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元体参照系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意元体参照系

 

 意元体参照系—摘自《混元整体理论》函授辅导材料

                                        庞明

 

参照系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名词,也叫参照物、参考系、参考系数等。认识事物、考虑问题总要有一个做比较的。比如判定一个东西的长短,要拿另一个东西来量它;认识物体的运动,要拿不动的背景作参考。坐在火车、飞机上就感觉不到火车、飞机在动,往外一看,把窗子外面的事物当参照物,才能感到火车、飞机是在运动。参照系就是认识或衡量事物的一个标记、标准。

 

智能功说的意元体参照系和物理学说的参照系不同。

 

《混元整体理论》一书第 228 页对它的内涵做了全面的规定:“意元体参照系是客观世界的各种特性,经由人体各种感受功能内化到意元体的总体时空建构;它是意识活动的内在规定性的系统模式,是人的主观世界中度量各种事物的量度模式,是认知、判别事物与指导行为的依据。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意元体参照系这个背景中进行的。”这是对参照系的一个总的阐述,以后要对它的内容全面地展开来论述。对意元体参照系懂得一些了,对意识活动的认识就进一步深化了。

 

一、参照系的形成

 

前面讲过,意元体本身有个反映的特性,在它刚刚形成的一刹那,就把周围的客观事物、客观世界、自身的生命活动都反映进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德所讲的“人脑子里面有认识一切事物的模式”的先验论观点似乎是对的。因为脑子的意元体刚一形成,,里面环境的、生命的、周围大自然界当中的各种信息都有,但这能算是你的认识吗?不能。因为人还不认识它,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人自身的功能给以强化,和大自然没有区别,在意元体里还属于潜在的信息,还要通过后天的经验一步一步来认识它。康德的错误在于,他说大自然界、客观世界当中本没有这些东西,是人脑子里面、主观世界里面固有的,这当然是不对的。其实大自然界当中本来就有这些全息的东西。

 

胎儿在成熟后期,在母亲子宫里面已经开始受到了外界的一些信息的刺激,但是这些信息不是重复的刺激,而且没有和意识、语言建立联系,所以没能固定下来。古时候要求孕妇行为要端正,语言、举止要端庄,要目不斜视等等,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胎教的重要性。可现在谁那么搞呀?因为现在的人们还不太懂得要对胎儿进行教育。如果有哪个爸爸、妈妈到胎儿 5 个月之后,每天对他这样讲:“宝贝,我们给你发气,要听话,要聪明。”别人肯定要说这个爸爸、妈妈有神经病。但事实上,如果在胎儿期就对他进行重复的信息刺激,如教他发音,生下来之后保证说话说得早。可是人们不懂得这些规律,非得等他出生之后再让他和外界大自然进行接触。有时胎儿因为早产死掉了,好多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小孩生下来“哇哇哇”一哭之后再死,父母在感情上往往难以接受,因为眼睛看见他了,耳朵听见他了,手也摸着他了,他与父母的意识联得紧了,信息内容增多了。

 

胎儿出生以后,由于外界客观事物对他进行了多次重复的刺激,使这些信息在他的意元体中日益加强起来。比如,妈妈老说:“轻点,别把宝宝吵着了。”就给他加了怕吵的信息;“盖上点,冷了。”又给他加了怕冷的信息。在欧洲靠北极那儿下雪比较多,孩子生下来之后要用雪把皮肤搓红了。在咱们这儿要这么做,人们肯定说他疯了。其实用雪给孩子擦皮肤确实可以抗寒。这说明你怎么锻炼他,给他加什么信息,他就怎么起变化。举个例子:过去小孩子生下来之后要“解胎毒”,富人是喂珍珠粉,穷人没钱就喂黄莲水。黄莲水很苦,可是小孩一口一口咽下去也没事,没有难过的表情。但若是先喂两天奶,再喂黄莲水,他就咧嘴了。什么道理呢?小孩最先接触的东西都是自然的,所以你先喂他黄莲水他并不觉得是苦的。但小孩毕竟是人,有遗传性了,甜的、苦的刺激不一样。你喂了甜的再喂苦的,有了比较他就该咧嘴了,就不好咽了。婴儿一生下来就到了狼群里,成了狼孩,也一样啃生肉吃。人小的时候脑子里面是全息的,客观世界、人自身生命活动的信息都进去了。你经常给他重复什么刺激,那一部分功能就突出出来了。(当然要在他的生理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你说生下来之后把他放到老鹰窝里去,跟着老鹰学飞行不行?看来这个做不到,因为这超出了他生理结构的能力。)

 

这一切进入意元体之后,把这个“白净”之性的意元体变了。打个比喻:玻璃是透明的,给它加点颜色,变成黑墨镜,戴着它看外面都是黑的,外面反映到里面的东西都被颜色给染了;普通的镜子后面刷的是水银,能够按照原来的样子反映外面的事物;如果后面刷的是另外一种非常精细带色的物质,那么,这个镜子照东西是有色的,反映人也就不是本色了。所以,如果意元体里面染上了东西,它反映外面的对象就和原来的不一样了。佛家为什么有“妄念”一词呢?就是根据这个来的。他以为人就是虚妄的,本来就没那个东西。那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就是这个样子呢?因为人的意元体以常态智能参照系去判断,就是这个样子。大伙都认为是这个样子,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共境”—共同的境界。当然,他们认为的这个共境跟咱们讲的不一样。咱们讲因为大伙的功能都是一样的,小时候周围的环境也是一样的,通过人的常态智能反映到脑子里边,大家都用常态智能参照系去认识事物,才出现相同的认识结果。如婴儿躺在床上感觉下边是硬的,空间是虚的;然后有了空间的距离感等等,由于环境是一样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些常态的认识也是共同的。但对于周围的混元气却都忽略了。这一点佛家所说的虚妄是讲对了,因为本来还有很多混元气,由于没有人这样去教,没人这样去引导,没法学,超常智能的参照系没有起作用,就认为没有。多次的反复、重复建立的都是常态智能的联系。

 

其实,有特异功能的人超常智能的参照系也能起作用,能看出来这儿还有好多混元气,混元气一拿就过来了,你这儿一动它就跟着动弹。为什么有点本事或功能的佛学家说具体事物是假的,认为混元整体是真的?这是他用超常智能感觉到的。其实两个都是真的。跟具体事物起作用是真的,是常态智能;用超常智能和整体起作用也是真的。我们用常态智能认识自然界的空间、时间和具体事物时,先进来的东西成了背景,形成很多的衡量事物的标准,这些标准、尺度都是后天学来的。脑子里有了这些概念,就用它来处理周围事物了。

 

过去人们不懂得意识的反映性。中国的小孩子学中国话没人教就会了,有人就讲,人脑子里面有一套先天的语言结构,其实这是意识的反映性的表现,先反映进去的东西就成为模式了。这些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呢?本来脑细胞就有能够反映的特性,脑细胞的混元气对有质量的物质、有能量的物质和信息物质的新陈代谢能够起反映。信息反映进脑子去之后,这种信息的混元气慢慢多了,就凝聚成了脑子里的实体物,淀积到脑细胞里面去,内化成脑细胞里面的物质,实体物又联着外面的脑细胞,而这个实体物又有它周围自己的混元气,使脑细胞混元气发生变化,这样,这个混元气进去之后,就变成意元体的内容了。意元体本身的内容变了,又形成了意元体的反映性。这个反映性同时对意元体的参照系也起作用。这么一来意元体好多内容就被固定了,也就偏了。为什么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不好改呢?因为脑子里面的重复信息成了物质之后,再出来就变成意元体的内容而不是一般的参照系了。

 

前面讲了意元体有储存信息、加工信息、提取信息的特性。信息一凝固,贮存起来了,意元体就平静了,新的记忆物质的混元气就到意元体里面来了,意元体里凌乱的知识就形成了一块块的知识,成了一个个“模板”,一个模板的整体里面包含着好多内容。如语言,就有语言模板—语言是一种文法结构,语言里面的知识是一个整体。变成模板,就成为处理、认知事物的一个根据,成了参照系,再来新的事物就拿它来衡量,处理事物以它作根据。这么一听,觉得人都差不多。对,人都有共同性,但是,每个人的经历、身体的素质(先天素质、后天条件)都不一样,这一切反映到意元体里面去,也都不一样。所以地球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为意元体反映东西时,重复的内容不一样,参照系的“模板”就不一样了。


 

意元体参照系是逐渐变化的。小孩子参照系简单,在生活中经验越多,知识越多,参照系里面内容就越多。平时说的“缺心眼”,就是小的时候这方面的内容接触少了,没教育他,模板里的内容少。以后经过在社会上锻炼,很多人就变成“机灵鬼”了。模板是可以变的,所以人也可以改造自己。意元体参照系原来没有那个东西,没有那方面的信息,你知道自己缺哪方面的知识,就努力去学,把外界事物反映到参照系里面去,就不缺那方面的信息了。所以说,参照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有的已经形成了可以打掉它。有的人馋,这是参照系里的东西,拿理智克服它,慢慢可以把它克服掉;有的人喜欢抬杠,这也是参照系里面的东西,是习惯(习惯了的东西都是参照系里面的东西),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客观事物要反映进去,而你不反映它,磨它,不要它,慢慢就解决了。当然,随着生活经历、知识的增加,参照系越来越复杂,参照系中认知事物的模板也就越来越多。

 

那为什么人们对那些认识客观世界的各个学科的不同的模板都能够接受,而对气功却不容易接受呢?不同的模板有不同的反映,有的可以互相抵制,有的可以互相溶合。现代科学这么多学科都能溶合得了,但和气功就溶和不了,原因其实很简单,现代科学再发展、再复杂,也只是常态智能,这是一个根本点。参照系里面的大背景是一个,虽然是多学了些门类的知识,但那只是在原来的参照系里面加了点内容而已。而气功则需要你改变参照系,改变常态智能的那种以各个感觉器官认识事物局部特性的这个根本特性。你想要认识事物的整体特性,但从小参照系中的模板就没有这个基础,所以现在一听气功就觉得很难接受。所以就要改变模板,改变参照系。

 

参照系怎么改变?一个是学理论,一个是通过实践去印证。建立超常智能参照系得用超常智能认知世界,认知世界关键是接收。“我没有超常接收功能怎么办?”那就要借助常态智能来向超常智能过渡。先从治病搞起,一发气,瘤子没了,骨折长上了,有这个事实。这是拿常态智能可以认识的。反复这么做,不知不觉脑子里面的参照系也就发生变化了。而且在治病的时候边治边认真体会,感觉不一样了,这就是开始有感知功能了。所以,从常态智能可以变化到超常智能里面去。对超常智能不好接受是因为我们脑子里面没有超常智能参照系。如果参照系里面背景都是偏的,都是常态的,就不好前进。即便你有了特异功能,不改变意元体参照系同样还是不解决问题,还是到不了圆满意元体。我们研究特异功能儿童发现,小孩子用耳朵识字,比如认“吃”字,有些孩子不一定是一下认出来,而是一块一块拼出来的,有个过程。“这里有个‘口’,这儿是个‘人’,不对不对,还有个‘乙’呢。”这种情况就是借助了常态智能。它本来应该是用超常智能接触,可是他不认得这个“吃”字,常态智能的知识里没有这个字,就得把一个个局部当成整的,一点点磨蹭出来。因为任何一个整体都可以分成若干部分,可以一点一点地磨。这是借助常态智能参照系过来的。一般来说,借助常态智能,脑袋里面常态智能参照系起决定作用了,而参照系形成了之后是非常顽固的。过去有好多练功人,功夫练得很高了,功能出来了,神通也有了,还是这个样子的。《北派七真修道史略》里面讲,邱处机成仙得道了,还非得找过去和他不和的人算算帐去。这不是又回到常态智能参照系了吗?常态智能参照系这么一起作用,功能就受影响了。所以,就这么一下子邱处机又多受几年罪,还得从头再修再磨炼去。就动了这么个念头就错了,就是常态智能参照系起作用了,还不要说干坏事了。所以,要根本改变人类,使人类向前发展,精神要纯化,要“超凡入圣达真”,是很艰巨的事情。搞气功科学,那真得是一切事情按照自然规律去做,而且以人为中心,生命活动往高处走,跟你没关系的都不应该要,要坏的东西那更不行了。

 

意元体参照系形成之后,对人体生命活动就起那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得改变偏执的参照系。反映世界、判断事物、发命令都以参照系做基础,因为你要发出个命令,往往脑袋里面就得分析一下,得在维持自己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分析比较自己的主体和客体、和环境怎么起作用。在比较的时候就得拿参照系模式来比。可我们一般的人,不光根据生命活动的需要,还包含着养成的习惯、爱好等因素。比如他习惯吃什么,他就说这个好,他的意元体参照系就是这个样子。例如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但他不吃狗肉,有一次因吃狗肉发了脾气。在重庆谈判的时候,有一天天气很冷,警卫员做了一顿狗肉,想给总理加点能量,加点营养,但要说这是狗肉总理肯定不吃。他就不说狗肉。总理问:“什么肉?”“红烧肉。”吃完了之后问总理怎么样,“热热乎乎,挺好。”“是狗肉。”总理一听就发脾气了:“我不吃狗肉,你怎么强人所难,你也不能骗我呀。”警卫员说:“我们是想给总理加点热量,我说的是红烧肉,也没说是红烧猪肉、牛肉,没骗你呀。”总理一听,笑了笑,“算了吧。”以后,吃狗肉了。人习惯的事情很顽固,这都是参照系在起作用。参照系在意元体里面就有那么大的作用。

 

前面讲过,意元体是统帅生命活动的,这里又讲参照系作用很大,到底是谁在起作用?

 

二、参照系与意元体的关系

 

过去佛家讲,我们后天接触的东西都是假的、虚的、不存在的,只有不垢、不净、不空、不有的佛性 (或称真如性)才是真的。这个佛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初始意元体。其实初始意元体只存在于胎儿意元体刚形成的时候,只要胎儿不死,意元体一形成就接收外界信息,就染了。所以,初始意元体只是在理性上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理解意元体和参照系的关系,可把意元体看作是主,参照系是客,参照系还可以改,可以消掉。如果认为意元体是真的,参照系是假的,就成了佛家的东西,就不符合实际了。因为,反映进来的东西,虽然是后天来的,但是,它一旦能够化成物质,到

 

脑细胞里面去了,这个脑细胞里的物质的混元气,又变成意元体的一部分了。

 

处理事情的时候,是意元体参照系的模板来处理的。意元体本身是空的,它不会处理。这样意元体支配生命活动的权力,就让参照系占去了。本来意元体是“神”,可意元体是空的、均匀的、精细的、有反映性、能动性、运动性,一运动就得有内容,这个内容就属于参照系的东西,就是参照系本身处理事物的模式。吃或不吃,干或不干,都由参照系来衡量。那些没吃没喝的人,要饿死了,他就千方百计弄点吃的来,偷也好,抢也好,只要能活着就行,他认为这是合理的。富人就认为偷东西不合理,“这个贼真可恶”。所以,参照系内容不一样,对事物的反映就不一样,判断事情的结果就不一样。决定抱什么态度,干什么,怎么干是参照系决定的。穷人一衡量我得活命,就去偷;富人一衡量贼偷我的东西,可恶。这样一来意元体参照系就把意元体那个什么都没有的特性和功能取代了。意元体是空的,它不分辨,只是进行反映。反映进来以后,一切的举动,一切的判断,是参照系来做决定的。所以这时候的参照系变成了主人。从参照系的形成来看,参照系是客人,意元体是主人,但一处理事,参照系就成为主人了。意元体和参照系就是这么个辩证关系,又是主人,又是客人。咱们说的参照系,相当于佛家讲的第七识—我执识、末那识。佛家认为人的思想意识是根据它产生出来的,有了它,什么恶东西都出得来。偏执的参照系和意元体就是这样一个辩证的关系,这正是意元体向前发展的结果,只是进去的东西少了点,所以偏了;要是全进去就不偏了。平时我们讲的那个“我”是参照系;真正的“我”应该是意元体的那种能反映、能做决定、有判断的功能,而参照系是判断的模板。以后讲“错认主人公”还要讲这个问题。因为参照系“篡夺”了意元体的功能,那个真正的“我”就把它当做主人了。所以佛家讲,虚妄里面有个“我”存在,就是讲的这个东西,实际不存在这个 “我”。我们讲它是辩证的、转化的,是人发展过程当中必须经过的东西,不是把它打掉,而是把它发展。佛家过去说要消灭、要净除、要断惑。菩萨去断惑证真,得普渡众生,什么都不计较,里面什么都容得进去,实际上是扩展了意元体的内容,功能更多了。意元体的内容多了,就把那个“我”挤没了。

 

前面讲意元体的变化,初始意元体、自我意元体、偏执意元体,将来到圆满意元体。其实意元体本身变化不是太大,主要是参照系在变化。初始意元体参照系是一张白纸;自我意元体里面有了客观世界的、主观世界的一般最简单的映象,有了一个“我”,参照系比较简单,主客观是一致的;偏执意元体里面的参照系固定了,主客观偏了;到了圆满意元体参照系,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两个都有了;到了浑化意元体,意元体把人体的生命活动,具体的各个部分组织结构都浑化了。所以说,实际是参照系在发生变化。意元体本身是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有了参照系的变化,意元体似乎就变了,实际这个变是参照系在变。人类发展到现在,还处在偏执意元体阶段,还没有、也还谈不上再往下发展,因为人类现在还没有到这个层次。在人类里面,咱们是先走了一步,同学们对此还没有自觉。常人是现代的人类,自认为层次已经是很高了,但仍在常态智能这个范畴。咱们是往超常智能科学这个门类里面跳,这是另外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里面,我们还是幼儿园的学生,但我们是促进人类和人类文化真正向高级层次发展。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一样,要干的事情不一样,要走的生活道路也不一样。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那天来了几位日本客人说:“庞老师,是中国文化占领世界?”我说:“不对,是人类文化占领人类世界。”是把东西方文化合成一个人类文化,气功科学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结晶。列宁讲:不掌握人类全部文化这个累赘,不能成为真正自觉的革命者。哪一点不掌握,你就哪一点不自觉,就陷入盲目性。所以将来圆满意元体参照系既有传统气功学和气功科学的知识,还得有现代科学的知识,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得再提高一点才行。我们就肩负着这么一个历史使命—搞生命领域的革命,因此,我们要拼着命地干,拼着命地学。学常规技术可以当“人上人”,但想进到另外一个层次,就得先来练气功,当“超常幼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慢慢达到圆满意元体。

        三、参照系与意识活动的关系参照系和意元体的关系,如果从形成过程和内容来看,意元体是主人,参照系是客人。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参照系一旦进入意元体,成为意元体的活动内容之后,又可以凝聚成物质,而进入到脑细胞里面去,转化成脑细胞的混元气,成了意元体的一部分。另外,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意元体有了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都是按照参照系的模式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是参照系成了意识活动的主人,把意元体行使活动功能的权利篡夺了。一般人脑子里面有个“我”,我怎么怎么着,我来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其实那个“我”,是参照系在起作用。所以佛家说,有个“我”是错误的,是虚妄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它还是说对了一部分。


 

人的意识活动都是在参照系这个背景中进行的,意识活动是意元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但是这个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拿什么来标志它在运动,总得有一个相对的参考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走路拿周围的环境作参照物,知道在走。我们坐火车,从外面看火车在走,在火车里就没看到它在走。拿什么作为背景来确认意元体在运动呢?那就是意元体的参照系。参照系里面有好多模式、框架,意识就在它里面运动,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意识活动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参照系的内容。人产生了意识活动之后,这个活动如果你经常地去重复它,它的个性就得到加强,从个别上升到一般,成为一种事物的原则了,它就容易被抽象而内化到参照系里去。怎么内化呢?那就是意识活动本身引起了意元体的变化,意元体凝聚成有形的物质内化到神经细胞里面去。而神经细胞又反作用到混元气,一到混元气,意元体本身就有那个意识活动的内容了。将来再进来新的东西,就拿这个框框去衡量它。比如说,今天干了一件事情,你脑子里面觉得很好,而且受到了周围人的称赞,这样,你做的这件事情在你脑子里就打上了一个烙印,“这是好的,应该做的”。做了几次都得到了这个结果,这个概念就会进入深层意识里面,成为衡量以后做事情的根据。当然一次可能不行,若干次以后,脑子里打上的烙印比较深了,被固定了,就成为参照系的一部分了。将来再处理事情,就拿这个来衡量是好还是不好。这就是说,意识活动本身的信息一旦注入到比较深层的意识背景里面,就成为参照系了。

 

再一个方面,参照系规定着意识活动的模式。意识的活动得靠概念,一个概念代表一个事物,但概念又不是单独的,脑子里面很多概念相互联系着,这些东西都可以进入到参照系里面去。现在人们讲:“气功不科学”。为什么说不科学呢?因为脑子里面接收了很多常规的知识,这些知识打到参照系里面而且比较固定了,以后就拿它来衡量新的事物,符合那个框框的就是对的,是应该的;不符合的,就不对。反过来说,新的意识活动的增加又能改变参照系的模式。比如说,意元体参照系有方的、有圆的、有三角的、有各式各样的,这些成为模板,是方的就按方的活动,是圆的就按圆的活动,但是如果进来新的东西多了,三角可能就不是三角的了,变成六角了。初始意元体是个白板,没有参照系,慢慢外面信息进去之后,才形成一个最简单的模板,以后慢慢模板越来越复杂。小孩的意元体参照系比较简单,成年人参照系 就比较复杂,内容比较多。所以意识活动又可以改变参照系,它们是互相促进着往前发展的。这就是意元体参照系和意识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参照系与自身生命活动的关系在讲《人体混元气》的时候曾经讲过,人体是形(精)、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而且讲了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统帅。讲了意元体参照系之后,我们就可以明了以前讲的神统帅生命活动,实际是意元体统帅生命活动。怎么统帅呢?不是意元体直接去统帅生命活动,而是意元体参照系来统帅生命活动。因为意识活动是意元体的活动内容,而它是在参照系背景中进行的,参照系规定了意识活动的内容。我们讲神,它本身就是意识活动,神统帅生命活动就是意识统帅生命活动,而意识是来自参照系,所以神统帅生命活动实际是参照系的内容规定了生命活动。

 

我们知道,人类现在的参照系还处在偏执的阶段,意元体偏执实际是参照系不全面。参照系偏了,反映出来的东西就都偏了,它统帅的生命活动也就偏了,不完全是自然的了。理论上说意元体是有全方位功能的,应该全方位统帅生命活动,但是由于参照系偏了,局限到一个方面了,因此对生命的统帅也就偏了。本来人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但由于偏执意元体,人就不能进入更大的自由领域了。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低级阶段,人的生命规律和动物差不多,基本按着自然规律进行,而自然规律反映到人体里面来,更确切地说是反映到意元体里来,就认为是自然的、应该的、天经地义的,就认为必须如此了。这么一来,意识就把生命活动的自然状态给固定了。现代医学研究人体构造的自然本能,认为,人就应该这样。本来人是要进化的,这种思想就把人的自然性给固定了。现在西方物欲横流,道德堕落,实际上,他们光看到了自然的人性,认为人就是应该吃喝玩乐,人就应该按照欲望、人的自然功能去做,这样就把人固定在自然的范畴里面了。从进化的角度来说,人有了意元体就应该按照意元体的独立性—自由自觉的特性来处理问题来统一一切。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越在低层次的物质,它就越自然化。非生命物质最自然,有了生命之后,有新陈代谢了,就已经和那种自然不一样了;有了高级神经,生命活动按神经活动的规定来进行了,又不自然了;人有意识了,就已经和自然不一样了。现在人还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只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人,有什么功能就应该干什么去,把人的功能限制在这个层次上了。如果把这个观念打破,人的很多生命活动可以“违背”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规律。如果能发挥意元体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混元气理论讲了,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以实体性物质作为代谢的根本形式,另一种是以非实体性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平衡。但是现在人们就只认识到用实体性物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还不懂得意元体的作用。现代医学讲,人七天不吃饭,就会产生不可逆性的营养不良,生命力就不可恢复了。中医讲,胃里存多少粮食,小肠存多少粮食,大肠存多少粮食,一天消耗多少粮食,几天不吃饭就饿死了。而且很多人七天不吃饭真就死了。,超过七天的就不好恢复了。为什么这样,是因为人们的意元体参照系偏执,直接影响了生命活动。人体不仅仅可以用吃食物(有形实体)维持生命,还可以用非实体性物质来维持生命,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发挥意元体参照系的作用,不用说七天,十天不吃饭也没事。参照系发什么指令,生命活动就起什么作用。你说七天不吃就死了,那你七天不吃真就死了;说七天不吃饭没关系,照样活着,那就照样活着。意元体参照系对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脑子里有个概念,不吃就饿死了,那肯定死;你认为不吃没关系,我要长本事,也行了。你真正在意元体打上了什么概念,第一个念头就出来了。有人说,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出功能,其实你第一个念头不是出功能,脑子里还有好多东西呢,“怎么不出啊,不出可就坏了”,实际上这种念头成第一位了。在潜意识里面打上了好多的常态信息,把你给压坏了,翻不过身来。我们讲理论、讲课、讲道理、练功,就是要一点一点全方位地改变参照系。我们以前学的知识都是反对特异功能的常态知识,脑子里面占了绝大多数,你这刚一学特异功能,就说我要出特异功能,你脑子里那个出功能的念头根本就立不起来。还没一个人,一着急害怕就嚷“功能!”,总是喊“哎哟!”“妈呀!”如果一动弹就想功能,总是想着功能,功能不就出来了?你脑子里想的并不都是功能,只说我要练功能,那怎么能出功能?参照系里面这个功能还没占统治地位,不用说占统治地位,能打进一半儿去,能占一点点的都非常少。参照系对生命活动有这么大作用,从人不吃饭死不死就可以说明这些问题,懂得参照系对生命活动的作用,将来讲意识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就好讲了。


 

意元体参照系是关系到意识活动的大问题,比意元体还重要。我们讲了意元体参照系的形成,是在我们生活中把外界环境中各种信息打到脑子里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大的背景,成为一个人认知事物的参考模式,这就是参照系。参照系随着外界事物的信息变化,有的加强,有的就丢了。然后讲了意元体和参照系的关系,它们之间不可分。佛家讲把参照系打没有了,这种讲法本身也是个虚妄。佛就说,他说的也都是热昏的胡话,如果认为佛有法可说,就是谤佛。本无法可说,是为说法,说法四十多年就是没说。《》就这么讲的。他说法本身也是虚妄,他这讲法本身倒是很彻底,但是没有解决问题。我们讲,意元体参照系不能扔了,应该把它建立在更广阔、更全面、更精微、更细致的基础上,别偏了,但不是不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