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的陪读父母:酸甜苦辣,后悔也得坚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今日话题

高考/中考落幕,漫长的暑假来临,这对于大多数刚考完的小盆友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段相对轻松惬意的日子。

 

然而,某些准备出国留学的孩子就没这么淡定了……


如今出国的孩子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不在话下。


无论自愿亦或被迫,能在年纪轻轻时走出国门、接受更丰富多元的教育,对于孩子本身的成长发展确有不少好处。这也促使越来越多家庭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想方设法地要把孩子早早送出去。

 


孩子年龄小,问题随之也就来了——要不要去陪读?

 


 

不陪吧,孩子漂在异国他乡实在放不下心(即使有亲戚做监护人)。陪吧,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个得牺牲自己的事业,家庭或许还得长期两地分居……

 

很难统计现在到底有多少的陪读父母。不过,从下面的一些事例里或许可以看出,这个在不断壮大的群体有许许多多外人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


从崩溃到后悔到放手?


在公众号@美国留学那点事 里,曾有一位妈妈感慨过自己长达6年陪读经历

 

6年前,这位妈妈带着才12岁的儿子去往加拿大读中学。6年期间她经历了许多迷茫、不安与挣扎,在此摘录几段她的心路历程:

 

8年级开始进入为期5年的中学学习,我们渐渐被温哥华当地华人圈子里功利教育的氛围裹挟,在迷失与探索中艰难前行。在华人的圈子里,在各家太太的客厅或餐桌上,永远相互之间交换的都是课外补习班与如何进入名校的信息。还有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传说中都成了神话里面面俱到的学霸,相形之下仿佛唯有自家熊孩子是恨铁不成钢的学渣。

 

就是奔着陪读而来的我,又如何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更何况,我扔了工作,整个家分作两地,超常规的付出,即便不说,心里又何尝没有回报的诉求?所有这些,无需言语,各种情绪和行为都传递着我的焦虑和孩子感受到的无形压力。

 

补习、补习、补习,仿佛汤药一般给孩子灌下去;各种目标和预期,他的努力仿佛永远都望尘莫及。我用完美的标准衡量着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几乎没有给他的成长留出可以犯错、可以彷徨、可以迷茫的空间。压力到了一定的极限就会爆发,于是他的青春期叛逆来得异常猛烈。

 

9次旷课被体育老师投诉、洛杉矶演出时老师半夜打电话告状、把一个快退休的乐队老师气得摔门走人、一个同学的妈妈把谎称学习却在游戏厅的他们抓个现行……他的叛逆几乎摧毁了我对于孩子培养的全部信念,让我对带他出国的决定后悔不已,也让他和我的冲突愈演愈烈。一度,我甚至怀疑我们母子之间的情分到了头,恨不得丢下他转身就走。

▲北美留学生陪读妈妈:从后悔到崩溃到放手(via美国留学那点事)

 


▲温哥华夜景

 

虽然身在异国,却依旧被华人圈里“不输在起跑线”的中式教育理念所裹挟,这让全身心陪读的这位母亲喘不过气来。而家长的压力又直接影响到了孩子,被这种压力笼罩的儿子一度变得叛逆,让家长更为头疼……


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好在,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变优秀,这位妈妈的迷茫和焦虑慢慢消逝。6年之后,孩子入读加拿大的大学,而妈妈则选择了放手——回到了国内:

 

孩子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回归。这些日子他正挣扎在接二连三的期中考试里,说几乎要搭上半条小命。远在中国的我只是笑笑,关照他吃好喝好休息好。我知道我的经验、说教覆盖不了他人生必须经历的磨练,没有体验,没有挫折,没有困顿他就不会真正成长。

 

老公问,是距离让你对孩子变得这么宽容和放松吗?我说,不是距离,是六年陪伴之后的底气。

 


 

按照加拿大的政策,陪读的父母是不能够在当地找工作的(陪读配偶可以)。虽然没法找正式的工作,但土豪父母们可以在加拿大买房置业,也可自个创业。

 

于是,下面这位妈妈就准备动身前往加拿大,一边陪着留学的女儿,一边去当地创业开面馆——

 

“老板儿,二两小面!”在南岸区南坪后堡一家小面店,听到客人叫餐,49岁的学徒于海华热情地打作料,下面……昨天是于海华当小面学徒的第30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她将出师。等过完春节,她将前往加拿大,一边给女儿当陪读,一边创业开面馆。

 

去年,老公因病去世,年满18岁的女儿也前往加拿大留学了,于海华打算陪着女儿一起出国。除此之外,已当了9年全职妈妈的她,决定在陪读的同时,经营一份自己的事业,最终选择了重庆小面项目。于海华称,春节后将会前往加拿大温哥华,筹备开间约80平方米的重庆小面店。

▲女儿留学加拿大 妈妈陪读开面馆创业(via重庆晚报)

 


▲于海华在打作料(出处见水印)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读书,不仅能吃到祖国特有的重庆小面,而且还是妈妈亲手做的……感觉这女儿倍儿幸福有木有!

 


 

若说上面这位还只是做点儿小面,下面这群可就更厉害了……

 

有几个在美国的陪读家长,直接在耶鲁大学旁开垦了菜地种起了蔬菜,活生生把“开心农场”搬了过来——

 

A once derelict block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Yale University has been turned into an urban vegetable patch by the parents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at the Ivy League school, reported ifeng.com.

 

The urban garden began over a decade ago, a byproduct of the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parents relocated to the area to care for their grandchildren while their children study at Yale.

 

The produce is grown from seeds bought in New York's Chinatown and Asian markets, with work shared among Chinese families that live in apartment building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garden.

▲Parents of Chinese Yale students tend to urban garden (via gbtimes)

 


▲Wang Nairu waters plants in a garden on the northern edge of Yale University's campus (via CRI/qq.com)

 

这事儿还专门上了国内的新闻节目,比如这段视频:

 


(via新华国际)

 

别说,这事儿还是获得校方支持的。不过也得遵守相应的规定,比如可以施肥但不能用杀虫剂、丰收了之后要和邻居分享……

 


 

@北美留学生日报 的报道,这个“开心农场”团体以老人为主,他们的儿女很多已经是耶鲁的博士/博士后,也完全到了可以自力更生的年纪。

 

这些老人们跟过来“陪读”,不仅仅是想和子女在一起度过晚年,更重要的是过来帮忙照顾孙辈。他们平日的生活十分简单,种种菜带带孩子,由于几乎不会说英语,活动与交际范围十分有限。

 

这些上了年纪的中国老人在美国都有语言障碍,几乎都不会讲英语,能说上一两句的已属少见和难得。

 

杂志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自己之前曾在街上遇到推着婴儿车的中国老人,他们总是回应以微笑,并停下来让记者看自己的孙儿,然而一旦记者开口说话,哪怕只是一声hello,老人便摆摆手,推着婴儿车离开了,信号很明确:这里不说英语。

 

日报记者在纽黑文接触的中国老人显然要开朗外向得多,他们告诉记者,尽管无法交流,自己遇到热情友善的老外也会主动打招呼喊“Hello! How are you?”这是他们学得最快的一句话。

▲在耶鲁种菜的中国陪读家长们 过着怎样的人生?(via北美留学生日报)

 


▲陪读老人们聚在一起锻炼身体(via北美留学生日报)

 

对于这些父母来说,国外有新鲜空气和良好的秩序,也有陌生的语言和环境所带来的孤独。


很难说孰优孰劣,但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吧。

 

陪读,到底值不值?

 

这几年,关于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言行不端(甚至违法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个庞大而稚嫩的群体背后,是无数家长焦心的期盼。

 

In recent years, media reported more negative news about the behavior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S. A couple of students were sentenced for bullying their peers. Some couldn't get accustomed to a foreign society.

 

Some students feel great pressure. They are not ready language-wise and some aren't independent enough to live in a foreign country by themselves. Some parents even accompany their children abroad, cook for them and clean their apartments.

▲Richer Chinese students skip gaokao and apply for overseas universities (via Global Times)

 

到底该不该一起跟去国外,照顾并且看管孩子?

 


 

对于没有选择陪读的父母,那必然是千叮呤万嘱咐,恨不得在孩子身上栓根绳子,好时时刻刻掌握他/她的行踪:

 

赵裴(化名)今年初中毕业后,将到美国伊利诺州胡森中学读高中。她妈妈坦言:“女儿从小到大上学都是走读,连住校经历都没有。这次到国外念书,虽然已经把她托付给她的姑妈,但心里还是像悬着块石头,不放心呀。”赵裴补充说:“刚放暑假,我妈就开始每天给我普及安全知识了,生怕我出国后发生危险。什么‘晚上早回家’‘不能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坐出租车要记下车牌号’等,我都背下来了。”赵妈妈还表示,以后假期会申请旅游签证去美国看望女儿。

 


 

的报道,在美国,05年时只有65个中国大陆的孩子在美国私立高中读书,而13年时这一数据已飙升到了24000

 

In the United States, one of the top three countries preferred by Chinese students, nearly 24,000 mainland pupils were enrolled at private high schools in 2013, compared to just 65 in 2005.

▲Why Chinese parents are sending their children abroad to study at a younger age (vi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而如今,留学群体进一步低龄化,一所英国学校甚至接到过中国1岁孩子家长的咨询:

 

Liu said many Chinese mothers accompanied their children to Australia to look after them. “It’s not a problem for the family because many of them are already stay-at-home mums.”

 

Clive Smith-Langridge, headmaster of Packwood Haugh School in England, said he received many enquiries from Chinese parents about his preparatory school that accommodates pupils aged four to 13. One came from the parent of a one-year-old baby.

 

“We can prepare and send our students to the best independent schools in England, like Eton,” he said.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two or three Chinese students, but the market is promising here and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education is growing.”

▲Why Chinese parents are sending their children abroad to study at a younger age

 


 

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家长越来越不差钱,越来越重视教育,眼界也越来越宽阔……这些都是好现象。

 

至于在这背后所要承受的辛苦与挣扎,或也只能冷暖自知了。

 

最后,放一段前文提到的加拿大陪读6年的妈妈的感想。陪读是否“值得”,情况因人而异,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慎重抉择,不让自己后悔:

 

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很疲惫,也很艰难。总有人问,作为陪读妈妈,这样付出值不值?我只能说,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劝你谨慎;如果你已经开始,劝你坚持。值不值,这不是一场投资,全在一段经历,一段感受。生命给你一些历练的时候也总有一些收获,这些收获和喜悦有时候难以言表,他会在未来漫长的日子里让你慢慢品咂那段岁月独特的味道。

 





你周围有出国陪读的父母吗?你怎样看待孩子小小年纪去海外留学?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文:lanlan

图:网络


更多精彩讯息,请关注环球时报英文版:

twitter: @globaltimesnews

facebook: @Global Times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