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教师是值得托付的卓越之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作为从教师出身的校长,我常常会忍不住地思考,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值得托付与信任的卓越之师?

会教书,未必卓越;会做班主任,未必卓越;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未必卓越;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也未必卓越。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卓越教师


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巴格莱教授在他的专著《作为艺术的教学》中说道:教学不是一种能够以精确方式复制或再现的技术,而艺术往往是对教育最贴近的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自己重病就医,假如我既能请到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也能请到刚从霍普金斯医学院毕业、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年轻医生,我当然要选择后者。

 但是,如果要负责为一群十几岁的孩子选一位老师,我既能请到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也能请到哥伦比亚大学刚毕业的博士,尽管后者身怀最先进的教学技术技能,但我理所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抢到苏格拉底。

这个形象的比喻至少传达了以下几个信息:一是教学标准不能完全以科学标准来衡量;二是人们心目中的好教师并不完全以学识水平来评价。如果能请到苏格拉底,没有一所学校会拒绝。为什么?我们的先辈很早就给出了答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正道出了老师的两个类别,两种境界。

 作为从教师出身的校长,我常常会忍不住地思考,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值得托付与信任的卓越之师?会教书,未必卓越;会做班主任,未必卓越;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未必卓越;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也未必卓越。

因为做一名解经导学的老师容易,可要成为学生崇仰的人师却非常艰难。“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经师,只是授业解惑;而那些难能可贵的“人师”,总是将“传道”放在首位。

我总是忍不住地盼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声者,也非成绩的缔造者,而应该是社会、时代、民族、人类的布道者。明道方能言教,言教才能授业。

教育之道,本不在知识,而在立人。信息化的时代,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驾驭和运用知识的人才;缺少的也不是技术,而是技术中的隐含的思想和人文。以知识为核心的“唯识”论,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唯人”论才是教育的归宿。

 所以,高素质的教师或者卓越教师,我反而觉得才配以“教书匠”来称呼,因为教育园地里的“匠”,算是一种大大的美誉:他具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具有非凡的教育才干,具有强烈的教育热忱,具有高远的教育审美,便能成就各具特色、精致优美的“艺术品”。有这四点,岂能不卓越?


时代呼唤卓越教师


一名有艺术创造能力的老师,多数情况并不在意他手中的璞玉是什么样子,他总能根据学生特点来发挥他非凡的创造力——“我既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学生,但却可以改变我的作品。”

就教学境界而言,大致有这三个层次:差的教学,是让孩子因为惧怕而学习;好的教学,是一个有条理的老师推动孩子尽力做得更好;而卓越的教学,是卓越的老师向孩子示范如何自我推动做得更好。而现实中大多数优秀教师只停留在第二层次。

今天,时代越来越呼唤教育教学的变革,但是,变革的前提不是盲目创新,而在立本开新——以人为本。我们必须以一种乌托邦的精神来看待教育变革的春天。

我们必须勇敢地承认牢不可破的事实:所有的孩子都存在差异,所有的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学习。在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成绩优秀者,不能强求人人都能成为精英,教育的目的是让不同的人能够成为适合自己生命形态的人。

所以,一名卓越的教师必须在内心和行为上认定孩子的不同。蔡元培说: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所以,学校教育中班额的大小不是问题的所在,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才是问题的根源。

我在阅读重庆南开历史的时候,发现第二任校长喻传鉴先生的《师训备览十二条》,其中讲到:“提倡自主活动,鼓励开辟经验,藉以养成独立负责,奋发有为之精神。”“采取自动教学法,训练及辅导学生自修,使学生得到学习的方法,藉以培养自立求学之能力。”这种观念,在南开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一直贯穿始终。因为,从来没有一种教育的力量,比孩子发现自己来得透彻。

而中国文化最崇尚虚实相生,告诉我们教育教学的艺术,其智慧和玄妙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给了学生多少留白。

因为这样的传承与信念,即便是在高考凶猛的今天,南开也依旧给学生留有空间。一是体育课、艺术课不减,自习课不讲,考试频率不高(高一高二只有半期和期末);二是社团活动不过多干预,社团经营得怎样不重要,学生在社团中的体验才重要;三是选修课不强求,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兴趣才是关键。我们尊重学生的自主,尽可能维护学生的兴趣。所以,谈及教育教学改革,首先不是老师应该怎样,而是学生应该怎样。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有力的明证,那便是新加坡的教育观念——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呼吁教育工作者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为他们的将来做好准备,并非为了测验与考试,质量是少教多学的核心精神,这是指老师与学生产生互动,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维投入学习之中。”这是新加坡前教育部长王亚杰的观点。当然,他们这样想,也这样做。因为,他们时刻谨记“我们为何而教?”“反省我们教些什么?”“重新思考我们怎么做?”

 一名堪称卓越的教师,他必须明白“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明白他手中的“艺术品”是生动的人,是有不可预见的未来。他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的行为,用自己的兴趣去引导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自己的实干效能去完成教学的使命,用留白的艺术去拓展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所以,有思想、有兴趣、有效用、有悬念,是师训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如何培养卓越教师


 学校如何来培养自己的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师能够匠心独运,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成为人师,这一直是我们在教师培养上不断思考的问题,也许今天我们所做的还很有限,但是我们必须具备勇敢做好自己的胆量。南开在师训方面既有传统的延续,也有新时期的发展。

在《私立南开中学新教员备览》“教室技术”这章的第五条:讲室工作,或演讲,或问答,或讨论,或练习,须视教材性质及工作过程,时时予以变换,藉以维持学生兴趣。单在这一项中,我们既能看到学校对教师教学方法多样的要求,也能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指向,更能看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尊重。

而在今天,南开也以多种方式培训自己的教师。

一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年年举行,年年评审。既让那些天生具有教学天赋的老师能够脱颖而出,也让年轻人在比赛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是开设“名师讲坛”,始终坚持南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教育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需要经验,时间是孕育良师最好的养料,百花齐放才是一所好学校的真正生态。名师讲坛,是让资深教师成为学校花园的最好土壤。

三是开设“教师沙龙”,以一种闲散轻松的方式让教师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经验,触及思想。

四是教研组活动,南开教师少有私心,校园里没有恶性竞争,教研组、备课组是群策群力的地方,一个单元如何教学,重点在哪里,全都在这里得到解决,但是,我们始终认可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唐《贞观政要》)教育需要卓越教师,教育的艺术需要理论,但更需要理论的实践,需要知行合一。一名卓越的教师从来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而施教,我们的学生是人人有其面貌,个个有其精神;我们的教师也需要各具风貌,没有哪位老师应该和其他老师一个样,校园文化多元,教师才能“和而不同”。

在教育变革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只讲成绩,因为成绩并不代表人生;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讲精英,因为平凡的人生也有精彩的生活;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讲关怀、陪伴和感恩,因为优质的教育中还有智慧;我们的教育也不能只看到成功、荣誉,因为孩子总有失败、落寞和孤独。

今天,教师给孩子一个世界,孩子可能就会给世界一个未来。所以,我辈师者,总是力求从自己破关的卓越。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马  钊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