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灾,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头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作者:思静,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

这几天,南方多地上演了洪灾大片,严重的暴雨和洪水引发了广泛关注,相关信息被刷屏。


航拍暴雨溃口后的武汉新洲,一片汪洋。(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而在其中,武汉似乎“受伤”最重。大水围城,多处溃堤,上万人转移,全部学校停课,火车站多处出口临时封闭,长江隧道封闭、三环线江岸段封闭,多个地铁站点被雨水倒灌……


(图片来自网络)

1

武汉到底下了多少雨?

6月30至7月4日,长江中下游降水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安徽南部、湖北东部超过250毫米。过程雨量50毫米以上和100毫米以上范围分别为108.8万平方公里和40.1万平方公里,均为今年以来最大;过程雨量250毫米以上范围达6.4万平方公里。国家气候中心评估认为,此次降雨过程强度为特强,此次暴雨过程为入汛以来我国最强降雨过程。


再来看看武汉的具体降雨情况。在6月30日到7月4日的时间段内,武汉和其他地区同样经历了强降雨。而在4日之后,武汉的降雨并未停歇。7月5日晚上起,湖北省武汉市再次出现集中强降水,截至7月6日15时武汉市区域自动站共65站超过200毫米,其中共27站超过250毫米,最大降水出现在蔡甸区的玉贤,为346.5毫米,城区挽月中学已经达到341.3毫米。在国家气象站中,武汉达到246.4毫米,江夏232.4毫米,蔡甸272.4毫米。降水中心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区、汉南区、东西湖区和蔡甸区,24小时区域自动站最大雨强出现在武汉东西湖柏泉为78.7毫米,国家气象站出现在江夏为61.3毫米。


武汉周降雨量更是突破历史记录最高值,6月30日20时至7月6日15时累计雨量574.1毫米,突破1991年7月5日至11日7天内降下542.8毫米的记录。此次降雨持续时间如此之长,强度如此之强,累计雨量如此之大,可以说是历史罕见。


2

武汉为什么多发洪水灾害?


武汉地势整体偏低,中间被长江、汉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市内本身河湖塘堰众多,水域面积较大,而长江以及江河湖泊水位均已经处在高位。再加上如此强降水,就造成了市内的众多中小河流和湖泊汛情严峻,具有较高的洪水风险。


此外,历史上造成武汉洪水的气象原因多与梅雨有关。有统计显示,梅雨地区全年大雨、暴雨日的三分之一左右都出现在梅雨期。目前武汉正值梅雨季,而当前武汉的梅雨也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因此无论是从地形上还是从气象上来看,武汉地区发生洪水的可能性都相对大一些。


3

跟厄尔尼诺有关系吗?


超强厄尔尼诺——这位气象界的“网红”已于5月份退出气象舞台,但是每每发生极端天气灾害时,大家总会或多或少地跟它联系起来,让它走得着实难以安心。那么,这次的特大暴雨和洪涝跟厄尔尼诺有没有关系呢?


从气候大背景分析,厄尔尼诺当然难逃干系。这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对海洋变化响应具有滞后性。在厄尔尼诺的“阴影”下,暴雨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夏季影响我国的台风可能偏少,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发生较大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在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夏季,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沃克环流(赤道海洋表面因海水温度东西差异而产生的纬圈热力环流)减弱,导致西太平洋副高增强、位置偏西偏南,同时东亚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偏南,从而导致长江中下游多雨。


4

台风来了,降雨情况会有好转吗?


7月3日,2016年的第1号台风“尼伯特”生成。前面我们提到,在超强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夏季影响我国的台风可能偏少。而今年的第一个台风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规律,比常年的首个台风生成日期(3月19日)足足晚了3个多月,是1951年以来的第2晚。


超强台风“尼伯特”卫星云图


我们知道,我国的雨带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台风的活动会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产生影响,引起环流形势改变,进而影响雨带的位置和强度。正如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许映龙所说,随着台风逐步靠近我国东南沿海,将会迫使副热带高压北抬,雨带也会随之北抬。台风活动可能会导致输送至江淮地区的水汽减少,梅雨强度也会有所减弱。


超强台风“尼伯特”路径概率预报图


长江中下游降水减弱,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因为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5日至8日,长江上游的强降水会呈现增多趋势,四川盆地西部会持续出现强降水。8日之后,强降水区域会向东扩展到重庆、贵州、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未来长江上游的强降水与前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的叠加效应,使得长江流域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


5

水灾来了,我们应该知道哪些安全防范知识?


1.注意保持防汛抢险道路畅通,不要在路上堆放杂物,撤离时应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进行。交通应尽量保持畅通以保证救灾物资能及时到达抢险地点。


2.在流水量较小,流速较慢的情况下,可至高处躲藏,并等待救援。


3.若得到灾情预报,并接到疏散通知,应立即撤离,切不可抱有侥幸洗礼。疏散时要听从有关部门及人员的指挥,迅速而有秩序地撤离。


4.要尽量避免在积水的街道和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行走,因为水下可能暗藏有不明物,会对人造成不可预料的伤害。


5.如果一定要趟水而行,应注意水面是否有漩涡:周围是否有电线杆,特别是倒塌的电线杆:周围的房屋是否将有塌垮的迹象:水中或水面是否漂浮着危险物品,或是否有异常的化学品气味。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应尽量避开。


6.灾后要注意饮水及饮食卫生,搞好环境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和腐败变质食物,也不要再污染的水中洗手洗脚,对病人的食具、便器和卧具应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编辑:张旭  石伟


本文系原创作品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jiangq@cast.org.cn

投稿请联系xueyn@cast.org.cn

入驻请联系hezhy@cast.org.cn


长按可识别图中二维码

轻松关注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