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名师课堂,共塑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课堂教育场 | 峰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课堂,是国内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载体。而对于巴蜀小学来说,课堂教学也一直是巴蜀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到底该是什么样?”……

11月11日,由《人民教育》杂志社重磅推出的2016年小学教育巴蜀峰会“核心素养与课堂变革”研讨会在巴蜀小学召开。峰会上,北京史家小学教师王国玲,重庆巴蜀小学徐颖、马红磊、石禹、丁成浩、郭静老师分别通过英语、语文、音乐及跨学科中课堂的展示,让与会嘉宾感受迈步核心素养路径下的小学名校课堂变革。


王国玲:课堂即生活 英语课也能“渗透”德育教学



北京史家小学英语教师王国玲执教英语课《Go shopping》

史家小学王国玲老师的英语课精彩纷呈。刚一开课,王国玲老师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征服了在场听课的专家和老师。

“What did he do when he couldn’t open the umbrella?”(当他发现伞打不开后怎么办的?)在英语课堂上,王国玲老师正面带微笑向四年级一班孩子们提问。巴蜀的孩子们很快就和王国玲“打”成一片。课堂进入漫画排序阶段。一位阳光帅气的小男孩走上舞台,接过王老师手中的伞,然后根据绘本内容假装打不开,带着脾气嘟囔了一句:I can’t open it!接着,他把伞轻轻地往地下一摔,双手叉腰,鼻子里哼了一声。    

本来,绘本中的任务Max生气使劲把伞摔到了地上。可是这位小男孩爱惜王老师的伞,舍不得使力,只是轻轻一丢,可爱的举动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笑声似乎是个助燃剂,孩子们更加大方自信。Simon上场了,他拿着伞模仿Max打不开的沮丧问:“Who can help me?”(谁可以帮帮我?)台下的同学正要回答,他却呼的一下把伞撑开了,高兴地大声说:“Oh, I opened it!”(我把它打开了!)这个貌似不合常理的举动,表现了孩子对剧本的自主发挥。课堂上就像炖着一口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热情四溢。台下的掌声水到渠成地响了起来,既是为老师,也是为学生。    

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王若语对史家小学王国玲老师的英语课高度赞赏,她评价说,这节课教学目标精准、教学设计精妙、教学技艺精湛。核心素养培养的就是一种能够自主发展、能够终生发展的人,这堂课从表面上来看就是讲的主人公他的喜怒哀乐,从深层次来说就是人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对自己看待问题观点的修正,让学生非常理性、非常审慎对待生活中每一件小事。用理智态度来对待的话,这是我们全人教育的目标。

此外,王若语还为巴蜀孩童的课堂表现点赞,特别是英语小组合作式学习,更是引领全市英语教育教学,把课堂小舞台当成生活大舞台,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非常有意义地延伸到课外,巴蜀孩童确实很了不起。 

徐颖:语文课堂的“生长”要立足于学生


巴蜀小学语文教师徐颖执教《颐和园》

 “徐老师,你是不是住在颐和园里的人?”这是8年前,徐颖在上完《颐和园》这篇课文后学生的反映。学生的问题让徐颖的心里有些复杂。如何从“文化代言人”退出的问题,成了徐颖8年来课堂研究的主线。“哪些价值才是这堂课的核心?哪些空间应该还给学生?如何才能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做的更好?”。正是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徐颖才不断反观之前的设计,促成了今天的课堂。

  在论坛的展示课堂上,徐颖抓住文章是一篇导游词的简单范式,重点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移步换景、变换角度的观察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形式。在教学中,徐颖为学生精心设计了3处“脚手架”:一张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导游图、一种边读边想意思的读书方式,以及让学生进行校园操场的示范观察的实操训练。这不仅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方法,更有抓手。深入学习语文知识能力的价值在哪里?在徐颖看来,只有在深入学习语文学科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在《颐和园》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背后,应该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服务学生真实生活的现实需要。

从老师作为颐和园文化的代言人,到让学生成为学习《颐和园》的课堂主人。8年来,面对这样一个跟随课程改革反复的改版过程,徐颖笑着说:“如果不这么折腾,这堂课就不能再生长了。

重庆市沙坪坝区进修学院教研员董晓宇认为,巴蜀小学这样组建团队,用阳光杯赛课的机制,形成一种共同的愿景,就是保障每一个教师,在学校有相互支撑,相互互助成长的一种权利,这种就是一种共同体的文化。“徐老师八年的磨课,做了两个点的探索。第一希望在今天的语文课上提供学生更精准的语文知识和更实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她把课原来的三部分,变成了三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课堂变革的两个方向。第一立足于学科本位,站在课堂的立场上去看看,这堂课究竟应该教什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今后在生活当中怎样适用的语文能力,这是思考变革的一个方向。第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的一个能力实践的过程,让他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当中掌握这种技能。”重庆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咏梅老师如是说。


马红磊:让学生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



巴蜀小学音乐教师马红磊执教《石工号子》

“用力拉呦(嘿咗嘿咗),加把劲呦(嘿咗嘿咗)……”音乐课上,在刚刚理解了石工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后,学生们纷纷当起了“小创造家”。“拔河号子”,“龙舟号子”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号子在学生中间兴起。由于时代的发展,从前似乎离生活很遥远的劳动号子,又亲切的回到了学生身边。

  这是由马红磊所执教的音乐课《石工号子》。 从小学习民族吹奏乐器演奏,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痴迷,让马红磊的课堂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子。在核心素养颁布后,马红磊在音乐教学上的思考也更深入: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就《石工号子》这堂课而言,它首先体现的是审美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受到民歌、律动、和声、节奏的美,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种美的种子。”马洪磊说。

  课堂上,马红磊没有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跟着他学习石工号子,而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音乐技能以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自信的演唱出来。在这里,马红磊只是这堂音乐课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这堂课的主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就能发现石工号子节奏规整、“一领众和”的特点。

  当然,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问题。当学生询问为什么歌词中说“上坡要走七,下坡要走八”时,马红磊则顺势将石工号子中上下坡的原理解释给学生听,从而让学生懂得劳动人民的音乐来源于生活,也与生活的规律与常识息息相关。

  音乐教学规律,重在音乐实践能力培养。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马红磊从东北的森林号子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到劳工号子?一时间,拔河号子,龙舟号子等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新劳工号子在学生中间涌现。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的巴蜀音乐课堂文化引领下,孩子们慢慢走近与他们现实生活遥远的民族音乐情境中,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下,理解和感受到了劳动人们的生活智慧。这是马红磊所追求的教学价值,也是‘审美性情趣品味’‘参与式合作创新’的巴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展现。

 重庆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胡苹老师说,巴蜀的音乐教研组除了完成国家教材上要求的内容以外,结合核心素养的落地,进行了教材的拓展。课堂上以学生为本深入探究。 对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培养上,从选材开始精心进行了策划,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作为一个优秀合格的人应该具备的素养。第三知识技能应该是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去获得,获得以后学生要能够将这样一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非常值得欣赏。

石禹、丁成浩、郭静:课程综合搭平台,带着思想去行动



石禹、丁成浩、郭静共同执教跨学科中课堂 

  

杯子转转转,反跳啦啦操,黑暗集结号……由石禹、丁成浩、郭静3位老师共同执教的以“《安全岛》——课间文明金点子”为主体的跨学科中课堂上,学生自主创编的课间安全小游戏在课堂上火热展开,现场不少嘉宾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了孩子的游戏中间,重新感受了一段童年时期的乐趣。

  这是一堂跨年级、跨学科的主题项目学习“分享成长”中课堂。课堂以解决学生课间安全玩耍的问题为任务驱动,以“对对碰”这种“大手拉小手”的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形式,由6年级的同学带着3年级同学研究安全玩耍的关键点。

  在这节45分钟的课堂上,6年级的学生带着项目学习探究成果和经历,在启发3年级的弟弟妹妹懂得守规则、讲文明对于安全的重要性的同时,还邀请他们共同探究课间安全玩耍的方法,发布和创编课间创意小游戏。在这里,3位执教老师成了“配角”,学生们成了课堂的“主角”。

  尽管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在这45分钟的课堂背后,则是6年级学生持续了近2个月的项目学习。从6年级学生从课间生活中发现安全问题确定探究项目,到以研究调查为方式的项目分析和探究进行项目发布期间,6年级的学生一直紧紧围绕着安全、文明和创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跨学科综合,是实现核心素养的一架桥梁。在这堂课上,3位老师综合三门学科的目标,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班队学科的组织引领,运用品德学科的选题明理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实现了跨学科育德,营造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德新常态,从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这堂课上,我们看不到一味的灌输,也没有谁提任何要求,学生的一切追问于探究都来自于学生对身边问题的观察与思考。通过6年级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以及6年级学生对3年级学生的传帮带所创造的体验式学习中,以游戏的形式落根文明守规,在“玩中学”培养了健康生活的态度。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结束后,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员曹雷如此评价。


文化是育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元素。来自史家小学和巴蜀小学的四节名师课堂,让课堂更具有生活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共同塑造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教育场。巴蜀教育始终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心,推动核心素养落地,带着思想去实践,实践之中出思想,去寻找撬动学生发展的支点,奏响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的最强音!



微信号:cqsbsxxx

长按二维码,关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