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能成为郎朗吗”——无数家长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如果家长对音乐界有所了解就会发现,国内在世界级比赛中获奖的琴者大多出身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下一个郎朗,走专业音乐学院道路,那就需要让孩子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


这几乎是孩子成为著名演奏家的首要条件,也是唯一通道。如果孩子根本没有经过音乐学院的专业训练,想成为世界级著名演奏家、音乐家,可能性微乎其微。


孩子能不能考入顶级音乐学院,除了孩子的天赋,更多的是对整个家庭的考量。




孩子学琴的初始年龄


先来看看那些已经闻名世界的演奏家的学琴史:


郎朗:3岁由父亲郎国任当启蒙老师,开始学习钢琴,4岁开始师从朱雅芬教授,后进入央音跟随赵屏国教授学习。


李云迪:4岁进入重庆市少年宫手风琴班。次年,李云迪就凭借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表现力荣获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幼儿组第一名。7岁转入少年宫钢琴班,2年后就弹到了肖邦练习曲(相当于九级以上)并能熟练掌握。同年,老师把这位手都够不到八度的小天才引荐给了但昭义教授,12岁进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


李传韵:被称为“小提琴王国中的鬼才”,父母都是专业小提琴演奏家,3岁随父母学习小提琴并显示出过人的天赋。


陈曦:3岁学习小提琴,7岁登台演出,12岁举办独奏音乐会,13岁开始同国内外顶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王温迪:3岁半学习钢琴,6岁转学小提琴,10岁以小提琴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


一路下来会发现,这些演奏家的初始学琴年龄都在5岁以前。


如果孩子初始学琴的年龄已经超过6岁,那么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像练武一样,这行讲究的就是童子功。别人在考学前已经有5年以上的学琴史,你的孩子才2年,你猜,谁被录取的机会更大?


就算你的孩子是郎朗也没用,除非……他是天才莫扎特。不过莫扎特也是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的。


考学的年龄


音乐学院附小招收9~12岁的孩子(附小四、五、六年记),附中招收在校小学六年级、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

在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的地下室里租住着很多常年带着孩子在此学琴的家长,往往都是一年考不上再考一年、再考一年、再考一年……


练琴的时间


如果你的孩子每天连1小时的练琴时间都保证不了,想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概率基本等于“零”。


作为业余学琴的孩子,每天练琴时间可多可少,但至少该保证1小时,学琴是连续性的事情,是非常正式的事情,要培养孩子认真的态度,要有责任感来完成老师每周留的课业。如果你的孩子想考专业音乐学院,每天练琴时间至少在3小时以上,考前练习时间在6小时左右,甚至更长。


要不怎么说练琴也是一份体力活呢!


专业老师的水平


如果你的孩子想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那么他的专业老师必须拥有与中央音乐学院老师相近的程度,这样才可以保证不走弯路,直线进步。在考前3年左右,需要定期到北京找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考前半年最好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近,方便准备考试。



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专业水平估计过高,期望过高,认为孩子报考音乐学院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造成这个原因不是家长自不量力,而是当地师资水平有限没古典音乐的氛围不够,对本专业的水平了解仅限于考级和老师的夸奖,缺乏参照性的对比,自然对孩子的专业水皮过无法正确认识。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是省里或是市里比赛第一名,9岁过了钢琴九级,就理所应当被音乐学院录取。如果家长自习研究专业音乐学院招生简章就会发现,每年各年级各科招生只有几名到十几名,全国几千几万名考生报考,竞争可想而知。


为孩子提前找报考学校的老师上课,可以准确判断孩子目前所处的水平,适不适合当年的考试。如果有一定差距,可以明年再考,不要硬考试试。随便的报考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那些在省里或市里拿第一,小小年纪就过了最高考级的孩子。


如果孩子专业水平与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招生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专业老师的评价可以让家长尽早地做出决定,以免耽误孩子的一生。




家庭的经济基础


家里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孩子报考音乐学院专业路线,这是一种不确定的投资。


在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之前上课的费用、交通住宿费用、家长陪读期间的误工费等,还有考入音乐学院之后,孩子可能要准备进军世界顶级音乐学府,要投入的报名费、考试费等,都是不小的开支。如果要留学,除非孩子的实力非常强,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否则家里要准备一套房子的钱——这套房子的钱不是三线城市的房子,绝对是一套一线城市房子的钱。


当然,这些都是孩子考上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后话”。孩子考上了,就等于家长买了一只绩优股,赢的概率非常大。如果考不上,家长的投入就只能是未知回报了。


家长的心理素质


孩子想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特别是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附小、附中,除了孩子具备音乐方面上佳的素养,家长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


第一要素,家长的执着。


托人找关系把孩子往名师那里送,停职(有的家长干脆直接辞职了)陪读,一年考不上再考一年的锲而不舍,没有家长的执着,这条路很难走下去。


第二要素,家长的胆量。


在当地的音乐界,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很厉害,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参加考试,突然发现自家孩子的能力很普通,这是大多数考生家长的常见心态。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没考时,自己已经却步了。听音乐学院专业老师的指导、分析,不被别人家孩子的能力所吓倒,这是家长需要的胆量。


就算孩子有足够的能力考进了音乐学院,在那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只是“凤尾”,想成为著名演奏家实在遥遥无期。


虽然家长需要具备接受孩子失败或平庸的胆量,不过家长也要知道,有些琴童在刚进音乐学院的时候未必是顶尖的,反而后期显现出勃发的音乐生命力。


一开始就认输,未免为时过早。


第三要素,家长能吃多少苦。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里记录了学中提琴的女孩沈子钰妈妈做的家常菜。5年里,妈妈放弃工作,离开亲人,陪着女儿住在上海音乐学院附近的出租房里,每天的生活除了为女儿做饭做菜,就是陪女儿上课,参加国际比赛。


这还是女儿已经就读专业音乐学院后的生活,虽然苦,却还能看到目标与希望。陪孩子“报考”音乐学院更是让家长身心疲惫的事。


丢下工作陪着孩子来到一座陌生的大都市,很多家庭因为条件有限只能租住在地下室或者简陋的民房里,家长每天除了做饭洗衣服,就是陪孩子练琴、上课、再练琴、准备考试。你全身心的投入只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到最后这种心理上的“苦”是很多成年人也无力承受的。



第四要素,整个家庭可以投入多少钱。


在你为孩子踏出这步之前,就要计算好你可以投入多少金钱。如果父母一方放弃工作陪读,另一方在经济上可以支撑多久。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家长有家长的生活,不要为了孩子未知的目的,家长来你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证。要知道,一旦踏出这一步,在孩子学琴上的投入就没办法再计算,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只有不断地投入再投入。


第五要素,家长和孩子最后的退路。


从孩子踏上考专业音乐学院这条路开始,家长就要把自己和孩子最后的退路计算好,比如家长决定辞职全程陪读,如果孩子考上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家长以后的生活要怎么维系?如果孩子没能考上音乐学院,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文化课一定会受到影响,以后的学业要怎么继续?这些都是家长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我们总想着怎么把孩子培养成才,忽略了对自己心理上的培养。


我们可以无条件为孩子付出,但不能为孩子而活。孩子的人生是他的,我们的人生才是我们自己的。为孩子活着的爸爸妈妈,一旦孩子让你失望,你会对自己人生感到厌弃。背负着家长人生的孩子,重要之下也很难“身轻如燕”地起跑。


想让孩子飞得更高、跑得更快,就不要把我们的人生绑在孩子的身上。


关于快乐音符音乐教育公众号


快乐音符音乐教育公众号是儿童音乐教育、音乐启蒙的自媒体,主要方向包括乐器学习、音基训练、集体音乐教学、儿歌童谣、绘本音乐剧、幼儿园音乐课程等。编辑与运营团队大部分来自快乐音符课题组,原创文章是基于快乐音符课题组十年在音乐启蒙教育的研究以及实践经验,尤其是吸取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铃木镇一等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


扫二维码,了解最新音乐启蒙资讯!

让快乐音符伴随孩子们的金色童年!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