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舒法师:关于网传所谓“批判印顺法师”的声明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作者简介:明舒法师,俗名舒雪松,男,1968年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1985至1992年就读于四川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禅宗云门宗祖庭广东省礼上佛下源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并在云门寺及云门佛学院先后任讲师、监学、知客、副寺、教务长等职。现为陕西省协会副会长,宝鸡宝顶寺住持。)


近日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印顺法师思想研讨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生了辱骂德高望众的已故前辈高僧事件”的文章,文章中主要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周贵华研究员在其论文中辱骂释印顺的问题,文中公布了论文局部照片,共涉及五条。这在周贵华研究员兼任研究生导师的闽南佛学院引起轩然大波,七十多位历届师生联名要求撤消其佛学院研究生导师职务。但是,笔者发现所公布的五条论文局部论述中,只有第一条是周贵华教授论文中的,另外四条都出自于笔者的论文《己意进退还是回归本怀?解偏重构还是打落凡尘?——评释印顺的所谓“佛学思想”及其“研究”方法》。所以声明如下:


首先,使周教授承受了上述沉重的指责和无端的烦扰,个人声誉和教学研究工作都受到影响,笔者深表歉意。


其次,不知道该文作者是否了解这四条论述不出于周教授,你既然得到了论文并照片,那你应该知道这是谁的论文,如果说真是出于粗心大意,也就罢了,否则是很不妥当的行为,笔者就此提出抗议。


第三,虽然该文没有点名批评笔者,但是引用论文张冠李戴,已经引起不必要的风波,所以笔者还是对此四条稍作解释。


我们先看看该文怎么说的:


“没关系,再看几张图片,就能明白周先生这次在界为什么这么火了。”


“说印顺法师是‘井底之蛙’”


“说印顺法师是‘邪知邪见’”


“说印顺法师‘用意险恶’、‘用语阴毒’”


“说印顺法师同外道一样”


“至此就能知道印顺法师思想研讨会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生了辱骂德高望重的已故前辈高僧事件!一些觉得印顺法师是‘井底之蛙’、‘邪知邪见’、‘用意险恶’、‘用语阴毒’的人,再一次在这个所谓的‘研讨会’上,辱骂上印下顺老法师是‘狮子虫’、‘失道者’、‘坏道者’、……!”


首先,关于“井底之蛙”,古汉语中有“井底之蛙”这一成语,是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如同没见过大海的 “井底之蛙”一样。笔者文中提到“井底之蛙”有三处,另外两处都是如此作的比喻,只有照片上这一处仅提到“井底之蛙”一词,容易看不明白比喻的含义。所以将另外两处列出供大家参考。


还有“《阿弥陀经》的‘来生我国’,大有得到了归宿的意味,与‘佛法’及其他‘大乘佛法’,有不太调和的感觉。”“大有得到了归宿的意味”、“有不太调和的感觉”都属作者个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华严法门’,尽虚空、遍法界的事事无碍,缺少些现实的人间感,无法从经典自身去推定编集的地点。”“缺少些现实的人间感”仍然还是作者个人的“心理感受”。唉,这只能说是作者非要用井底之蛙的个人经验来看待他人对大海的如实描述了,宇宙并不是只有地球那么小,现代科学借助仪器的测量和科学的推算已经极大的提高了延伸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却也远没有认识广袤的宇宙,都还在努力探索。仅仅科学家所描述的他们已经认识的宇宙早已超过了常人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早已超越了普通人“现实的人间感”。我们佛弟子怎么就能因为圣者所见“尽虚空、遍法界”,而觉缺乏“现实的人间感”,暗中就表达了持疑或否定的意见呢?


试想,宇宙无限广大,十亿个太阳所照耀的地方也如一粒微尘,几千万亿年是一个非常短的时间,这在小乘也是承认的,这不超出普通人的感觉吗?更何况纳须弥于芥子,入累劫于刹那?佛具五眼六通,知过去未来久远之事,知众生心念,知众生因缘,这不超出普通人的感觉吗?诸菩萨累劫修行,所发之大心,及其福德、智慧、神通、方便威力,不都超出普通人的感觉吗?那么释印顺觉得“缺少些现实的人间感”,太正常了,不能作为否定大乘经的依据。就如同井底之蛙听了别人讲述大海之后,以它的个蛙感觉去否定大海一样。


笔者认为,释印顺以其个人感觉而在心理上不能接受大乘经的博大境界,而断定“一切大乘经”都非佛亲说,这见解如同“井底之蛙”不能接受大海的博大一样。


第二,“邪知邪见”的问题。


笔者认为,象释印顺那样对因果轮回的理论否定或持疑,或者半明半暗晦涩的语言诱导读者对因果轮回的理论否定或持疑,就是邪知邪见。


可以参看笔者论文第三章第二节“关于因果轮回的问题”。论文已公布。


第三,关于“险恶”和“阴毒”的问题。


因为释印顺在其文字中对阴语讥讽,所以笔者个人有所感慨,诚实表露就是“用意险恶”、“用语阴毒”。因为照片中只有很小一个片断,读者可能看不明白,我把相关文字整个披露如下:


他说“释尊有他的自觉圣境;他吐露在语言中,表现在行为中。这意境、言说、身行的三业大用,出现在世人的认识中,是这个世间的佛法根源。这三者,我们不能忽略哪一端,要从他——言说与身行的相关性、统一性,深入释尊的本怀。否则,偏重这,忽略这,都是不够健全、不够正确的认识。然而,不幸的很,由于印度的重视口口相传,佛法早被误解为佛说了。”这样,专重佛说就是三者中“偏重一端”,“是不够健全,不够正确的认识。”所以“要从他的言教与身行的综合中,从形式而体会到实质,才能洞见全体的佛法。佛法,特别是如来的功德,佛心的深处,哪里都能从释尊的言说——自称自赞中得来!佛法并不等于佛说,佛法而被误解作佛说,真是佛法的大不幸!”因此,不能将“佛法”“误解作佛说”,而要靠学佛者综合的由“从形式而体会到实质,”去“洞见全体的佛法。”这里笔者禁不住脱开主题顺便说一下,释印顺一句“那里都能从释尊的言说——自称自赞中得来!”是在推论的过程中看似漫不经意的顺带把释尊讥讽了一下,这是怎样的“语言诱导”呀!笔者真是不禁要感慨其用意的险恶和用语的阴毒了。


请问有必要特别谤一句“自称自赞”吗?


佛弟子见人谤佛,谤大乘法,《梵网经》中说“如三百矛刺心”。我之所以把话说得比较重,也是要让人知道,穿着僧装,你怎么还可以对佛如此乱说。


第四,关于“外道”的问题。


圣言量,就是在义理讨论当中,引用或诸菩萨圣者的教导来作为依据。这必须是讨论的双方都要同意这些圣者的教导是正确的,是可以作为是非的标准才行。所以,同外道进行讨论是不能用圣言量的。但是,同释印顺讨论的话,也没办法用,原因如下:


笔者在这里不禁要很啰嗦地感慨一下,在这里引用《四十二章经》大概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同释印顺讨论的话,就同与外道讨论一样,是无法使用圣言量的,上文中他刚才说了“佛法决不即是佛说”呀。因为他认为“部分声闻经”和“一切大乘经”都不是释迦佛亲说,即便有可以考实是释迦佛亲说的,那也要根据“智者”的“取舍”来确定是的本怀还是姑且采用的方便,而“不能无条件的引用为权威的教证,不妨加以抉择”。但是释印顺的抉择,笔者常常会察觉到逻辑上很有些欠缺,存在着明显的逻辑跳跃和意识飘离(按释印顺本人所说是“无意识”的“想象”)的现象,不能信受。而且只要他说“《阿含经》的传说”,《阿含经》的相关记载就成传说了,他说律藏的某某说法没有可信的依据,就不可信了。没有共许的“权威的教证”,所以本文中也就只好极少或几乎不用圣言量来进行论证了。


2016年11月12日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大象图书馆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