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聚力报道玉溪市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十年坚守 谱写大爱长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搜狐警法网是这样讲述的:

        在昆曼国际大通道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驻守着这样一个“明星”中队,他们曾先后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他们被广大驾驶员誉为“哀牢守护神”、“最敬业高速交警”,他们用十年坚守让“死亡之坡”变平安坦途。

从“死亡之坡”到平安坦途

        2018年1月1日凌晨,当人们正沉浸在跨年的狂欢中时,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却笼罩在层层迷雾中。能见度不足10米,这样的天气状况让28岁的带班民警胡锦文迅速启动了雾区防控模式。

       值班的4人分组对货车在雾区前节点进行单独的截流或分流,小车、客车则顺利进入雾区通行。当天的值班记录显示,这一夜,有400多辆车经过该路段,而他们就冒着严寒,对这400多辆车进行了雾前提示和分流。

       作为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全长153公里的昆磨高速玉溪段共有4个10公里以上的长下坡路段,其中最长的就是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该路段具有着坡长、坡陡、弯多、弯急、隧道多、桥多等特点,同时,每年有5个月常发能见度在50米以内的大雾天气,极易发生货车失控和起火等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管控难度极大,曾经是让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坡”。


        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倒推事故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技防、物防和人防措施,最终形成了“以雾区巡查与雾前节点分车型管控相结合的大雾天气应急管控模式”。“在浓雾中,由于能见度低,追尾事故时有发生,但威肋最大的就是大货车,大货车和小车的关系就像钢珠和鸡蛋,雾区防控模式就是让钢珠和鸡蛋分开,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

        朱进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从2007年的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到升格为大风垭口中队,职能已从成立之初的给过往大货车强制加水,并逐车检查登记到今天已经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山岭高速公路管控体系,他都是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07年,他参与的调研排查发现,大风垭口路段长下坡右转弯路段有17处隐患点。为消除隐患,中队协调云南公路投资公司对27公里长下坡进行防滑沥青铺设、桥头挡墙安装过渡性护栏、增设自救匝道等一批安全隐患的整治工程建设。

        “整治隐患点之后,我们发现小型机动车事故得到遏制,但大货车事故却没有有效下降。”朱进伟说。为降低大货车事故率,大风垭口中队主动与普洱墨江交警大队对接,提出接管墨江至元江方向大风垭口隧道3公里道路,把27公里长下坡的源头接管过来,把大风垭口执勤点搬至大风垭口隧道前,常年24小时从源头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和客运车辆逐车检查登记。

        十年来,经过中队民警的不懈努力,该27公里长下坡路段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2008年至2011年四年间,发生3至4人较大事故2起,比2007年之前4年间发生7起,下降了71%,而2012年至今的6年间,该长下坡未再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成功扭转死亡之坡的历史。

创新长下坡防控、应急、保通新模式     

        “27公里长下坡,已有1000辆车失控,300辆车烧毁,造成100人死亡。”在大风垭口中队营房对面的山坡上,巨幅警示牌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如何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大风垭口中队通过十年坚守,创造了以“降低一次事故发生率、降低事故损害后果、二次事故防范预警、车辆起火自救、减少拥堵”等为主的长下坡防控、应急、保通新模式。

        “师傅,您好!我们是玉溪交警,前面是连续27公里长下坡路段,大货车经常会因刹车失控造成事故。请您停车检查刹车,休息20分钟后再上路。”这句话,执勤民警每天要重复数百次。针对首次经过的外地牌照大货车,民警还会发放写有相关注意事项的“福”字。十年来,民警已发放“福”字150多万个。从版纳归来的河南籍货车司机于先生很认真的把“福”字贴在车上,“很感动,这一路走来,只有这个站点有这样的提示。”他说。正是通过坡顶24小时不间断的对重点车辆进行提示及坡中大量震撼性警示标牌进行的二次强化提示,这一路段的一次事故发生率才有了明显减少。

        一次事故发生率得以遏制后,如何进一步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害后果?经过多方论证,大风垭口中队给出的答案是,改造自救匝道、加高加固右转弯中心隔离墙、硬性碰撞点加装过渡性护栏,让这些生命防护工程来真正守护生命。

        为了避免二次事故发生,及时做好交通灾害预测,大风垭口中队分析路网环境下二次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后,开发了一套二次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实现10秒应急快反,将二次事故发生率降到极限。

        “警灯闪、警声响、喇叭喊、警示屏亮、文字辅助”,每2公里就有一座的二次事故预警系统集合了声光电,“按以往的做法,从接警到出警至少要10分钟,而通过该系统,在接警后1分钟就可对驾驶人进行提前告知,避免高速道路上二次事故发生。”朱进伟说。同时,大风垭中队还形成了坡顶截流、坡中导流(进加水站等待)、十秒预警系统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二次事故防范体系,极大的降低了二次事故发生率。

        2017年6月,大风垭口中队在长下坡起火高发路段创新建设了5套自救消防水箱。自投入使用以来,大风垭口长下坡路段仅发生2辆重载货车起火事故,与去年同期在该路段烧毁车辆14辆比,半年减少损失达500多万元,预防效果突出。

        中队还创新总结出坡顶“分段式、分车型截流和放行”的管制模式,实现小车、客车在事故施救期间就可通行,使小车、客车的被堵时间从原来的四至五小时缩短为不到一小时。

        长下坡防控、应急、保通模式是大风垭口中队十年高速管理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亦是其通过分析事故规律倒推而来的最科学高效的山岭高速应急防控模式。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大风垭口中队现有民警8人、辅警12人,为确保畅通,一天24小时内必须有11个警力执勤,而这也就意味着民警必须三班倒。过去十年,中队全体民警和协警连续10个春节和21个大假放弃与家人团聚,确保了连续21个大假辖区未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堵塞。正是这些民警付出的艰辛努力,中队创造的区间控制法、相向对推循环处置法、高峰时段货车梯次分流法、小型服务区路段疏堵法等大假安全保畅系列方法,才卓有成效,并得以在全省大假保通工作中推广应用。    

        “每年1至5月的水果运输季,是车流量最大的时候,最忙时我们曾连续48小时没睡过觉,现在有了完备的管控体系,我们的工作要稍微轻松一点了。”民警溥敏说。

        2017年初,溥敏在夜间执勤时发现一辆正在行驶的大货车冒烟,他第一时间拨打了消防电话,但等消防车赶到时,大货车及车上的货物已全部烧毁。六个月之后,溥敏在执勤中再次碰上类似的情况,他赶紧通过喊话器引导司机到一公里外的消防水箱处灭火自救,等他从对向车道赶到时,大货车已经恢复正常。“工作四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管理越来越精细化,人性化了。”溥敏告诉记者。

       梳理大风垭口中队首创的长下坡防控、应急、保通新模式,无论是自救消防水箱,二次事故预警系统,还是“分段式、分车型截流和放行”模式,都是其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大风垭口中队的营房建在距离坡顶12公里处的山坳里,营房一侧就是用于截流车辆的加水站,留守营房办公室的民警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根据交通状况对车辆进行截流和放行,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容易,“你得耐心的数好车辆,大车一次只能截流70、80张,多了就堵到路面上,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朱进伟告诉记者。

        针对辖区27公里长下坡的自救匝道,偶尔出现失控车辆冲至自救匝道尽头与匝道尾部挡墙相撞,驾乘人员从驾驶室飞出坠落到匝道外的几十米深的山箐中致死的情况,在自救匝道无法延长的情况下,民警分析了驾乘人员的飞坠特点后,在匝道尾部挡墙外,安装了防止人员飞坠的大网兜,小小的网兜,它兜住的岂止是生命,它兜住的还有群众的心。

        从睡帐篷、睡石棉瓦房到现在三层楼的营房,随着工作条件的不断改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的事故也因为民警的倾心付出而越来越少,而营房小花园里“坚守为民”四个大字正是其十年坚守的真实写照。





来源:玉溪交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