语境中,正在被扭曲与戏谑,但正如器·Haus空间的杨述所言:“它还是个严肃的事情。”

 

敖玉琴讲述的锦瑟画廊和如器·Haus空间,一个致力于艺术的大众化普及与推广,一个致力于艺术家的思考展示启智与实践同样重要,艺术并非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真正的艺术,应该成为人民的艺术。

 

因为工作的原因,过去的一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非遗工艺的复杂、不能量产以及继承人匮乏等现实,非遗的延续举步维艰,在重庆,非遗种类丰富,遗憾的是,并未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我也希望,非遗能够在协信长乐坊这个项目得到有效的展示和传承,但愿,这一希望,可以成真。

 

敖玉琴讲述的夏布,是一项古老的技艺,这些非常自然的材料往往会成为高档品牌成衣的一部分。荣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夏布产地之一,与四川的隆昌一起,出产的夏布约占全世界产量的70%。而壹秋堂正在从事的事业,则是致力于夏布的复兴。

 

如敖玉琴所言:让夏布之美复兴并作为当今的生活,是夏布作坊里世代的守望,也是民艺的初心。

 


 

《中华手工》是一本杂志,漫淘网则是手工艺人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好产品不知道去哪里买,工艺大师们则说他们的东西卖不出去。手艺人中真正的商人很少,那我们想能不能我们来做一个中间商。”这是漫淘网诞生的初心。

 

手作的美学让人充满敬意,然而,手作正在流失,大量的批发生产与固定模式已经固化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们的日常缺乏仪式感、审美感,从这个角度来说,手作需要被复兴,需要被传承,需要被消费。

 

在《半城:重庆必去的十大文化现场》最后的篇章,敖玉琴借用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话说:“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为喜爱而更频繁使用。彼此温暖,彼此相爱,一期共度每一天。”

 


 

敖玉琴将重庆十大必去的文化现场的故事讲完了,但是,有关重庆文化现场的故事则正在发酵,越来越多的文化现场、文化活动、文化生活正在被传播。

 

我爱这座城市,也爱这里的生活,这里是重庆,这座城市的文化体温,理应被大肆张扬,感谢敖玉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