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她是“敦煌的女儿”,师从林徽因,设计内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这一辈子,把自己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就好!


——常沙娜《黄沙与蓝天》


她是常沙娜


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曾担任第七、八、九届全国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新中国第一代工艺美术设计家,著有美术研究专著多部。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



常沙娜是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她继承了父亲常书鸿的遗志,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教育。将敦煌艺术之美带给世界,因其对祖国与社会付出的至爱、塑造的至美,被人尊称为“敦煌的女儿”。


她自12岁起随父临摹敦煌壁画,后赴美留学,归国后在林徽因指点下步入工艺美学领域,以敦煌图案为蓝本,。


同时,她向自然的生命形态攫取艺术灵感,创作了许多花卉作品并形成了清新隽雅的个人风格。此展囊括了常沙娜敦煌临摹、装饰手稿及设计作品,在“”背景下,呈现当代学人对敦煌艺术精神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


来看这位“敦煌的女儿”70余载敦煌情……




1931年,常先生在法国里昂的La Saone河边出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她一生都和敦煌,这个黄沙和蓝天交织的地方,这个中国古代文明最鼎盛时期的遗产,有着宿命般的姻缘。


(1930年,常沙娜一家在法国


常沙娜先生的成长道路与多数人都不同: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女儿。然而,她无一纸大学文凭却能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5年,绝非只因她是常书鸿的女儿。




1942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一心向往敦煌艺术而毅然回国的常书鸿,被荐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出任首任所长。


一年后,12岁的常沙娜先生随父母坐着带篷卡车从重庆出发,在路上颠簸了整一个月,终于到达寒风凛冽、满目黄沙、荒无人烟却令父亲激动不已的敦煌莫高窟。


这时,等待这个土生土长在法国的女孩的,除了一碗白面条、一碗醋和一碗盐巴,还有长达一生的敦煌守候。


(常先生与父亲、弟弟在敦煌


在常先生的印象中,千佛洞的天空永远是明澈无比的蓝,洞窟里是五彩斑斓、生动美妙的壁画和彩塑,像变幻莫测的梦境。


她喜欢敦煌,并在父亲的安排下进行着没有学历的学习:每日以唐人经书为帖练字,再朗读一小时法语;跟苏莹辉和董希文学习中西方美术史;临摹历朝各代的重点壁画,整理和把握不同时代的画风…… 


观无量寿经变<盛唐172窟>创作年代:1946   |   规格:272×300.5cm


舞人<初唐220窟>创作年代:1946   |   规格:53×38.5cm


描稿、勾线、着色、渲染、开脸……常先生喜欢画画,学得积极主动,乐在其中,在得天独厚的千年艺术圣殿一笔一画地慢慢练就艺术“童子功”。

 

70多年后的今天,她每每在画册上、在美术馆展厅中见到自己当年的临摹作品,仍会“怦然心动”,她清晰记得,画到兴致来了,就在窟中放开嗓子唱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观世音菩萨<中唐112窟>创作年代:1945-1948   |   规格:102×71cm


出色的才华,让常沙娜先生有机会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院美术学院,进修了完整的西方美术教育,并于建国之后回国,被梁思成和林徽因招至门下,进行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梁思成与林徽因


1956年,常沙娜先生进入刚刚创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并在1983年被推选为院长。


常沙娜先生与远在敦煌的父亲一起,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尤其是在敦煌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生活方式的结合方面,一直倾注了无限的精力和热情。




,、通风等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总理看到后,高兴地对常书鸿说:“你的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 







常先生常说:“回顾我这辈子的成果,绘画、图案教学和设计,都与敦煌密不可分。敦煌是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宝库,内容非常丰盛,取之不尽。但它现在是在‘带病’开放,有些壁画、彩塑的颜色已经比前些年淡了,现在也只能尽力延续它的生命。所以,对敦煌的东西要抓紧深入研究,要与现在的艺术相结合。”



(文章来源:凯风清韵)



反对邪教 从我做起 从身边做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