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得痛快!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病房浴室里自缢身亡。那年她48岁。


她17岁时写下的“我从哪里来,没有人知道,我去的地方,人人都要去”和后来的“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遥相呼应,响彻了她烟波浩渺的一生。


三毛与命运抗争的历史,是理解她一生的关键。这不仅展示了她的性格,也体现了她作品的内核,甚而揭示出了我们至今仍怀念三毛的原因。


《鲁豫有约老友记》走进台湾,三毛家人首次接受电视专访,鲁豫与三毛姐弟对谈,探访三毛中学校园,揭示一个文字之外最为真实的三毛。



三毛姐弟接受鲁豫专访


梦想成为拾荒者的女孩儿


三毛的家人并不称呼她为“三毛”,她的很多朋友称她为“ECHO”。在成为三毛或者ECHO之前,她还是陈平。


陈平出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后随父母迁居到台湾。三毛自小便特立独行,老师让写关于梦想的作文,三毛的梦想是捡垃圾。这个理想奠定了三毛人生的基调,追求自由,对物质不太在乎。


但这触怒了她的小学老师,打偏了的黑板擦和惊天动地的吼叫宣誓着老师的愤怒。她对三毛说,“要拾破烂,现在就可以滚。”三毛把梦想从拾荒者改成了小贩,收到的依然是个大大的红叉。迫于压力三毛把梦想改成了医生,老师很感动,批了个甲等。


但老师的怒吼并未改变她的拾荒梦。她长大后在《拾荒梦》中写道:“我虽然没有真正以拾荒为职业,可是我是拾着垃圾长大的。



鲁豫同三毛姐弟探访三毛故居


幼时的三毛不喜欢洋娃娃,喜欢把各种各样的破烂捡回家。“有时是一颗弹珠,有时是一个大别针,有时是一颗狗牙齿,也可能是一个极美丽的空香水瓶,又可能是一只小皮球,运气再好的时候,还可以捡到一角钱。”对于三毛的行为,家人从未阻拦。三毛后来能时刻跟随自己的内心,与她家人的包容不无关系。


她一生都在与命运做斗争,把命运所遗弃的变成了生命中的惊喜,“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生活,家中的许多家具都是三毛拾荒所得。


别人扔掉的废轮胎,三毛捡回来,洗干净,放上垫子,就成了朋友们争抢做的位子。



三毛拿棺材板做靠背,用花布自己缝沙发。


荷西把骆驼头骨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她,她欣然接受。


她一生对物质并无太多要求。三毛说: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她穿的衣服也求简单,但到今天却仍引领风尚。


白色洒脱。



红色热烈。




红白配更是别有风味。




三毛不仅可以把衣服穿出文青范儿,也可以穿出干练风。




三毛:生命是不停地反抗


把捡垃圾作为梦想只是三毛叛逆生活的起点,之后三毛经历了一段漫长和幽暗的抗争岁月。她生活在一个按部就班的年代,可她偏偏特立独行。在那时,与众不同的思考简直是种罪过。


她少时博览群书,五年级读《红楼梦》,初中甚至翘课到坟墓里念书。读书用了太多时间,功课便经常不及格。不过她有一次发愤后却考取了满分。满分被老师当作弊,那老师在她的眼眶周围用饱蘸墨水的笔画了两个圆饼,边画边说“你喜欢吃鸭蛋,老师便给你两个鸭蛋”。墨水沿着脸颊留在嘴里,三毛感到了屈辱。


在那个年代,罚跪挨骂很正常,三毛的姐姐说自己当时并没有反抗情绪。但三毛却感到深深的不平。学校教育让三毛不快乐,她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去上学,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种行为对三毛的姐姐是难以想象的,但三毛就敢这样做。


三毛并非像许多读者想象的那样学习不好,她中学考入了首屈一指的名校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但终究因为无法忍受学校教育,而选择了辍学。在那个信奉学历至上的年代,这是个大胆的决定。





鲁豫随三毛姐弟探访三毛母校北一女中


但这只是她反抗命运的冰山一角。之后她想学画,便找了几位优秀的年轻画家当老师;她写小说,就遇到了欣赏她的白先勇;台湾那时出国留学的并不多,美国又为留学首选之地,但三毛却选择了独自一人去西班牙读书。


众所周知,德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三毛作为一个中国人,却拿到了德国的语文教师资格证。她的德语、西语都在水准之上。她用自己的实际经历证明即使不上学,她也不比别人差。


即使在今天,一个人自主选择自己的事业、爱情都很难,但当时的三毛却做到了。


她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本心,没有功利性,她不是为了成为旅行家而流浪,不是为了结婚而恋爱,亦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写作。


当我们回顾三毛过往抗争的时候,就会发现三毛当初是多么弱小,而她的抗争又是多么可贵。而这个历程,就更凸显出勇气的重要性。我们怀念三毛,其实是因为她把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全都做到了,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布局世俗眼光的勇气。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在爱情上,三毛也在追求绝对自主。


爱情在三毛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位置。而提到三毛的感情,就不能不提到荷西,以及他们死生契阔,惊世骇俗的爱情。


三毛所有的感情经历都是因为爱。她曾在《大胡子与我》中写她和荷西的爱情。




在荷西之前,三毛的感情之路并不顺遂。面对感情,三毛大都会主动出击,她习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她喜欢一个人,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火柴盒上交给他,然后每天都在等那人的电话。初恋失败后,三毛在西班牙马德里遇上比她小的荷西,彼时她还未爱上他,但荷西离开马德里前向她郑重许诺,让三毛等他六年。


这六年里,三毛经历了答应画家求婚后发现对方已婚、德国未婚夫在结婚前夕心脏病突发而死种种变故。在三毛的家人看来,德国未婚夫和荷西是三毛此生最重要的两段感情。可这两人都先后离她而去。



鲁豫和三毛姐弟在咖啡厅


六年之后,荷西归来,他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三毛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大漠赋予了三毛灵感,之后她创作出了《撒哈拉的故事》等一系列作品。“三毛热”迅速的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而“流浪文学”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能三毛天生就是自由不受约束的,只有这片广袤的天地才能承载她的理想。


故事如果到此为止,这将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励志故事。但上天偏偏不喜欢圆满,于是,轻轻地用海浪带走了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在书中写到:“他是我生生世世的夫妻,以前的一切感情的纠缠、枝枝节节都不算了,我就变成这样纯洁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太太”。




命运把荷西带走后,三毛的灵魂大抵也随他而去了。那之后三毛依然工作,写书,甚至写起了剧本,三毛家人还向节目组公开了三毛《滚滚红尘》的手稿。但这一切可能并没有抵消她失去爱人的伤痛。最后,三毛还是选择了离去。


她一生为之抗争、追寻并捍卫的东西,一件一件被拿走、被摧毁。她并不停止抵抗,以死相争,决绝到底。三毛一生自杀三次,在她48岁那年,自杀成功。


她一生只有四十八个春秋。但三毛生前曾对她的大姊说,“我活一世比你活十世还多。”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


斯人已逝,三毛留下的不只作品,更多的是那股与命运抗争的斗志。在三毛去世的25年后,比怀念三毛更重要的是拥有同三毛那种不屈服命运安排的勇气。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鲁约有约(ID:lyyy_scndg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晚安]


分享点走心走肾的故事

顺便耍耍流氓撩撩妹子

微信:oneditto   微博:小one哥


— END —

「 都看到这里了,记得关注我啊魂淡 」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