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舞蹈家毅然归国抗日 期间受牵连 | 佳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00年前,一个广东江门市杜阮镇人的女儿在远隔家乡万里之外的特立尼达出生。她从小爱唱歌但常跑调,从英国学艺起步,后来的足迹跨越大半个地球,最终回到祖国落地生根。她将现代舞与芭蕾艺术带进新中国,将艺术事业的巅峰留给了血脉之源。本期《佳人》讲述: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文|陈卓栋 编辑|洪煜


1916年5月10日,戴爱莲出生于拉丁美洲国家特立尼达。被起名为爱琳•艾萨克,后来回中国后,爱琳被音译为爱莲。至今中国舞蹈界的后辈依然用洁白而高雅的莲花来比喻戴爱莲。这不能不说是个美丽的巧合。图为戴爱莲(左)3岁时与两位姐姐合照。


故乡杜阮从戴爱莲出生开始就烙于内心。“我祖父小的时候从广东江门市杜阮镇移民到了特立尼达。我的母亲是客家人。总之,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那里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图为戴爱莲(右二)14岁时的全家照。


虽然“戴爱莲”这个中文名字已街知巷闻,但戴爱莲的家族并不姓“戴”。对于姓氏,她自己曾作过一番推测。从他父亲当年的只言片语,和对家乡杜阮的了解,她推测自己可能姓阮。图为戴爱莲的父母。


由于母亲家族喜爱艺术的缘故,戴爱莲家中艺术气氛浓厚,戴爱莲7岁练习钢琴,并在儿童舞蹈中担任领舞,表姐陈锡兰更引领她进入广阔的芭蕾舞世界。随后,戴爱莲就成为特立尼达首位与白人同校学习芭蕾舞的华人学生。图为戴爱莲(左)与姐姐跳舞。


1930年,戴爱莲来到英国开始留学英伦生涯。“到伦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直接来找我。”芭蕾大师安东•道林接纳了这位东方女孩。在白人占主导的英国芭蕾世界中,安东•道林给予戴爱莲极高评价:“她有天才的素质!”图为戴爱莲(前左一)与英国友人合照。


“我认为舞蹈的理想应是一种完美的艺术---现代舞与芭蕾舞的结合”。游学英伦前期,戴爱莲涉猎了芭蕾与现代舞两种当时格格不入的领域,前卫的思想虽然让她被舞团开除,但由此赢得了进入尤斯-雷德舞蹈学校深造的机会。图为戴爱莲(右)在尤斯-雷德舞蹈学校学习。


留学英伦生涯除了艺术上的磨练,还让戴爱莲收获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恋情。与奥地利人威利•苏考普两周的相处,相见恨晚。尽管威利早已与她人订婚,但戴爱莲内心一直割舍不断这份感情,“我心里依然爱着威利。”图为威利制作戴爱莲头像。


中国人的身份,对于戴爱莲而言是高于一切的。在朋友的帮助下,戴爱莲得以进入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阅读到英文版的《中国历史》,开始对中国历史深深着迷。在英国期间的早期舞蹈创作《进行曲》、《垂柳》、《杨贵妃》,或反映中国当时备受日寇蹂躏的苦况,或反映中国悠久的历史。。


1940年,致力投身救国救亡的戴爱莲到达香港。在那里,,除了表演《进行曲》、《警醒》、《杨贵妃》、《垂柳》等留英时期编好的独舞外,还创作了以故事为基础的新剧目《拾穗女》。在这一时期,戴爱莲的舞蹈风格还是带着浓重的西方文化背景。“我是西方文化的教育背景,可以从西方选择题材充实我的作品库”。图为戴爱莲《拾穗女》化妆照。


从1941年开始,回到大陆的戴爱莲开始接触中国社会的现状与风土文化。其舞蹈创作开始回归其血脉之源。抗日战争期间,她一直以舞蹈为自己的“斗争武器”,积极宣传爱国思想。图为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的舞蹈作品《空袭》。


,戴爱莲的进步思想得到了鼓励。1941年,,。“我决心编个舞蹈描写一位女渔民游击队员如何在江上划船,遭到飞机轰炸的情景。”图为《东江》。


同年,戴爱莲初次出访美国,表演《巴安弦子》、《端公驱鬼》等中国民间舞蹈,开始向世界宣传中国舞蹈文化。但那次的访美开始时并不愉快。“刚到的时候,不让我们下船,而是把我们困在一条绳子里头,像动物一样等在那里!可见他们对中国人的歧视态度。”图为戴爱莲(左二)初次访美。


此次访美,随同她前往的还有丈夫叶浅予。1941年,相识两个星期后,戴爱莲便与这位相当英俊的画家订婚。、逃难的岁月,叶浅予在艺术上也给予戴爱莲很大帮助。可惜在相互理解上的落差,让这段婚姻在10年之后宣告结束。图为1948戴爱莲与叶浅予、叶明明在一起。


离婚后,戴爱莲与叶浅予仍保持着良好的友谊。“我这一生,结婚两次,离婚两次。回想起来,叶浅予是值得尊重的,是永远的朋友。”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予戴爱莲极大的鼓舞。“我尽情地跳了一天中国的民族舞!我深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无论是我的专业芭蕾舞,还是我热爱的民族舞都会迈开蓬勃发展的脚步!”。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戴爱莲首个节目《人民胜利万岁》。


随后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飞天》,在1953年世界青年学生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中获奖。《飞天》还荣膺20世纪中华民族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英国舞蹈评论家弗诺•赫尔曾评价:《飞天》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演出,都能站得住脚。图为《飞天》


1973年,。经过广东省委的牵线,她生命中唯一一次回到故乡杜阮(当时属新会,现属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寻根,也完了她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心愿。图为从化温泉修养的戴爱莲。


那次回乡,戴爱莲通过与当时杜阮陪同人员的交流沟通,认定祖籍是杜阮镇中和村上邑里。但是走了一圈,戴爱莲也无法确认祖屋到底是哪一间。图为杜阮镇全景。


当年的陪同人员回忆,戴爱莲只在杜阮逗留半天。临走时,她在叱石抓了一把泥土,用纸包好带走。还要自愿捐助3000元人民币给杜阮支援家乡建设。过了不久,杜阮派人到邮局寄了10斤家乡特产咸干花生给她,她收到后专门写了回信表示感谢。图为戴爱莲当年带走家乡泥土的叱石风景区。

1979年,戴爱莲重返阔别近40年的英国。再度见到老师安东•道林、玛丽•兰伯特和当年一起习舞的同学。除了叙旧,戴爱莲努力将他们请到中国,希望这些经验丰富的专家能帮助中国芭蕾开阔视野、提高专业水平。图为1986年戴爱莲与英国芭蕾界人士交流。


陆续到访的专家中,还有她的初恋情人威利一家。1979年,戴爱莲与威利重逢。事实上对于威利,戴爱莲从未释怀过自己的情感。“我一直无法忘记威利,我的感情一直在威利的身上。”


1984年,威利一家在戴爱莲的邀请下到访中国,到北京舞蹈学院教学,以及前往西安美术学院参观兵马俑修复工作。那是一次愉快的旅程。“威利提了很多问题,整个过程他特别兴奋,高兴得要和我跳舞。”



10年之后,威利的夫人病逝。当时旅居伦敦的戴爱莲征得威利子女同意后,公开与威利相处并照顾他的生活。直到1995年威利去世,戴爱莲一直在他身边。:你们有个开始,也有个结束,你真像天使一般好。。


,戴爱莲一生都和“爱”与“美”相伴。在西方舞蹈界中,她是传奇的东方舞蹈精灵。而在故乡中国,她带来了现代舞与当代芭蕾,同时以无比的民族热情推动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


尽管她身后所有财产都捐给了国家,但她的故乡江门,有以她名字命名的广场、举办以她名字命名的舞蹈比赛,还有戴爱莲中心、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故乡人怀念她高洁的品性,如映日莲花般无暇。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舞蹈之母。图为百年诞辰时家乡人民向她的铜像献花。


本期佳人故事由网易江门站提供。图片来源:江门市蓬江区委宣传部 部分文字来源:《戴爱莲口述--我的艺术与生活》。《佳人》征稿:分享你身边的女性典范,投稿,助她上头条。投稿/合作:bendiphoto@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