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中,重庆正在书写怎样的历史?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说正事儿啦
如果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在于自主品牌,那重庆必将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周前的11月8日,名为“比速”的汽车品牌在重庆正式发布。敏锐的观察者们迅即想到,这已经是重庆的第六个自主乘用车品牌了。
 
在此之前,这座城市还存在着长安、小康、力帆、斯威、幻速5个自主乘用车品牌。

人们惊喜地发现,加上比速,重庆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汽车“中国品牌”最集中的城市。
 
正事儿君在想,在中国的汽车产业史上,未来将如何记录当下重庆发生的故事?
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达到263万辆,超过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在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同时,增幅罕见地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

这一年,重庆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2.5%。一句很有名的话开始流传开来:中国每8辆汽车,就有一辆重庆造!
所有人都相信,重庆经济得以连续十一个季度领跑全国,汽车产业功不可没!但正事儿君此刻好奇的问题是,自主品牌扎堆重庆现象的出现,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毕竟,自主品牌曾经长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块伤疤。尤其过去十年,中国高铁划出了一道几近完美的引进、消化、吸收,进而实现“走出去”的曲线。相比之下,汽车自主品牌之路走得却更加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座自主品牌扎堆出现的城市,其背后的成长逻辑自然值得探究。
重庆有汽车产业基础
重庆的制造业传统,可以一口气追溯至抗战时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重庆的经济版图中,制造业总是占据最广阔的一方天地,是重庆经济最重要的“动力引擎”。
 
但对于重庆,最新一波汽车产业的发仞,源自长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底蕴深厚到可以上至洋务运动时期的长安正式进入汽车领域,重庆汽车产业有了第一块“根据地”。
 
在此后的数十年里,长安以及后来者依靠重庆工业厚实的基础,为这座西部城市完成了大量汽车人才和技术储备。
产业集群增强吸引力
正事儿君此前多次说过,重庆经济最大的秘密在产业集群。近年来,基于全球性产业重组“基地化布局、垂直化整合、集群化发展”的思路,重庆重构了传统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内陆城市参与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了一种新思维。
 
具体到汽车产业,重庆目前已经形成了“1+10+1000”的汽车产业集群。换句话说,任何品牌在重庆,都能轻松完成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与相关服务的就近选择。

在重庆当前的自主品牌中,曾经的“摩帮”身影清晰可见。从两轮的摩托车轻松升级到四轮的乘用车,当地完善的产业集群助力良多。
 
而产业集群,或许也是重庆能够扛起汽车产业“中国品牌”大旗的核心原因!
重庆自主品牌表现如何
比自主品牌扎堆涌现更值得关注的,是重庆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表现。

  即使是在竞争对手口中,长安也被描述为中国自主汽车领域的典型代表。不仅多年位居自主品牌汽车产销首位,还连续推出“爆款”产品,持续逆势增长。从当年的逸动,到近期的CS75,众多“爆款”让长安成为我国首个乘用车年产销过百万的自主车企。

  一个值得关注现象是,以长安为代表为部分车企,正在扭转自主品牌低端廉价的刻板印象。不久前,一位同样从事自主品牌的人士告诉正事儿君,长安开始与合资品牌在部分车型上的激烈交火,并颇有斩获,给了众多胸怀中国汽车梦的人们以信心。
即使是刚刚上线的比速——这家位于合川的汽车品牌也宣称将走一条“精工制造”的路线,打造媲美合资的自主品牌。比速汽车投入研发费用超5亿元,在研发、生产及制造等环节完全依照“国际标准”。
 
当然,还有力帆。在瞄准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之外,力帆还试图创新汽车使用的新模式。力帆率先在全国布局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按照规划,4年后“盼达用车”将实现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规模。
今年4月,我国首次长距离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从重庆出发的时候,正事儿君说这是一次“进京赶考”。其实,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讲,自主品牌未尝不也是一次“赶考”,一次远征。
 
在路上,正事儿君将和小伙伴们一起,更加关注重庆的角色。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