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告急!要花10万亿美元救助银行?大佬自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信托行业网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理财攻略记

licaiba




银行业很麻烦,大佬自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来源:刘晓博


7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多位业内大佬对当前银行业面对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虽然他们对未来表示乐观,但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时使用的措辞,令人感到震惊。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

 

近三年来,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表示:

 

当前需要实施改革来阻止逐渐上升的银行业风险,银行业的坏账率正在被低估,非金融领域的债务占GDP比例可能高于160%。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的发言最有激情,把问题谈的也最为透彻: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现在要对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去年我在论坛上讲的:“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了。

 

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总之,一言以蔽之:银行业很麻烦。


内地银行纷纷排队到香港“比贱


这麻烦有多大,可以从近期内地银行纷纷排队到香港“比贱”看得非常清楚。


最近两年,香港股市不景气,很多内地在港挂牌企业纷纷私有化,转回来到A股上市,比如恒大地产、万达商业地产等等。但咱们的一大批银行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港上市之路,其中包括:邮储银行、青岛银行、锦州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等。从已经挂牌的银行股看,基本上处于跌破发行价、跌破净资产的水平。市净率低于1倍,市盈率在5倍左右。

 

为什么股价这么低,还要去香港上市?原因很简单:第一,缺钱,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第二,急需引入新的机制,在香港上市可以让银行更规范一些;第三,成为上市银行,就可以在中小银行堆里脱颖而出,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第四,A股现在IPO功能半瘫痪,排队等上市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即便是贱卖也要到香港去,先挂了牌上了市再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银行业这样狼狈?


说到底,是我们的增长模式有问题。在,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是投资主体,过去10多年城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如此。而银行业主要是给他们提供贷款的,至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则很难获得贷款。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天生是低效率的。而每当经济陷入低潮的时候,国家还要求银行加大对他们的贷款力度,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必然积累一批坏账。

 

1999年和2004年,先后两次剥离了银行业坏账。现在,距离上次剥离已经超过10年,银行体系里又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坏账。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债转股,其实就是第三轮剥离。剥离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央行发钞来解决问题,最后是货币对内的贬值。

 

当然,目前银行业陷入困境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利率市场化走了先甜后苦的路子,先放开贷款端利率,然后放开存款端利率,所以银行前几年利润猛增,最近一两年迅速下滑;第二,银行业已经攫取了经济80%的利润,它不可能再大幅增长下去了,再增长下去实体经济就彻底完蛋了。(麦肯锡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金融行业的经济利润占到经济整体经济利润的超过80%,美国该比例仅为逾20%。)


要花10万亿美元救助银行?


来源:华尔街情报(ID:iMarkets)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银行体系需要救助原本只是永远唱空者和卖空者的偏激观点,但如今正日益为一些全球最大型银行和券商的经济学家所采纳。

 

正在刺激国有银行大量放贷以帮助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分析师们开始就银行业未来需要的救助规模开始进行预测。考虑到相关数据长期以来的不透明性,这一预测数字很难预测。此外,因为的巨大规模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增加了债务的规模。


著名大空头美国对冲基金经理Kyle Bass认为银行业的援助规模可能会达到惊人的10万亿美元,这超过了经济的整体规模。当Kyle Bass在2月第一次给出自己的预测数字时,没有几个人相信。Kyle Bass一些著名的做空行动,例如押注日本国债崩溃最终都没有成功。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这一看上去不可能的援助计划即使是全世界都无法承受。

 

在外媒上月末调查的15位受访者中,渣打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等9位受访者预计政府注资在两年内就会发生。大多数提供预估数字的受访者都认为注资规模会超过5000亿美元。

 

虽然这一救助规模远远低于Kyle Bass今年2月份预测的10万亿美元,但受访者的答复反映出对银行业可能难以应付不良贷款激增局面的普遍担忧。


尽管有分析师表示,政府注资会让银行体系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但80%的受访者预计救助消息会打压市场--拖累银行股和人民币走低,同时推高政府借贷成本和信用风险。


市场有些脆弱


2007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面对市场的暴跌和银行业巨擘面临崩溃的风险,美国国会批准了70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这一数字在当时看上去仍然是不够的。10年前,康涅狄格州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所带来的影响耗费了当局36亿美元的援助资金。

 

分析师会问,为什么的债务问题会发展成像当年华尔街一样严重,到底需要多少的援助资金?


大部分分析师认为至少需要5000亿美元,并将在未来2年中就需要这些钱。当然,真实的数字应该介于两个数字之间。分析师中最高的预测为3万亿美元,包括澳洲联邦银行Hamagin研究院给出了这一数字。

 

但是如果最后真正的数字接近Bass预测的10万亿美元呢?10万亿美元意味着银行业损失将是次贷危机时的近4倍。Bass知道,分析师一般都会低估坏账的风险。分析师们曾在1990年代的日本,和10年前的美国上犯过同样的错误。Bass认为最大型的银行5亿美元的资产会带来超过800亿美元的损失。看看,Bass认为10%的银行业不良贷款会带来3.5万亿美元的损失。

 

《巴伦周刊》称,Bass的预测可能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无论这一天距离我们还有多久,。在周一央行季度政策会议之后的声明中,央行指出英国退出欧盟的公投结果所造成的市场波动给经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危险。在不断强调外部不确定性给本国经济带来的危险下,。

 

当前重复着1990年代日本走过的危险之路:模糊危机的量级,忽视最坏的情况,严阵以待以及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偿付能力。25年之后,日本当前仍然在为恢复自己的AAA级评级而努力,但是仍然没有获得成功。可以做的更好吗?


也许有人会说:银行业很麻烦,关我鸟事?


其实这跟普通人的关系很密切,你就是隐居在深山里也逃不掉:

 

1、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最好别碰银行股,至少三年内是这样。银行业的转型是全面的,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民营银行的挑战,互联网的挑战,经济转型的挑战等等。没有几年苦日子,根本无法完成。

 

2、尽量别把存款放在小银行,尤其是小的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如果因为人情面子不得不放,一家银行不要超过50万。这样,出问题的时候你的损失才能控制到最小。因为未来银行是可能破产的,也是可以破产的。

 

3、如果真的有某家较大一点的银行破产,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让整个金融市场动荡,最后影响到你买的股票、基金或者信托产品,以及你手里的力。所以,银行业的风险会影响到每个人,你无路可逃。

 

4、有四家银行被“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列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G-SIBs)。换句话说,这些银行已经“大而不能倒”,它们是:工农中建。


源自:全景财经综合天天说钱、华尔街情报等报道


你身边的财富顾问:分享财富故事和理财干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房贷真相:欠银行钱越多越久越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