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看杨改兰一家 | 郭伟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与乡村社区重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来源:中国社会报   

作者:郭伟和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杨改兰事件折射出,社会各界对农村贫困地区困境人群的援助迫切需要做出反思和调整。当前主流的社会援助策略和措施仍然是基于贫困概念下的思维模式,要么是提供社会救助,要么是提供慈善救济。但是,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对农村贫困地区困境人群的援助目标迫切需要发生改变,由物质援助导向转向社会服务导向。也就是说,当下农村贫困地区的困境人群肯定还有贫困问题,也的确有真正家徒四壁的极端贫困案例,但农村贫困地区困境人群的核心需要已不再仅仅是物质援助,当下的援助目标迫切需要转向社会服务。

问题是如何重建农村贫困地区困境人群的社会服务和社区照顾体系呢?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城镇化过程必然导致由社区共同体转向一个市民社会,这其中的家庭风险必然增多,产生一些脆弱的家庭和个体。他们的思路是通过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来替代家庭照顾体系和社区保护体系。但是中国目前的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和专业社会工作都不健全,而且这个思路也不见得就完全合理。国家福利体系和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很容易使得脆弱家庭进一步脱离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被社会标签和排斥的弱势人群。所以,西方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也开始在反思如何把国家福利和社区生活融合结合起来,由社会区隔走向社会包容。

西方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市场化大潮的冲击导致的家庭风险,我们的社会工作专业判断不能仅仅瞄准为个人提供福利救助和安置照顾,而是要把个体补救和社区关系的重建结合起来,让这些脆弱群体有一个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的环境和经验,以避免社会排斥导致的边缘人格。当然,这么做在目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还比较初级的状态下,也有助于节省成本和产生杠杆效应。

重庆乐和家园的留守儿童服务模式就体现了这么一种理念。他们的专业社工不一定来自科班院校,但都是有高等教育背景和社会爱心的年轻人,经过短期的文化敏感培训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培训,就进入山区农村,从动员当地社区留守人员的互助体系出发,把文化复兴和社区互助结合起来,利用社区内部资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而且,他们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做法和程序,可以简便易行地培训广大社区工作者迅速掌握和领会这套工作思路和模式,从而减少了个性化专业判断的培养成本和操作麻烦,有利于推广运用。

当然,通过模式化的社区文化复兴和社区互助传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并不是说中国社会工作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不需要发展。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困境人群,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和反思其中的发生机制、社会影响以及内外部资源的应对策略问题,也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精准的扶贫策略结合专业社会工作来评估需求、设计服务和提供服务。

延伸阅读:

头条 | 社会工作如何看杨改兰一家  如何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