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仁爱路之四 | 仁爱心栈:365天不间断的温暖传递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助学和衣物项目陆续开展后,2007年8月,贤启法师请益师父基金会下一步怎么发展?师父闭着眼睛想了想说:“你们可以去舍粥”。到火车站、写字楼等人流密集区舍粥的设想,酝酿已久,师父有一次从佛协返回龙泉寺的路上看到年轻人行色匆匆,当即萌生了为这群人做点什么的想法。


师父指示后,,请他赶紧回来,说有个让基金会大红大紫的项目!


实际上当初舍粥并不为多数弟子所理解,甚至贤启法师自己也犯嘀咕:这能行么??居委会怎么看?”,实施中弟子们更是把师父说的街头舍粥做成了粥铺,一开始寻觅北京站周边商铺,因租金太高作罢。几经周折粥铺落户宣武区广外红莲中里小区,由家住附近的陈慧居士担任负责人。简单装修后2008年1年15日红莲心栈诞生了。


除奉粥外,心栈同时推出养生、法律、义诊等讲座,给居民实惠。这样持续了一年,粥铺常客也仅仅是社区几位老人,并没有被居民广泛知晓。林居士有些急了,找到了基金会人力义工王璐,请她承担仁爱心栈项目负责人,将红莲推向街头。


2008年上半年接手心栈后,王璐一边和志愿者筹备清华心栈,另一边逐渐把红莲心栈往街头引导。所幸得到清华科技园天厨妙香素食馆女老板张灿的支持,清华心栈场地敲定,2009年五四青年节,清华心栈成立。


从清华心栈开始,仁爱心栈依托素食餐厅等场所的运作模式开始固定下来,场地同时是熬粥点、志愿者早餐点、物资存放地和联谊交流场所,舍粥地点设在离餐厅不远的街头。


看似简单的奉粥,亲身参与过的人才知道最难的是坚持。


每一环节都是满满的心力——熬粥志愿者每天清晨三四点来到心栈准备,淘洗、起灶、熬粥、出桶、备车、装车到集合、出行,通常需要三个小时;奉粥相对较快,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即完成。


奉粥志愿者们天天如此,“准备好了?可以开了?那记得开了就不能停噢”这是王璐在每个心栈筹备期,不断提醒负责人的。提醒很必要,行善容易,但难的是坚持,“不间断”是仁爱心栈奉粥的极大特色。


 从清华心栈开始,为了保证奉粥的“不间断”,王璐为三家心栈设计了人力、后勤、文宣三个并列人事架构,互相督促,共同推进心栈的日常管理。人力负责人通常会提前安排一周熬粥责任人、奉粥责任人、参与人等具体人员,并一一落实岗位。义工们自身也在承担中不断增强责任心,不只一个心栈的义工将全家老小都带动到义工队伍中来。越是刮风下雨天,一些老年志愿者越是会发心顶上,保证熬粥奉粥环节不延误。


随着清华心栈奉粥的坚持,餐厅老板发现餐厅营业额在上升,服务员也变得更包容,遂主动提出在朝外素食分店再开一家心栈。这也是09年12月3日成立的朝外心栈。除不间断奉粥外,朝外心栈还陆续推出心栈无烟日等环保活动,设专门义工在街头捡拾垃圾和烟头等。


在筹备清华、朝外心栈的过程中,红莲心栈走出去的进程加快。2008年中秋节, 红莲心栈开始走出社区,到42路公交车甘石桥站奉粥,此后每天粥铺留一半粥,街头奉一半粥; 2009年1月3日腊八节,红莲心栈来到42路公交终点站奉送爱心粥,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多家媒体报道,当天志愿者们一共奉出5000多杯粥。从此奉粥点固定在了此处。


受清华、朝外心栈开设的鼓舞,2009年12月2日,红莲心栈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正式迁往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志愿者的暖暖爱心伴随着浓浓香粥传向祖国各地。12月3日,师父和侍者来到西客站看望奉粥志愿者。


其后三家心栈并存了三年多,期间流程规范化的努力成果显著。比如盛粥器——最早红莲心栈是用碗,后来逐渐换成了可降解塑料杯,粥杯上印有师父法语:“用无私的爱心去关怀他人,利益他人,心会复苏”,各地通用。义工着装最早是围裙、套袖加头巾;后来将头巾改为带笑脸的帽子。


迄今仍在使用的仁爱手语操是清华心栈志愿者黄伊丽创作的。手语的使用有其深义——在粥车来到街头,一些志愿者准备盛粥时,另一些志愿者通过手语收摄身心,酝酿情绪,进行奉粥前的准备。王璐说,试图通过种种外相的规范,来规范内心。而从结果看,真诚笑脸、30度鞠躬托粥,并问候“早上好,仁爱祝您一天好心情”的义工们,确实成为匆忙都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继朝外之后,第四家心栈在雅安的芦山开立。在雅安地震赈灾期间,基金会意图通过奉粥项给劫后余生的人们传递温暖,刚好当地棉纺织厂王厂长愿意发善心提供车辆、库房等,于是就近建了板房在当地奉粥,反响很好,芦山心栈迄今仍在坚持。


自2013年以后,心栈在深圳、上海等地快速复制,发展至今共13家,其中北京7家,京外6家。


自深圳心栈开立后,栈长开始固定化为一个重要角色:这样的人通常比较闲暇,有一定经济基础,在基金会总部资源无法及时调拨到各地时,一个人把心栈托起来。朝外心栈前任负责人、全职太太杜岷芯是个典型例子;上海心栈陈良斌、深圳心栈王玮、亦庄心栈尹凤来、大运河李辉霞等,也是如此。前二者是企业家兼龙泉寺居士;后两者则是素食餐厅负责人。


王璐迄今都很笃定:每个基金会找到一个核心人物,辅以至少200个志愿者的持续带动,心栈365天不间断奉粥就有可能。


志愿者自身在奉粥过程中收获的心灵感动和成长,又反过来促使他们坚持奉粥,传递关爱。朝外心栈李姓奶奶虽身患癌症,但每日坚持奉粥,早把自己的病抛到一边;曾有义工把粥奉出去后,无意间下雨天收获了路人赠予的雨伞,当即落泪,她发现温暖果然是可以传递的。


通过心栈的浓浓暖粥,也正一点点凿开都市人日积月累的冷漠和隔阂,治愈都市人孤独、冷漠的社会焦虑症。。当她在深圳一个地铁站奉粥时,每两三分钟就有大批人流从地铁口涌出,她捧着一杯粥,看见多数人在这个移民城市都冷漠着脸,心里不是滋味。而静待第一个人接过一杯粥后,后面的人就跟着接了。那一瞬间,王卫体会到,跟社会共业的洪流抗争,靠个人是支持不了的,只有靠团队,无数次的微笑示范传递,才能暖回别人的心。


受到心栈奉粥365天不间断的感染,因着心栈施粥的坚持、易操作、时间长、覆盖广,使这个项目成为仁爱项目中影响人群最广、参与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一个,也为基金会输送了很多骨干志愿者和管理者。

通过一杯粥的施与受,都市流浪人、农民工、空巢老人、都市白领等各阶层各方面人士,都得到了温暖和关爱。通过熬粥奉粥等环节,迄今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参与心栈项目,从四五岁的孩子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不等,奉出的粥更是不可计数。自他相换,一些受益者不断变成奉粥者。


师父曾说,人都有善心,需要平台启发。对照师父的话语,心栈可谓真实写照。


对社会大众有广泛影响的善行平台,也必将被居士体系所利用。龙泉寺也鼓励居士们在学修研讨佛法之余,积极参与到心栈等善行实践中去,以见导行。贤颂法师鼓励居士们积极参与善行实践时曾形象地说,师父的目的呢,是希望把大家都熬成一锅粥。佛法“自他不二”的微妙内涵就在这浓浓的香粥中。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