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微警】与“绝命毒师”隔空较量,这些“隐形”英雄本领惊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送检的都是如何鉴定的呢?相信大家都跟小编有着同样的好奇。今天就让被年轻同事称为“周大师”的元老级高级工程师周景为我们介绍鉴定的流程。


鉴定前期准备

     

上机检测

   

天平称重



据周景介绍,鉴定的关键部分主要依靠从美国、德国等国家采购的当今最先进的仪器、检测者丰富的经验以及中心完备的数据库共同完成。鉴定前要将待检研磨,越精细,定量检测结果越好。而鉴定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定量分析的精准度。


  研磨好的待检要添加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包括强腐蚀性溶液,有些有毒,甚至致癌,所以要在通风橱中进行。


  配制好的液状待检物被快速送上气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不明要筛查种类,直至确认。有些不明性质的可疑物还要经过红外光谱仪的检测,直至定性。


  根据已经定性的检材,最重要的一步是为破获的案件定量。如今面对海关缉私警方强有力的打击态势,犯罪团伙也日益狡诈,他们会把溶成液体,会掺杂乱七八糟的东西,企图蒙蔽警方视线。


  周景说,我们所做的定量鉴定就是通过抽丝剥茧,准确测定出含量,从而为定罪量刑提供准确的证据,打掉犯罪团伙,铲除危害。


  定量鉴定在一个面积约5平方米的分析天平室里进行。一台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的电子分析天平静置在桌上,旁边有很多只盛着白色粉末状、类似捣蒜用的小钵。周景戴好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开始操作。


  这是整个理化检测最关键的一道关口,决定着案件的走向。随着具备法律效力的鉴定意见尘埃落定,毒贩的罪恶最终将被清算。


默默无闻而又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在小小的零包案件,大到数量惊人的跨省大案,最后能不能将嫌疑人绳之以法,或对嫌疑人作出什么样的定性和处罚,就离不开他们出具的那一份检测报告单,他们就是检测师


。他所工作的办公室,被认为是单位里“最香”的一间办公室。


鉴毒民警张鹏在工作中。



自带的香味,闻久了会让人觉得难受。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人来说是一种折磨。而张鹏从事的工作,对外界来说很神秘,却是禁毒战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每一个案件告破的背后,都有无数个“张鹏”的身影—他们就是检测工程师。

“最香”的办公室

,一间挂着“检测中心”牌子的房间,走进去后,几张桌子、椅子,几台电脑,和普通的办公室没什么区别。


推开里屋的一扇门,一股异常的香味扑鼻而来,不是香水,更不是菜肴的香气。“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实验室,这可是自带的香味哦!”张鹏介绍,这可能是禁毒总队里“最香”的一间办公室。自2001年鉴定中心正式成立以来,张鹏就被分配到了这里,一干就是13年。


实验室里干净整洁,几台检测仪器一刻不停地运转,发出“嗡嗡”声。民警戴着手套、拿着试管,鉴定刚刚送来的几个样本。张鹏说,目前他们鉴定的主要是、和3种,开门时闻到的香味就是散发出来的。这种香味初闻感觉很香,闻久了就觉得难受,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对人是一种折磨。“这种香味就和本身一样,人们最初接触时,让人觉得新奇,觉得诱惑。一旦接触久了,才知道这是魔鬼!”

“绝命毒师”克星

和电视电影中那些穿梭于枪林弹雨的缉毒一线民警不同,张鹏他们从事的工作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


“有时,我们要从复杂的化学品中,提炼出和相关的化学物质;有时,我们要从成吨的里,抽样进行鉴定。”张鹏说,每一起案件告破,都和检测民警有关:他们用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让每一个犯罪行为得到准确定性,他们的工作,为有力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提供了准确的法律依据。


“如果和之前热播的美剧《绝命毒师》作比较,那我们就是那些制毒者的克星!”张鹏说,相比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报告的枯燥工作模式,他们更喜欢跑现场,即使更辛苦,危险性更大,但这似乎是鉴毒师和那些制毒者们的正面较量。


张鹏回忆,2008年7月,他们突然接到通知,璧山警方捣毁了一个制毒场所,需要他们前往现场查看。禁毒民警是前一晚查封的现场,第二天一大早张鹏和同事们就得到通知开车前往现场。现场是一栋两层高的农家小楼,整个二楼5个房间都是制毒现场。他到场时,同事已经把几个能够打开窗户的房间都打开透了一晚的气了,但是由于化学反应大,他进入房间时仍然被刺激性的气体刺激得睁不开眼,加上屋内没有照明,对收集制毒工具和现场增加了难度。


戴上手套、口罩,穿上一件白大褂,拿着一个电筒,张鹏就开始一趟趟往屋里跑,“每次进去只能呆5到10分钟,然后就得赶紧出来透气。”张鹏说,本来像这种现场二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但这个现场他足足干了一整天,屋里屋外跑了不下几十次。“这种现场还算好的了,比较麻烦的就是进屋后,制毒仪器还在运作的,那种情况稍微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发生爆炸!”有一次他们出现场遇到一个正在工作的制毒机器,他们赶到现场后利用专业的化学知识,将机器逐一拆除才将危险解除。

一个样品检测15天

今年以来,张鹏和同事们已经检测了上万个样本,每天要化验近百个送检样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化验近200个。检测中心仅有的几位民警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加班。


在和制毒者的较量里,鉴毒是最重要的一环。“曾经有一个样本,我检测了15天,最后终于……”张鹏说,那是2006年,当时他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量还不大。一天,他接到的一个样本让他有些犯难。“这一团黑漆漆的东西,就像旧社会的鸦片膏。”一问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名嫌疑人利用罂粟果的汁烘干进行提纯,试图制成类似鸦片的。但由于工艺和技术不过关,杂质很多,被禁毒民警收缴时,无法判断里面是否有成分,最后被送到了鉴定中心。


最初的几天,张鹏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有成功。“如果鉴定不出相关的化学物质,就无法给嫌疑人定罪!”张鹏还是没有放弃,他给样本进行了多次提纯,直到第十五天,终于从样本里检测出了咖啡因的成分。


事后,张鹏也承认,这一次是他鉴毒生涯里,最艰难的一次。和制毒者们的较量,最终还是检测工程师取得了胜利。

放弃高薪诱惑

张鹏是中国刑警学院法化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本领域,他也是小有名气。虽然每天的工作足不出户,但检测民警不时也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诱惑。


张鹏说,他的一位同事就曾接到外地两家医药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以上万的高薪邀其加盟。最后,这位同事还是选择留在这里工作。


张鹏介绍,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甚至可以说是离荣誉很远的工作,但他们认为这个工作很神圣。鉴毒民警们每一次化验、每一次签名都关系着法律的公平、公正,每一个案件的告破,毒枭的定罪都有他们的汗水与付出。


检测中心实验室里,在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工作人员难免会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气体,但是张鹏和他的同事们为了更高效的打击犯罪,依旧无怨无悔的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张鹏最后说,这个岗位他已坚守了13个年头,他和他的同事们将一直坚守下去。

参加工作十三年来,张鹏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7次,获得“青年岗位能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各1次。


十三年来,张鹏一直从事检测技术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检测经验,通过系统的学习、论证、交流、培训和实验室检测测试,张鹏将自身经验与科技理论相结合,在全国学术期刊杂志、高校刊物等发表文章6篇,参与了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禁毒化学技术》的编写工作。2014年,张鹏同志被重庆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聘为教官。

4662检验报告零差错

近三来年,张鹏共计完成定性案件4662件,定量案件741件,检材数14227份。出具检验报告4662份,无一差错,为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根据张鹏同志出具的检验报告,共打击犯罪分子4100余人,。

她是警察里的化学家,是化学家里的破案高手,她不仅仅待在实验室里摆弄那些精密的仪器,还要奔赴爆炸、纵火、碎尸、投毒等各类疑难案件的现场。,从警12年来,她一直从事全市的、毒物、微量物证的理化检验鉴定工作,她发表国际、国内论文15篇。,并成功结题,获省厅科技二等奖。凭借过硬业务能力,刘欣在2013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成为大连市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除了检验工作之外,她还要检验一些微量物证。  


刑侦化学家——刘欣

女,35岁,参警12年,。

  兴趣爱好:乒乓球、旅游、读书。

  人生格言:快乐工作、努力学习。

  年轻女警官经历危险案件现场

日前,初见刘欣,记者就能在她身上感受到一名学者的严谨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刘欣告诉记者,她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化学专业毕业后,。她的工作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相反经常会遇到危险的状况,“爆炸、纵火的现场都比较危险。”刘欣告诉记者,由于经常要到案发现场去调查取证,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她的两名前辈就是在处理这些危险的现场时因公殉职。即使不去现场,经常接触这些有毒物品,自我防护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在进行检测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

  刘欣告诉记者,检测是她所承担的一项比较主要的工作。只有知道查获的物品是不是、是哪种,才能对案件进行定性,以及侦破和诉讼。所以,她出具的一纸检验报告会对整个案件起到决定作用。她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2011年,大连海关在检查中,发现一名从国外入境的女子随身携带疑似,立即送给刘欣进行检测。经过检测,刘欣确定这两包白色粉末成分为甲基,也就是。

  刘欣说,和很多科研工作者不同,她工作的喜悦更多的来自于让自己的科学知识成为打击犯罪,维护正义的利器。除了检验工作之外,她还要检验一些微量物证。所谓微量物证,就是那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小的涉案物品,比如在案发现场提取的土壤、毛发等物品,刘欣都得仔细的进行现场采集,再通过科学手段对这些物品进行检验,确定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可以给案件提供线索。

  紧急检测急救服毒少女

刘欣说,自己的工作并非都是用来破案,有时候也能够挽救他人的生命。2006年7月14日,她接到单位的电话,原来是普兰店市的一名花季少女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服毒了。家属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到了附近的医院,但因医疗水平有限,又送到了大连市内的医院进行急救。面对手足无措的家属和罕见的中毒症状,医护人员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只有知道少女服用了何种药物后,才能对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人命关天,一位医生提出寻求警察的帮助,于是立即拨打110求助。

  刘欣立即赶到了单位,飞快的跑进实验室,她正在与时间赛跑,越快检测出毒物的成分,少女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时间一秒秒的过去,家属的手心握出了汗,刘欣的额头也渗出了汗珠。一个小时过去了,刘欣将毒物范围缩小到了杀鼠药,但到底是哪一种,经过细致认真的逐一排查,结果终于出来了—氟乙酰胺,一小时三十三分钟,检验报告送到了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用药准确,少女顺利脱离生命危险,面对众人的爱心,这名少女带着笑容走出了医院,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刘欣说,当她得知少女转危为安的时候,她内心的那种成就感,让她倍感自豪。

  事后,家属多次表示要送钱送物感谢帮助过他们的刑侦支队,尤其是得知刘欣加班加点及时伸出援手,更是非常激动。但都被刘欣婉言拒绝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少女的家人特意来到刑侦支队,送上了一面大大的锦旗,鞠躬致谢。

转自:中国禁毒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