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大趋势看未来海绵城市建设方向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海绵城市及相关水环境治理的政策与工程建设一直是过去两年的热点问题。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都会遵循从产生-高速发展-冷静思考-稳定成熟的客观规律,不能操之过急,在积极推进的同时应保有冷静思考。本文试对海绵城市建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总结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四大趋势。


趋势一:
以制度创新为前提的跨行业合作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最初源于对水环境的生态化管理。然而随着多学科加入海绵城市理念的讨论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海绵城市已成为城市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生态发展模式,并将长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实现途径之一。

当下,无论是城市建设者还是城市居民都已经明白无法再用一个个相互割裂的环境治理工程解决系统性的环境问题,他们转而更愿意用海绵城市这样形象诗意的词来描绘自己追求的城市理想居住空间。因此,现阶段对海绵城市的理解更多的是一个建设愿景,而非只是具体的实施手段;是一个目标,而非只是一系列实现措施。

随着海绵城市外延的扩大在实际建设中,要防止对海绵城市概念的滥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对城市原有基础设施重新进行生态化改造,但如果一些无关的或过度建设的项目也被打包纳入海绵城市建设中,就会产生“海绵城市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问题,并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海绵城市研究将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而非自身独立为一个子学科,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不会发展为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会成为传统建筑、景观、交通、水利等行业的综合专题,以制度创新为前提的跨行业合作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趋势二: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从财政部2016年发布的第三批PPP项目清单的统计结果来看:

海绵城市行业的PPP项目总量为52个,投资金额总计1119亿元;

从运作机制上来看,其中45个项目的运作方式均为BOT模式,合计投资金额为1010亿元;

从付费模式上来看:

不管从运作机制上看还是从付费模式上看,目前海绵城市PPP 项目的模式都相对单一,只有财政资金才是最根本的基石性保证。

而PPP模式的现状是:吸入社会资本和重视后期运维其实并没得到真正地广泛落地。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在过去的一年中,行业开始逐渐对一些新型融资方式进行尝试,如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公开发行的16.7亿元的绿色债券已于2017年1月7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

生态保护也是国际上公认的绿色债券产业标准范畴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也会出现属于自己的绿色债券。

又如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首次联合发文力推PPP+ABS的创新融资模式,资产证券化由此成为PPP项目2017年的开台锣鼓。作为资金存量巨大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如何将已投入的巨额资产通过以ABS等为代表的再融资和其他证券化渠道盘活,不仅是一件极其有价值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值得行业内的金融机构和咨询服务机构思考的问题。


趋势三:
海绵城市产业多种产品百花齐放


为了更好地引领产业发展,住建部也先后推出了两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覆盖了大部分行业内走在市场前沿的企业和产品,这两份名单在海绵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对整个行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目前海绵建设材料产品品类过多地集中在了诸如透水砖等单一的产品门类中,二是产品主要销售区域受产地限制,很难打开全国市场。

实际上,除去透水地面的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落脚点还有很多,如屋顶、地下等都可以利用不同的产品进行雨水的收集、调蓄和净化,所以该领域需要更多品类的知名产品进一步地树立品牌形象并向全国市场进行推广,同时,众多的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国外产品和技术都应该被积极引入并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趋势四:
一城一策,海绵城市试点经验广泛推广


在过去的两年内,先后有覆盖全国的30个城市成为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

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水文、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全盘照搬任何一地的经验都是行不通的,因地制宜才是唯一的选择,例如,

水面率高的城市如武汉,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水面的调蓄能力;

河网密集的城市如上海,可以充分利用河网来调蓄雨洪;

而北方缺水城市,可以多修建雨水调蓄设施,既防涝防污染,又可增加城市供水等;

重庆等山地城市也可制定一套针对山地和丘陵的海绵建设方案……


(本文摘编自海绵城市网,文章原标题为《五大趋势多重期待,海绵城市网2017要你好看》;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